查看原文
其他

史海钩沉 · 粉头鸭圈养史

有苏煜骧 灵囿志异 2020-02-24


粉头鸭Rhodonessa caryophyllacea)似乎总是一种神秘且相当罕见的鸟儿,自首次描述来便是如此。尽管分布极广,但它们从未在某个地区常见过。大多数记录集中在印度东北各邦,缅甸中北部和孟加拉国也有少量报告。另有极少数个体曾迷失至旁遮普、印度南部和尼泊尔等地。

 

虽然有关报告并不缺乏,但矛盾的是该种似乎总是单独或者成对活动,罕见聚集在一个小群体中。粉头鸭总是活跃在各类低地栖息地,尤其是淡水沼泽、人工水池、防洪渠等生长有茂密水生植被或高大芦苇层的水体,冬季时偶尔会出现在一些洪水形成的季节性瀉湖。但从未发现该种在河流或山溪等任何流动性水体内出现过。

 

尽管粉头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肉质粗糙、难以下咽的食物,很少被作为狩猎目标。但出于猎异心理,外型奇特的粉头鸭还是受到殖民地军官和博物学家等的追捧。直到1890年左右,加尔各答的野味市场每个季度仍会出现半打左右粉头鸭售卖。此后报道变得罕见,20世纪20年代以后,该种几乎完全从市场上消失。

 

© Birding International


部分原因是由于栖息地开发,粉头鸭分布上以印度北部广阔的低洼平原为核心,历史上这一地区被众多沼泽和溪流分割,大片区域无法穿越或勘探,虎豹成灾、鳄鱼肆虐,并伴随着猖獗的季节性洪水。因此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但到英国殖民时期,蒸汽机械的引进使得沼泽大量被抽干,新开垦土地大多以种植水稻,虽然洪水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但该地区人口仍在稳步增长,很快成为印度重要人口中心。此外,作为一种留鸟,粉头鸭实际并不迁徙,只限于当地。因而很容易受到人为干扰。

 

到二十世纪初时,粉头鸭实际上已经极其稀少。现存最后一批采自野外的标本是鸟类学家查尔斯·英格利斯(C. M. Inglis)1923年4月7日在今比哈尔邦北部的达尔班加(Darbhanga)县射杀的一对繁殖中亲鸟[标本现藏于耶鲁大学皮巴第博物馆]。据报道,1948年有人在比哈尔邦中部的巴劳尼镇(Barauni)市场发现一只活体,这是该物种最后一起疑似的野外记录,然而标本却并未保存下来。

 

自1956年后,印度立法严格禁止猎杀粉头鸭,但那时它们可能就已经灭绝。Ara在1960年在比哈尔邦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搜寻,试图在历史上曾发现过粉头鸭的地区再次寻获踪迹,却始终未能如愿。1991年,美国人Rory Nugent从孟加拉国边境出发,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向上游航行以寻找粉头鸭,据他声称航行第29天时,他在一小群水鸟中目睹过一只粉头鸭。但该目击报道并未被国际学界取信。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件雄性粉头鸭鸟皮标本,该标本于1910年2月10日从缅甸曼德勒集市采集。© AMNH


作为一种非常独特且罕见的水禽,灭绝前一些粉头鸭常被饲养在各类动物园、鸟舍或私人收藏中。但它们从未在人工条件下繁殖过,最后一只圈养个体大约在1948年左右死亡,此时距野外绝种仅过去数年。

 

粉头鸭易于驯养,很早便被本地土邦王公所青睐。1790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翰·莱瑟姆首次作为一个新种发表命名粉头鸭时,曾参考过一副来自玛丽·因佩伊夫人鸟舍的活体绘画。玛丽的丈夫伊莱贾·因佩伊在1774-1783年期间担任孟加拉地区首席大法官。玛丽因此得以在加尔各答拥有一座小型私人动物园,及雇佣当地艺术家为她收藏的物种作画。这说明在印度当地很早便有饲养粉头鸭之类罕见水禽的习俗。


本地艺术家Bhawani Das为玛丽·因佩伊夫人鸟舍里粉头鸭所作画像,约1777年。画家准确描绘了粉头鸭的身体特征,具有极高科学价值。英国博物学家约翰·莱瑟姆发表命名时可能即参考过该幅作品。© Wikimedia Commons


