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 二湘空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维舟 Author 维舟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谁该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文/维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内舆论场上盛行这样一种论调:谁如果失败了,哪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常被看作是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言下之意,那都活该。
去年郑州楼市崩盘,亮亮、丽君这对怀揣着在大城市安家梦想的小夫妻,眼里的光一点点黯淡下去。在起初赢得许多同情之后,他们又陆续失去了这些同情,那尽管原因众多,但拒绝同情的声音之一,就是挖苦他们的遭遇只是自身认知能力低下所致。
日前中金公司30岁女员工不幸离世后,这样的声音在舆论场上再度响起。有的是人讽刺她身为头部金融机构的精英,竟然无法预判经济走势,在上海被封了两个月在家,居然还在2022年买入15万多一平米的豪宅,这种认知水平,能怪谁?
还有人翻出了如今已沦为笑柄的中金2023年十大预测,奚落:“原本以为这种报告只是骗骗我们普通百姓,没想到他们里面的人竟然自己也相信。”
最为奇怪的是,立场截然相反的人在这一点上竟然能达成共识:有的人相信这事“点儿背,不能怨社会”,制度和公司都没错,只能归咎于她个人太冒险,总不能赚了钱落自己兜里,亏了钱又指望有什么风险管控机制兜底;有的人则认为她当初如此信心满满地看好经济前景,那现在失败也算是为自己付出代价。
有位老读者在读完我日前那篇《当长期信心被摧毁》之后对我说:“我对这片土地,从来没有过信心。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跳过大部分陷坑。只要你愿意抱任何希望,那就做好为自己的认知买单的准备吧。”
不仅如此,还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同情这些人:“这些坚定看好、重仓中国的人,你觉得跟你是同路人吗?他们说不定正是那些会骂你‘公知’的人,你还同情他们?”
怎么说呢,我觉一个人不论立场、身份如何,都不是他/她受到这些遭遇的理由。我们应当有一套现代化的机制来帮助人们应对风险,但这机制并不是“只救好人”的,它原本就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人。
我因此老被人说“心软”,“温和有余,犀利不足”。去年初去东北,一位访谈者断言,东北已经没希望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跳船离开”。我知道她说的确实切中时弊,但又感叹:“然而绝大部分的人毕竟都无法离开啊,如果不找找出路,那么在转型的过程中,普通人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她答:“那就没办法了,谁叫他们不跳船?”
我到现在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论调,倒不止是“心软”(固然,我也不明白“心硬”有什么好的),而是我也不确定自己的判断就一定是对的,当然也就没办法理直气壮地指责别人“你会过得很惨,但那是因为你蠢,所以活该”。何况,就算判断是对的,那仅仅指责也没什么意义,甚至都不能让我自己好受一点。
把别人的遭遇说成是“为自己的认知买单”,多少带有一种令人不快的精英主义傲慢,因为那意思无非是在说:“你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只怪你层次太低了,如果你像我一样,就不会犯错。”这用来指责别人倒是很好用,但似乎很少人愿意承认自己倒霉是因为认知水平太低了。
别看用了“认知”这种新名词,这一论调背后,说白了还是传统的“自力本愿”理念:人的行为结果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与神仙皇帝无关,要怪只能怪自己。
这种思想在中国社会堪称根深蒂固。龚鹏程在《道教新论》中指出,最早的太平道经典《太平经》就强调人的命运不是由鬼神等外在力量所决定的,所以既没必要向鬼神祈祷,更不想向鬼神祷祀以求福佑或解除:
因此它是一种“自力宗教”,主张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人种善因即得善果,种恶因便得恶果,跟鬼神毫无关系。[……]一切吉凶都由自己造成,那么这所谓鬼神,说穿了,其实仅是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投射而已。这是最具关键性的观念。
公平地说,一直以来,正是这种信念,让中国人积极进取,不怨天尤人,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自身因素上,努力去追求现实的福祉;然而,凡事都有另一面,这也让人习惯于一旦有什么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那些明明施加影响的外部环境问题,却都完美隐身了。
其结果,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状况:一方面,在急骤的现代化进程中,制度性缺失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这种制度性缺失却都指望由个人超常的努力来弥补,而只要这奏效,就更没动力去完善机制。最终,个人权利不到位,但要个体承担的责任倒是结结实实的。
让你每天早晨醒来并悔恨不已。”
个体当然也须承担应有的责任,但当大环境发生剧烈变动、又缺乏相应救济机制时,单单指责个体是没有意义的,也难以带来社会的整体改善,以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辙。
要说那些人的认知有问题吗,那肯定有,他们自己也知道,不然怎么会栽跟头?但话说回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盲区,加上搜集的信息也不可能完整,何况还有主观性,谁能一直不出错呢?要能那样准确研判,那不说别的,早就成股神了。
在此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些判断失误的人,往往正是那些原本对主流话语深信不疑的人,而当希望破灭时,他们的幻灭感也就更为严重。
三十多年的经济繁荣,让许多国人产生了一种“现状将一直延续下去”的错觉,加上一种沾沾自喜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难免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培养出了一批“虽然我没出过国,但绝不相信美国有比我们好的地方”的人。我一位朋友感叹:“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发现自己所信赖的,原来竟是一个草台班子,就很容易精神崩溃。”
那位中金的女白领为何走上绝路,具体原因虽然没人知道,但有一点大抵可以肯定:她2022年高位买入豪宅时,是基于对经济形势和自身前景的乐观判断。然而,短短两年内,这些判断就都遭遇了严重冲击。那是认知问题吗?确切地说,是基本信念的崩塌。
就我所知,在金融、投资圈子里,有许多人都是“红彤彤”的。前几天还有朋友感慨,他认识二十多年的哥们,投资界的精英无疑,但整天就发一些“重仓中国、美国衰退”之类的文章,无法理解为何像这样聪明的头脑竟然会看不清楚现实。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在这样的圈子里,有太多人都相信个人的“财运”是和“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坚定地愿意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马克·吐温说过这么一句话:“让人们相信他们被骗了,比骗他们还难。”因为一个人会非常抗拒面对这样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曾真诚相信过的,竟然只是一个骗局。这种严重幻灭感的后座力是不堪承受的。
但是,这只是他们的错吗?
维舟,书评人、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大地上所有的河流》、小说《无岸之岛》、评论集《一只脚踏进后现代》。原载公号“维舟”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更多好文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