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潮汕人在夜里偷偷饮茶和拜老爷?
文丨阿蒙
我问我的潮汕男朋友,如果有一天,洪水淹没了这个城市,你会先救我,还是先救你的PS5?
他思考了一下,说:“淦!遭洪水茶几被淹了,救茶具先。”
同居后,面对着本来就转不开身的老破小出租屋,他硬是抬出一张小方桌,放上胶体老婆,再供上我也叫不上名字的神像。
图源水印,下同
翻了翻他的账单,我发现尽管他就算一个人在家,点奶茶、炸鸡居然也都是双人份。暗中观察了几个月,我才知道这个家里的“第三者”原来是尊神。
最终我们分手了。临走前他做了两件事,先是送我了一张从手机壳夹层掏出的包浆符纸,说以后希望这个能替他保护我;然后拿出被洪水泡过的茶具,最后再给我泡了一壶鸭屎香。
喝完这口茶,我泪目了。不是感动,只是突然想起,前两天家里猫咪偷偷去他茶盒里拉了一泡,看来我刚才喝到的应该是“猫屎臭”。
在潮汕,每个滴滴司机都是中年版藤原拓海转世。你不用担心前面180度的急弯会不会把你的脑髓甩出去,因为师傅最在意的,是手边茶水的安危。
外地小孩学会的第一个词语是“妈妈”,而潮汕小孩张嘴就是“老爷”,生下来就会泡茶。别人家的小孩想吃糖会哭会闹,潮汕小孩直接烧香问老爷要。
台风来临时,潮汕人最担心的是能不能饮茶;台风拐了个湾,潮汕人感谢的是老爷的保佑。
我有时会好奇,饮茶与拜老爷,在潮汕人心中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但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我更好奇的是,潮汕这个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滨海地区,怎么就成了饮茶和拜神文化的“正统”传承地?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不少外地人以为这是一座城市的名字,其实它包括了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
远离中原的潮汕人民,自古靠打渔为生。身处“蛮荒之地”的渔民们,对于佛教这套不太熟稔,但是要说起妈祖、地方各路鬼神,那可是一套一套的。
三天两头受到台风、海啸这些天灾的袭击,本来不迷信的人也受不了了,感觉一定得找点什么东西拜拜才能保佑自身安全。
于是就有了拜“老爷”的传统。“老爷”是潮汕人对神明的统称,是封建时代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可以简单理解为日语中的“卡密萨马”。
需要明确的是,潮汕人的“老爷”是指大大小小的神, 并不包括魔和佛,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神秘力量。上可平战乱消天灾,下可求姻缘消病痛,中间可以保你赛季末上大分。
原本拜神也没什么特别,潮汕人的拜老爷夸张就夸张在,它实在是太隆重也太频繁了。
整个正月,每天都有不同的神可以拜
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家里除了龛上的神, 还有门神、井神,睡觉的床有公婆管着,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 “老爷”要拜。
自清朝潮商远渡海外开启的海上贸易时代,让潮汕商人迅速积攒了大量的财富。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曾写到,“潮汕人在文化上十分独特。他们操纵着地球上最有钱、最强大的地下网络,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之一。“
而在本身就注重神明和家族宗祠的潮汕人看来,祭品的多少几乎代表了家族的兴旺程度。更何况,在那个年代的有钱人眼里,能保护他们钱财的不是法律也不是国家,而是暴力和神明。
传承到现代后,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很多潮汕人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吃贡品,剩下半年里在赚钱买贡品。
家里再拥挤,潮汕人也会专门留出一个空间摆放“老爷宫”。然而对于目前的996潮汕打工人来说,要搞这么大的阵仗实在是有点难,于是规模缩水再缩水,就有了拿乐高拼迷你“老爷宫”的先例。
然后小伙子们一合计,这“老爷宫”立马就形式自由了。只要是具有家园搭建系统的游戏,都可以合理帮助网瘾潮汕人们,在只耗费几行代码的情况下,把祭坛搞到最浮夸。
玩家在《摩尔庄园》建造的祭坛
既不浪费食物和空间,又可以传承家族文化,妈妈看到了都说好。有人说他们是魔怔了,才会玩个游戏都要搞迷信。而在潮汕人看来,拜老爷就是最实在的安全感。
玩家在《剑网情缘3》中建造的祭坛
“老爷保号!”是潮汕人嘴里说的最常用的一句话,和“上天保佑”差不多的意思,但是我习惯性地把它理解成,“求求老爷保佑我不要销号重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为了随时随地都能保护好自己这可能只有一次的存档,年轻的潮汕人选择把带有老爷神秘力量的符纸放在手机壳里,而这些符纸依据颜色、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功效。
