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在网吧抠掉的空格键后来还了么?
B哥丨文
前两天有一则新闻颇有意思:韩国将《劲舞团》(以下简称AU)选入了电竞项目。
这让这款非常有历史的游戏又一次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作为一款已经运营超过15年的超长寿游戏,AU实在承载了太多的复杂的情感,但在这个电竞项目遍地走的时候被纳入了电竞的范畴,却让人有了一丝微妙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在于AU到底算不算电竞,又或者是AU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而是仅仅“劲舞团”三个字,就代表了许多。
比如作为第一个在国内拥有现象级影响力的音游,劲舞团在当时可以说凭一己之力就把久游网送入了中国一线游戏公司的队伍。
再比如这款游戏开启了中国音乐网游群雄并起,多方争霸的时代,并且帮助确立了休闲网游这个新的游戏分类。
不过这些玩家并不关心。
真正让这款游戏能够让我们在十年后依然对它印象深刻的,在于它从诞生起,就没有断绝过的种种争议性话题。
第一个影响至今的,是当年的AU与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在2005年前后开始在中国大陆风靡,它的诞生应该与当年在国内流行的韩风文化有关,但AU在传播和放大效应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从游戏中无处不在的火星文,到到处可见的乡村非主流发型,在那个网络开始初步流行的年代,受到各方面文化冲击的80后与90后的年轻玩家们在展示着自己的“叛逆”。
而叛逆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非主流”。
以火星文为例,在没有使用过火星文的人眼中,那些看不懂的生僻字与符号似乎没有啥区别,但如果你是当时的劲舞团玩家,就会明白火星文也有它们独特的审美以及奇特的鄙视链。
比如你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不是”变成“吥湜”,那么在高端火星文使用者眼中那是很土很low的,但如果你把希腊文与特殊符号融合,再加上一点谐音元素变成“вμ肆”之类的,大家就可能会觉得你很有品味。
所以如果你在取名或是交流的时候,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就会被其他玩家鄙视。
虽然现在回头看会很好奇他们当年是怎样交流不出岔子的,但也可以看出潮流这种东西,确实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至少和实用与否毫无关系。
但毫无疑问,随着网络游戏的流行,那种在家附近当个孩子王就能满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网络中获得的崇拜感和满足感远远大于几个小屁孩的追随,那么掌握火星文也就成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由此甚至诞生了许多火星文转化网站,非常方便好用吗,成为当时AU玩家的辅助插件之一。
同样的,厚刘海与刺猬头,还有一些奇装异服这种具象化的非主流文化也一样流行开来,就是因为这些东西非常的“时髦”,同样也给了那个年代的少男少女们一个裸露的理由。
这也是这款游戏在当年最常被大家提起的一个现象。
性启蒙与性暗示。
约炮文化的起源实在太早无法考证,但在网游中第一次被广泛地贴上标签,就是在AU中。
这也和游戏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是上文说到的“时髦”要素,另一个就是相对来说容易上手的玩法和比较休闲的节奏。
在AU里你可以去研究各种技术,像其他网游一样成为游戏中的大神,也可以就是过来玩玩最简单的曲子,顺便听听歌,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聊天和社交中。
这完美地契合了大多数女性游戏玩家的需求。
她们不需要复杂的故事背景设定,丰富的游戏性和高难度的副本,她们需要的是有人陪自己聊聊天。
AU就充当了最早的大型3D聊天室,聊出了无数对痴男怨女。
十多年前的社会风气与网络环境和当下完全不同,那是一个蛮荒的时代,大家充满了对未知探索的冲动。
而“网恋”这个词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小说中,但AU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发生故事的平台,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里要说一个当年的一个风气,就是AU游戏中被运营刻意营造出的攀比风。
游戏中是可以买时装的,从礼服到翅膀啥都有,非常符合那个年代大家的审美需求,同时不菲的价格也让当年的小朋友们不太能够承担得起。
但总有人是买得起的,于是贫富差距开始出现。
那些穿着简陋服装的人就被称为“农民”,被鄙视被嘲讽,也尝尝被孤立。
这是许多小女孩不能接受的,但自己确实又没法承担动辄上百的价格,于是一种不好的风气也就产生了——
送时装可以找“老婆”,虽然这个老婆是游戏中的,但满足少男少女的性幻想已经足够。
当然也有一来二去产生情感,发展到线下的。
那个年代玩AU后网恋导致被骗财骗色啥的新闻并不少见,于是这款游戏也就成为了约炮网游界的先锋。
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些人怕被别人误会,生怕和这个游戏扯上关系;
另一部分则是带着非常明显的目的进入游戏寻求刺激。
这种现象到了游戏生命的末期更是变本加厉,著名的堕胎门事件让这款游戏变成了主流群体口诛笔伐的对象。
其实我倒是不觉得是这个游戏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更多的应该说是人性本身就是如此,不过AU在那个年代出现,给了这样一个平台罢了。
毕竟在AU没落之后,这些事情也并没有变少,甚至随着网络的持续发达而变得越来越多。
而真正让我,以及当年无数游戏玩家介意的,还是AU玩家们发出的毁天灭地的噪音。
由此也诞生了传说中的“网吧键盘空格键消失之谜”。
在那个网吧泛滥的年代,网瘾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大大小小的网吧,而又因为AU的流行,网吧里往往会从各个方向传来“啪啪啪”的声音。
当然,这个“啪啪啪”不是色情,而是AU玩家狂敲空格的声音。
作为键盘上最大的按键,又是游戏中必须要用到的按键,网吧的空格键常常不堪重负,被永远地陷进去了。
由于游戏中的音乐非常带感,他们经常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游戏中的角色,所以按下那个空格的时候也是如此的潇洒,怎么使劲怎么来。
久而久之,网吧其他的玩家就受不了了。
一方面他们发出的噪音实在恐怖,影响别人玩游戏;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经常会把空格键弄坏,让别人玩不了,非常可恶。
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防止AU玩家影响别人,甚至出现了网吧空格键大盗。
他们抠掉了能抠的所有空格键,就是为了不让AU玩家能够在这家网吧继续玩下去,虽然可能自己能玩的也会受到影响,但顾不上那么多了。
但AU玩家并不认输,比如在我认识的AU玩家中,水平较高的基本都是自带键盘去玩的,堪称高玩。
当然,关于《劲舞团》的故事还有很多——
比如这个游戏的节拍完全不踩点能不能算音游,比如它和后来的《QQ炫舞》的诸多恩怨纷争,再比如电竞化之后会采取什么规则等等。
但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回头看,这个游戏本身的质量或许一般,但它代表了后来许多游戏的一个运营思路——重社交轻玩法。
这个理念可以完美带入到现在太多游戏中,社交性和话题性的运营才是真正诞生爆款的关键。
只是依然受限于时代,AU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
或许这款游戏会和那些老游戏一样,在自己最忠诚的玩家陪伴下,逐渐迎来死亡。
会有人怀念它,但与其说是怀念游戏,可能更多的还是怀念那个时代张扬放肆,情窦初开的自己吧。
毕竟那是一天不劲舞,一天不舒坦的青春。
图片来源:猫扑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