而原产地之外,伦敦动物园是欧洲第一家饲养粉头鸭的动物园。第一对亲鸟在1874年1月12日抵达动物园,但只存活了几年。随后又有更多的个体分别于1887年和1892年运抵伦敦。所有这些都是由著名的动物经销商贾姆垃赫(Jamrach)以每只40-60英镑的价格提供的,相当于今天的4000-6000英镑。据报道,它们大都来自于阿萨姆邦的戈阿帕拉(Goalpara)县野外某不明地点。

 

与此同时,著名鸟类学家托马斯·波伊斯(Thomas Littleton Powys)也从贾姆垃赫处购买了 3只活鸭[1雄2雌],第一批“客人“大约在1892年4月19日抵达,托马斯将它们豢养在他位于北安普敦郡的利尔福庄园。其中一只雌鸭和雄鸭约在1896年死亡,标本后被捐赠给大英博物馆,雌鸭标本至今仍保存在特灵的鸟类收藏中[ 标本号:NHMUK 1896.4.2.2],而雄鸭标本在1986年调查时发现早已遗失。仅剩那只雌性粉头鸭大约在1900年时仍然存活,托马斯评价它的稀缺性时曾特别强调;

 

“鸟舍里这只来自印度的粉头鸭,是我所有收藏中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在我四十多年养鸟生涯中只获得过3只。现如今仅剩的这只是只雌鸭,它绝不是一只漂亮或显眼的鸟儿。”

 

19世纪最后一批到达欧洲的活体粉头鸭是英国商人威廉·克罗斯(William Cross)1897年在利物浦市场出售的几对,但去向及更多细节不明。Finn(1901年)曾提及加尔各答动物园内养有许多粉头鸭,并评论道;“它们很少被送去英国”

 

1904年8月时,定居印度的英国鸟类学家查尔斯·英格利斯(C. M. Inglis)偶然获得一只年幼的雄鸭,他后来回忆此事时说道“……我曾有过一只珍贵罕见的粉头鸭,我把它和两只鸳鸯一起养在鸟舍里,但它似乎非常羸弱,并不健康,所以我杀了它。除此之外,英格利斯还提及拥有过另一只雌性粉头鸭,具体来源和日期不明。但它似乎非常长寿,直到1910年7月23日死亡前,在圈养环境下存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期间曾产下过一枚卵。

 

现代研究发现,粉头鸭头颈部鲜艳的玫瑰红色实际上来源于其日常食用藻类中的类胡萝卜素,类似于火烈鸟类羽毛的着色过程。另一种被发现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鸭类是澳大利亚的红耳鸭,全身完全是黑、棕和白色,仅有耳羽部着有少量红色。


20世纪前20年里,只有两例活体粉头鸭出口到印度之外的记录。第一例发生在1907年5月,柏林动物园从著名的动物经销商哈根贝克处购得一只雄鸭,然而它在抵达德国不到一年后便死去。动物园方面对此十分沮丧,甚至之后专门派人前往加尔各答采购新的粉头鸭,然而却并无收获。这是因为柏林动物园的园长相信粉头鸭这个“”的名字一定会唤起人们关于它最诗意的想象,从而吸引游客。但实际上粉头鸭只有头部和后颈呈现出柔和的玫瑰色,身体其余部位则是单调的褐色。并且它们的形态也并不优雅。没有人会认为它们是一种美丽的鸟儿。当然作为动物园展品,粉头鸭无疑是非常稀有及罕见的。

 

第二起报告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达里恩市,1912年一位名叫G. D. Tilley 的当地鸟类收藏家设法从印度获得一只粉头鸭,但它运抵后也只存活了几天时间。

 

粉头鸭的原生栖息地便是这样的东南亚湖沼 © Richard Thorns


加尔各答动物园成立于1875年,是一家大型私人动物园,隶属于大卫·埃兹拉( David Ezra )爵士所有。埃兹拉爵士曾担任加尔各答警长、同时也是印度央行(RBI)董事,拥有数家工厂。地处原产地的加尔各答动物园因此得以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是饲养过粉头鸭最多的动物园之一。已知第一起圈养案例发生在1897年,来源是市场上获得的个体,其标本现藏于孟买自然学会(BNHS)。加尔各答动物园通过捐赠、交换和购买扩充收藏,一个很重要来源便是市场。加尔各答市场在1874年开放,之后很快便成为印度水禽和其他鸟类的主要贸易中心。20世纪之交,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广阔三角洲每年都有数百万只水鸟射杀或圈套,接着被送往大城市销售。在市场旺季时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只活鸟运到加尔各答,其中大部分最终将成为餐桌美食。