虽然预算的限制让潮汕年轻人拜老爷的场面一缩再缩,但这三个字已经永远刻在了他们的DNA里,并随着他们走向全国各地。你可以没收潮汕人的供桌,但你无法偷走他们藏在裤裆里的红纸钱。
近两年,潮汕大概上了10次微博热搜,3次是因为拜老爷,5次是因为喝茶。如果说潮汕人DNA里刻的是拜老爷,那我相信他们血里流淌着的,就全是茶了。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这句话完全不能形容潮汕人,因为对他们来说,不管几点都是要“饮茶先啦”。
但谁又能想到,响当当的“潮汕工夫茶”原本是诞生于闽南,因其用具精致、程式讲究,故而冠以“工夫”之名,起初指的是福建省武夷山的岩茶。清朝末期,潮汕人把从福建来的工夫茶本土化,将它演绎得更为极致。
现在的潮汕工夫茶,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且以潮州凤凰山产的单纵茶为最佳,有数百种香型,前文提到的鸭屎香就是其中一种。之所以叫鸭屎香,传闻是因为第一个发现这种茶的人不想它被外人所知,才给了个“臭名”。
潮汕工夫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一定要有“四件宝”: 泥炉、砂铫、孟臣罐、若琛杯。翻译一下就是要有炉子、泡杯、茶壶和小杯子。现在虽然略有简化,但是只要看见随身携带这几件的,几乎都是潮汕人。
而在潮汕,你能在任何地方看见他们。从最常见的路边小餐馆到KTV,从高铁到海边,处处都有它们的影子。
在潮汕的扫黄打非新闻里,你也许不会见到初恋,但一定会见到茶具。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潮汕的公园有租赁茶具的地方,商店有车载茶具出售,工地搬砖的时候工头也会为你准备茶具,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张可以喝茶的嘴。
到餐厅刚刚坐下,老板第一句话问的是“饮什么茶?”你只有茶的品种可以选择,没有不喝的说法。
而在潮汕人看来,天大地大也没有饮茶大。开公交要饮茶,上网吧要饮茶,跑马拉松饮饮茶。潮汕人不能不饮茶,就像潮汕人不能不拜老爷。
如果你非要让他们在二者之间选其一,潮汕人会说,外地人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但你不要忘记,在饮茶与拜老爷之外,潮汕曾是全国经济最繁荣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诞生了很多人的共同爸爸:李嘉诚、陈弼臣和马化腾。
而过快过早的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交织,共同影响了潮汕街头巷尾的人与景。
潮汕的很多建筑物规整而又陈旧,高楼已经老化变色,铺满了时间的痕迹。再时尚的街角,也有人搬着小板凳饮茶;再自动化的家具旁边,也会有一方小供桌。
老城区改造擦去了这里大部分的历史感,但潮汕人灵魂里的那部分传统色彩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
街边随便抓一个潮汕人,问他是否真的相信神明,答案大概都是否定的。“拜老爷”在很久以前的潮汕也许是作为迷信存在的,而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抹去神秘学色彩,成为了民俗习惯。
在MC里过中秋拜老爷的潮汕人
迷信是狭隘、固执且独断的,而拜老爷,是包容、自由且富有想象力的。只要你能用脑子创造的神,你都可以拜。潮汕社会的飞速发展赋予了它这种独有的特性,我们可以玩梗说潮汕人爱拜神,但很少说他们迷信。
经济的飞速发展作用于潮汕人身体里的茶上,表现出的就对茶的执着。潮汕人不喝茶会不会死?不会。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潮汕人喝茶吗?不是。
但是饮茶给潮汕人带来的是一种游刃有余的自信。和邻居吵架了?没事坐下来一边饮茶一边骂;没有文化只能在工地上搬砖?你也有享受茶盏的权利;灾难来临了?先饮茶再说。
再焦虑的生活,都可以用饮茶为借口慢下来。饮一口茶没办法解决下个月的房租,但潮汕人相信未来的路也许会在茶盏之间出现。
陈楸帆撰写的《荒潮》是一本以潮汕地区为背景的近未来科幻小说。在书中,未来的潮汕出现了一座电子垃圾之岛,留下的只有被称为“垃圾人”的流民和来自全球富人的电子垃圾。
但就算在这样的环境中,“垃圾人”也保留了自己饮工夫茶和拜老爷的权利。“垃圾人中存在着一种朴素的万物有灵思想,他们会向风、海水、土地或者炉具祈祷,希望远道而来的集装箱垃圾附加值高,易于拆解且没有毒害,甚至在拆解仿真人体时都会忏悔。”
当然,现在潮汕人的生活很明显没这么糟糕,但未来会怎么样还真说不定。我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至少到今天为止,潮汕人没有停下饮茶和拜神的脚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祭坛在游戏中被建造,越来越多的司机为了添置茶具,在偷偷练过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