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改变中国科幻,却被另一部电影改回去了?
加盐 | 文
科幻,离我们很远,也很近。
分解开来,科幻有两个部分,科学+幻想,一边贴近现实,另一边远离现实。
创作者们写科幻写小说,拍科幻电影,其实思路和做游戏有点像:
都是编织一个波诡绮丽的“梦”,让读者观众置身其中,感受着不那么现实的美,却又在处处能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气息。
人们会沉浸进去,产生联想,发现未知,又不至于完全脱离现实而出现过强的违和感。
很真实的一点是,提到科幻,大部分人率先想到的肯定是欧美。中国科幻由于历史原因,并没有得到一帆风顺的发展。
直到前几年的《三体》,大家渐渐看到了中国科幻崛起的曙光。然而仅限于文字小说还不行,科幻体系的完善,需要视觉和故事一起上。
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便凭借好剧本、经得起推敲的设定、还有给力的特效,成功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未来末日环境下的地球。
票房口碑的双丰收,使这部电影成为见证了中国科幻新篇章的里程碑。
有人说,《流浪地球》完美展现了中国人对科幻的独特理解,只有我们会这么拍:
欧美大片里,每逢紧要关头,通常人类总想着“抛下”地球,独自驾驶飞船逃走。
只有我们会选择带着“家”一起离开。
为了展现英雄主义,欧美大片里拯救世界会是少数人,甚至一两个人,而我们会号召全人类一起加入拯救家园的阵营。
《流浪地球》的成功中我们能够看到,视觉特效是表象,达到标准水平基本就够用。独有的中国风内核,才是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原因。
人们都认为,中国科幻从此站起来了。
然而,大家先坐下别急着高兴,昨天又上映了一部国产科幻电影——《上海堡垒》
从之前高密度的宣发、比较出名的原作来看,它怎么说也算个旗舰级别的科幻作品,和《流浪地球》一个级别的那种。然而现在再看它上映后的口碑,人们觉得,《上海堡垒》遭重了。
夸张点说,中国科幻遭重了。
看到我们所在的上海变成这样,也挺糟心的
截止今天下午三点,《上海堡垒》在电影App猫眼上的实时票房是8800万,有23万名观众打分,总分6.5。豆瓣那边有接近8万人打分,总分3.4。
这数据大概是什么水平呢?
我翻了翻App里近几个月上映的电影列表,没找到比6.5分更低的,基本都在7到8分以上。要知道,猫眼这种买票App的用户已经足够宽容,质量只要过得去,大家都会给8分左右。
而豆瓣算是老影迷聚集地了,大家观影经验丰富,都会仔细看电影,给出的评论也会相对严格。
8万个评论中有将近六成的给了1星,想必,一个“烂片”标签打上就足以说明一切。
《上海堡垒》咋就成这样了。
首先,主角很大程度上让吃瓜群众第一眼就枪毙《上海堡垒》。
鹿晗应该不用多介绍,当之无愧的主角。这里,我们不讨论他的演技。
让大众眼中的“小鲜肉”来当主角,看似能吸引一波流量,但科幻本身对“直男”有着额外的吸引力,两者的碰撞,很难不产生恶意的火花。
鹿晗在电影里一如既往的小鲜肉扮相,让外星人大战人类这种紧张的故事背景瞬间失色。
既有印象虽说不客观,但确确实实的影响了不少观众的观感。那感觉就像战场上炮火连天,有几名士兵却在悠闲地喝着下午茶一般别扭。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的选角就聪明得多。
主角都是不太出名的青年演员,再让诸如吴孟达这样的老戏骨配角领着,新生代们都能贡献出青涩自然的表演,不至于在科幻的大背景下喧宾夺主。
有趣的是,你透过选角再看《上海堡垒》的原作故事,会让人觉得,选鹿晗好像也没啥毛病。