 

外型上十分独特的粉头鸭作为观赏鸟倍受追捧,早在19世纪70年代,被誉为“印度鸟类学之父”的艾伦·休谟(Allan O. Hume)就曾说过:“它[粉头鸭]很少出现在加尔各答市场——我认为一个季度最多不会超过6只。”加尔各答动物园名誉秘书麦格雷戈(A. M. McGregor)先生也提及1923年时动物园从当地经销商处购得两只雄鸭,次年访问印度的法国鸟类学家让·德拉库尔(Jean Delacour)表示也曾见到过这两只。据信它们都是当地猎人在1919年前从比哈尔邦的普尼亚(Purnea)县一处湖沼捕获的,这当中最后个体大约在1930年左右死亡。


大卫 · 埃兹拉

(1871-1947)



阿尔弗雷德 · 埃兹拉

(1872-1955)

埃兹拉兄弟俩 © Wikimedia Commons


大卫·埃兹拉爵士的兄弟阿尔弗雷德·埃兹拉也是一名狂热的鸟类收藏家和育种者,1919年到1940年期间。他在家乡萨里郡(Surrey)的福克斯沃伦庄园内豢养了大量罕见的珍稀物种,《森林与户外》季刊曾称赞福克斯沃伦公园是世界上最好的私人动物园。阿尔弗雷德此前在他兄弟那里见到过粉头鸭,但这还不够,他想要更多————

 

1923年冬季,印度各个主要报纸均重复出现这样一条广告;

 

   求-购:粉头鸭   

印地语名为 “Golabi Seer” [并非赤嘴潜鸭] 

雌雄不限,数量若干。

要求健康活体

每只提供100卢比奖励。

联系方式:xxxxxxxxx

 

要知道在1923年时加尔各答一个熟练工人的平均日薪只有不到1卢比,而每只粉头鸭100卢比的奖赏无疑非常有利可图。巴克尼尔(1924)评论说,这则广告是“一位著名的加尔各答商人和伦敦动物学会支持者”发布的,因此这个人只有可能是大卫·埃兹拉爵士,他不仅是一名杰出商人,而且1909年以来一直担任伦敦动物学会驻加尔各答通讯员。

 

一本书中的粉头鸭插画 ,约1880年。 © Hume and Marshall, Gamebirds of India/公共领域


1925年,阿尔弗雷德·埃兹拉从他的兄弟那里获得了第一批粉头鸭;3只雄鸭和2只雌鸭。第一只雌鸭约在7月抵达,其余个体要等到8月10日。据现存标本显示,阿尔弗雷德很可能还从其他动物经销商处得到1只雌鸭,但具体情形不明。

 

这些活鸟是大卫从阿萨姆邦的戈阿帕拉县(Goalpara)南部和朗布尔县(Rangpur)[今属孟加拉国]东部收集的,这片地区处于蒂斯塔(tista)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交汇处,沼泽密布,水草茂盛。这群粉头鸭几乎刚一抵达英格兰,就有两只(1雌1雄)因水土不服死去,所幸剩余个体平安运抵福克斯沃伦并逐步适应了当地环境。

1929年,福克斯沃伦公园的10只粉头鸭群(左)。拍摄者不明,可能是著名的印度鸟类专家萨利姆·阿里。多年来,这张图片经过各种现代调整和着色,试图展现该种头部显眼的粉红色(右)。© Frank S. Todd.


1929年,阿尔弗雷德再次获得另外10只粉头鸭。其中2对后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好友——法国鸟类学家让·德拉库尔,后者又将它们转移安放在他位于法国克莱尔的城堡庄园内。它们从哪儿来的?当时似乎没有记载,现在也没人能够知道。

 

尽管这些粉头鸭都非常健康茁壮,很好适应了人工环境,然而却从未表现出繁殖迹象,就连德拉库尔都曾对来访者抱怨过:“它们真的很笨,居然连繁殖都不会。”实际上,看似处于良好饲养条件下,然而无论是克莱尔还是福克斯沃伦都有着极高密度的水鸟混养环境,这或许正是阻碍圈养粉头鸭繁殖的主要因素。

 

