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与虚伪,创意和禁锢 | 中年爸爸去留学(17)191106

JiFeng Bookstore 季风书园JIFENGBOOKSTORE 2019-11-24

每周三的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因为不计学分,它的存在也就成了一个象征性的仪式。一早七点艰难起床,昏昏沉沉地八点赶到学校,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迟到,老师手持咖啡杯,有的没的讲二三十分钟,然后分组讨论些稚嫩的问题,比如面试时要不要主动提薪资要求。规定75分钟的课,60分钟不到就结束了。今天更奇葩,老师讲了十分钟就宣布下课,不少同学还没赶到。我下楼碰到几位,他们惊异地看着我,紧张地问签到簿还在吗?我说就摆在桌子上,快去签吧。这感觉就像早锻炼,跑步半小时到学校,休息十分钟听人瞎侃,然后再跑步回公寓。


这周是开学第十一周,意味着还有四周本学期就结束了,时间在压抑和忙乱中快速流淌,中年大脑背负着青春的学业,似乎每刻都不得闲。目测那些中国同学过得比我潇洒,经常相约一起看电影或逛街,虽然没人约过大叔我,但我假想过了,即使有人约,我也会无情地拒绝。还能怎么办呢?别人五小时的作业,我要花一天半,不下蛮劲无以为继啊。

 

临近学期结束,除了各科的期末大作业默然逼近,还有进入下学期的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存款证明。我们政治专业相对较低,大概是考虑到这个专业的未来收入不会高,每年学费三万多,预估生活费两万多,一共六万出头。MBA专业最高,合计要接近八万。国外读书成本确实不低,即便如此,各大学校里的中国面孔也是越来越多。趁人民币还强撑在政治价位上,把一部分资产转为下一代的智力资产或许是明智的选择。更何况,把孩子的未来献给我们日益强势的“特色教育”,会不会赌得有点大?至于国外的教育能不能短时间内带给学生焕然一些的思维力和眼界,那就看各人各缘了。

 

另外一项准备工作就是要为下学期选课,我粗粗看了下课单,必修课中R语言的进阶版“政治科学的量化分析”赫然在列,这令我无比绝望,感觉完全逃不出丫的魔掌。其他课我基本都喜欢,特别有几门是在比较政治的框架中研究一些好玩的课题。我想找目前最热门的“全过程民主”课程,当然是没有找到,毕竟这太前沿,唯一相关的是“民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抒情味道过重,没有我们那个霸气,看来只有等到毕业回国后再进一步精修了。

 

上周仅有的放风是去参观了“Newseum”—新闻博物馆,门票24刀,学生打九折,我没出示学生证售票员也毫不犹豫地信了,在她的眼里我就是年轻帅气的学生仔。进门即是一段高大的柏林墙,德国原装进口。有意思的是,西德那一面被各种涂鸦填满,而东德那一面则干干净净,如果看图填字,我会写真实与虚伪,创意和禁锢,自由与专制。一夜之间倒塌的除了柏林墙,还有列宁在东欧的雕塑以及苏联老大哥本霸,新闻记者用镜头记录历史,也告诫未来。



在三楼的911专区,我坐在黑暗中观看视频,当看到一位年轻的姑娘举着照片泣不成声地询问父亲的下落,我止不住地热泪盈眶,这种亲人离别的痛苦是我心中最不敢触碰的。展区整整一面高墙贴满了911第二天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版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人民日报,并拍照留念。离开博物馆前,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一顶帽子,上面绣着三个大大的字母“FBI”,我准备送给一位国内的同学温克坚,他长年行走江湖,过着笔头舔血的日子,这顶帽子可以帮他防身辟邪。



上次日记发出后,有几位朋友看我清苦,给我提供了做肉丸和牛排的菜谱,我深受感动。如今菜谱已有,一颗向往美食并感恩的心也有了,万事俱备,就差……志愿者了!


2019.11.6
水戈

 


往期日记:
1、就纯纯地读个书 
2、用繁杂和浓烈熬一份文书
3、等她,还是拒她?
4、面签,不愿不怕不得不的事情
5、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挖坑自己填
6、80%的中国面孔,不合时宜的恐慌
7、这题怎么解?在线等,急!

8、AU学生的传统

9、上课前忐忑不安,下课后满满绝望

10、愿荣光归“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

11、不相信年轻人,还能相信什么呢?

12、整齐的方阵,嘹亮的口号

13、妈,您建议我选谁?

14、不怕,不就是期中考试嘛

15、百忙之余,我去了两次国会

16、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