同样在豆瓣,读书分区下,知名作家江南的小说《上海堡垒》获得了书迷们8.4分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相比他的人气幻想小说《龙族》,还有《九州·缥缈录》,这个《上海堡垒》是他唯一一部涉足科幻领域的小说,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小说主线和电影一样,讲人类大战外星人,说来挺“平常”的。
然而在读了之后我才发现,这部作品里的科幻二字基本只体现在背景的外星人和人类冲突上,故事里不乏大量的爱情桥段以及类似青年文学的纤细描写,与江南其他作品的写作风格差不多。
《上海堡垒》的简介,不知道还以为是某部爱情小说
说实话,我觉得这和想象中的科幻不太搭边。
不过,小说把故事讲完整了,该感人时感人,该燃时燃,读者们也能获得一段有趣的阅读经历。
作为一本小说,这足够了。但改成电影可是另一回事。
可能鹿晗扮演的男主角恰好比较还原“青春剧”的调性,但这与科幻受众的口味背道而驰。因为大家就想要《流浪地球》那样的,气氛严肃一点,设定考究一点。
总不能看完之后,大家都在讨论里面男女主的爱情吧。
给好评的观众里就有人提到了感情戏不错
可以说,有《流浪地球》的珠玉在前,现在的电影观众,尤其是科幻电影观众的审美,都提高了。
如今再看《流浪地球》的科学设定,依旧让人惊叹:太阳毁灭、引力弹弓、刚体极限、逃逸速度等等等等,运用的都是相当硬核的科学原理。
甚至于,这部电影只诞生于原著中极小的那一部分故事,创作者们则用上了满满的细节将其填充:
比如造型复杂的防护服、精密度高的外骨骼、运输车里的球型控制器。无不体现了创作者们并未脱离现实的奇思妙想。
尽管存在一些逻辑硬伤,但这正是科幻作品需要找好的平衡点。真实的科学配以合理的幻想,再去为剧情服务,才成为科幻。
《上海堡垒》一方面因为定位不明,爱情片、科幻片、动作片杂糅在一起,各部分配比失调,让人看起来有些魔幻。
另一方面,重要的细节设定没有做好,让大家吐槽不已:比如鹿晗的偶像发型没有军人的样子;故事里世界末日来临,男主还有功夫休假,甚至找自己上司表白。
网友们无语:“简直让人惊了,麻烦有点末日的紧张感好吗?”
连电影本身的制作技法也遭到了观众们炮轰。比如光影质感像是偶像剧,剧情剪辑混乱,台词配音处理粗糙,服装有奥特曼里的人类战队的既视感。
至于演员演技是否在线,大家各说各的,不过目前也倾向于演技僵硬。
还有不少愤怒的网友称:
“《流浪地球》改变了中国科幻,却又被《上海堡垒》改了回去”。
“《上海堡垒》不配称作科幻片”。
也有看一半跑路的
或许,《上海堡垒》无法成为一部成功的科幻片,它不应该放在科幻电影的分类里,而是单纯作为一部商业片,这么看2天将近1亿的票房也算过得去。
正因为《流浪地球》的开天辟地,让各方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潜力,人们都开始对这片市场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影迷们乐于再为一部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买单,更多电影人会加入到创作科幻电影的行列中来。蛋糕变大,每人也能分到更多。
给好评的观众表示不懂科幻
这部《上海堡垒》,从目前的口碑上看起来给人一种“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感觉。它可能证明了,现在的中国科幻电影市场并没有迎来野蛮生长的时代。
这也让我想起之前《王者荣耀》得到最佳科幻游戏奖的事,感觉起来,国内有些人对科幻的理解,还有误区。
《上海堡垒》有轻度的科幻元素,硬要说也算科幻电影。不过46亿票房奇迹告诉我们,人们真正喜欢的,是类似《流浪地球》那样的严肃硬核、鼓励人们了解真实世界、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
《上海堡垒》说自己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然而它没有看到更远。
娱乐至死,流量至上,而科幻,不需要这些东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