福克斯沃伦公园拥挤的鸟舍,粉头鸭性喜独居,这可能正是它们在人工条件下始终未能繁殖的主要原因。鸟类学家萨利姆·阿里(Salim Ali)摄于1929年11月。

© Natural History of the Waterfowl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BBC曾推出一档名为“动物园伙伴”的广播节目,需要辗转不同动物园录制。主持人大卫·史密斯(David Seth-Smith)得以数次前往福克斯沃伦公园,有机会亲眼目睹并拍摄留下数张珍贵的粉头鸭照片。虽然只是黑白胶卷,未能呈现该种显眼的玫红色头颈,但大卫的照片非常有价值,这也是已知仅有几张的粉头鸭活体照片。

 

埃兹拉和德拉库尔都曾提及粉头鸭寿命很长,十分长寿。德拉库尔回忆称他手中最后一只粉头鸭在1932年死亡,但有文献声称它们直到1936年还活着。但当1939年二战爆发,克莱尔城堡几乎被轰炸摧毁,大多数动物不是在空袭中死去,就是在德军占领期间被抢走,特别是雉鸡或水鸭类。如果这些粉头鸭还活着,无论如何那时肯定会消失。

 

1926年6月,大卫·史密斯在福克斯沃伦公园拍摄的粉头鸭照片。图片里显示的雄鸭(左)及雌鸭。 特征姿势及形象清晰可见。 这些圈养个体可能比大部分野生粉头鸭活得更加长久了。©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当大卫·史密斯1932年再次参观福克斯沃伦公园时,这次只见到数只孤单的粉头鸭。阿尔弗雷德·埃兹拉是大英博物馆(NHMUK)的狂热粉丝,时常将一些死去鸟类标本捐赠给博物馆自然科学部。因此,当福克斯沃伦的粉头鸭群相继死亡后,最终有7件标本流向大英博物馆,包括1949年通过休·惠斯特转达的1件。所幸另外9件标本也被保留下来(包括德拉库尔豢养在法国的几只),让我们得以一窥这群异域珠宝的真相。令人相当困惑的是,一些标本上的标签显示的信息并不符合已知事件。例如两件雌鸭标本标签注明的死亡时间分别为1933年4月4日和1936年5月8日。根据这些信息,不少人将1936年当做福克斯沃伦最后一只圈养粉头鸭的死亡日期。

 

但鸟类学家彼得·斯科特亚历山大·威莫尔都表示,当他们1937年和1938年5月造访福克斯沃伦公园时都见到了活生生的粉头鸭。湿地和水禽信托基金会(WWT)收藏的一件粉头鸭标本标签上写着:获得于“1939年前”,这强烈暗示斯科特可能是在1937年访问后得到了这件标本的,进一步支持有粉头鸭幸存至1936年以后。

 

阿尔弗雷德的妻子穆利尔·埃兹拉夫人,她身前的水池里不仅有几只粉头鸭,还包括火烈鸟等其他水禽在游嬉。约1933年。


来自《养鸟业杂志》(Avicultural Magazine)杂志秘书A. A. Prestwich (1968)的回忆称“到1938年,英格兰只有一只幸存。”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现存有一件来自福克斯沃伦的雌鸭,其标本标签上注明的死亡日期显示是1938年5月16日,有趣的是,这正是亚历山大·威莫尔访问福克斯沃伦后的同一个月,时任史密森尼学会助理秘书的狄龙·里普利( S. Dillon Ripley)一封1938年9月1日写给阿尔弗雷德·埃兹拉的感谢信中最终解决这个谜团:

 

亲爱的埃兹拉先生;

我很抱歉听说您最后一只粉头鸭已经死亡,我由衷希望您能够尽快获得其他个体,我还能清楚记得五月份拜访时,您记住了我眼中对它的渴望,您真的很善良。标本和骨骼昨天寄到了我手上。标本真的很棒,我真的非常喜欢,感谢标本师精湛的技艺。它头部颜色真是非常奇特,完全不同于任何已知的鸭子。我真的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收藏的贡献。

助理秘书:狄龙·里普利

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狄龙·里普利显然在1938年5月陪同亚历山大·威莫尔去了福克斯沃伦,并在同年9月从阿尔弗雷德·埃兹拉那里得到了这件标本。于是谜团解开,这件标本不仅是福克斯沃伦公园最后一只活着的粉头鸭,也是原产地之外最后的个体。

 

一件雄鸭标本的胸腹视角图(USNM 608914),这是一只圈养个体,可能生前生活在大卫·埃兹拉爵士的私人动物园内,它也许是这个物种的最后一名活着的成员。


但它却不是人类已知饲养过的最后一只粉头鸭,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USNM)鸟类部馆长兼泰国及邻近地区鸟类学家赫伯特·戴尼昂(Herbert G. Deignan)在一封信里提到,1945年大卫·埃兹拉爵士的鸟舍里还有一只雄性粉头鸭。1948年11月11日,蕾切尔·埃兹拉夫人(大卫爵士遗孀)向狄龙·里普利捐赠了一件雄鸭标本[标本号:USNM 608914]。这属于大卫爵士在加尔各答动物园收藏的一部分,据称是30年代早期在靠近孟加拉边境的阿萨姆邦杜布日(Dhubri)县附近捕获的。如果是真的话,这可能正是戴尼昂提到的那只个体,也是已知最后一例捕获记录。这只孤独的雄鸭或许是这个物种最后一名成员,当它的心跳慢慢停止跳动时,一个经历过沧海桑田的物种可能就此灭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动物园里的粉头鸭

more+

均为大卫·史密斯1926年在福克斯沃伦公园拍摄的宝贵影像


尽管分布广泛,粉头鸭可能在一开始就十分稀少。到二十世纪之交,随着持续的栖息地流失和不断增长的狩猎压力,粉头鸭数量降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数据反应;历史上印度北部及周边国家每年冬季都会射杀成千上万只水鸭,但这其中一共只获得不到80件粉头鸭标本[全世界现存共计71件标本,分别位于15家博物馆,最古老的标本藏于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日期为1825年],大部分采集于1870-1900年间。1900至1922年间记录相对较少,这似乎反映了当时粉头鸭的稀缺性。不过记录在1923年后大幅增加,这似乎是当时大卫·埃兹拉爵士提供经济奖励所致。根据数据,1900-1922年期间从野外大约只获取了13只粉头鸭,包括7件被射杀标本及6只圈养个体(2只在欧美、2只在加尔各答动物园、2只由鸟类学家查尔斯·英格利斯拥有)。而在1923至1929年间短短6年时间,这一数字陡增到21只以上,其中仅有5件是专门为博物馆收集的标本,其余16只均为为福克斯沃伦庄园提供的活鸟。


此外,除了前文所提及的加尔各答动物园1923年所获的2只公鸭外,接下来的十年间,该园又增加了未知数量的粉头鸭收藏,这将进一步提高已知总数。如加尔各答动物园曾向日本出口两只活体粉头鸭(日期不详),但它们可能并未活着抵达,最终被送往山阶鸟类研究所,随后在二战中被摧毁。

 

粉头鸭一直被视为罕见藏品,因而受到各大博物馆追捧。与前20年相比,1923年后涌现的大量报告似乎是为了丰厚奖励的结果,由于价格高昂,不少猎人和捕鸟者专门寻找该种。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粉头鸭实际上在野外已经灭绝了。这毫不奇怪,所有30年代以后的记录都缺乏实物标本,最后一批自野外捕获的标本(一对)是1923年4月7日采集的,最后一例确信的野外观察报告发生在1935年6月,福克斯沃伦公园最后一只个体存活到1938年5月6日。而最后一只已知的活生生的粉头鸭,一只生活在加尔各答动物园或大卫·埃兹拉爵士私人鸟舍的雄鸭,至少活到1948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印度政府直到1956年才制定相关法律,严格禁止任何形式下对粉头鸭的伤害。但这时已经太迟了,已经无法拯救这个物种。或许正是1923年大卫·埃兹拉爵士在主要报纸上刊发的广告,无意间引发人们获取粉头鸭的狂潮,从而最终决定了该种的命运。

印度政府发行的粉头鸭纪念邮票

希望一切都还为时未晚……………



参考文档

  • A high price to pay: new light on the extinction of the Pink-headed Duck Rhodonessa caryophyllacea

  •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status of Pink-headed Duck Rhodonessa caryophyllacea in Myanmar

  •  The Pink-headed Duck Rhodonessa caryophyllacea (Latham). 

  •  In search of the Pinkheaded Duck [Rhodonessa caryophyllacea (Latham)].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1) Threatened birds of Asia: the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Latest search fails to locate Pink-headed Duck

  •  Lost animals: extinction and the photographic record

  •  Which one’s pink? The search for the Pink-headed Duck in Burma. 




油炸酥味玉米香肠

微信号:zoological-



分享有趣有料的动物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