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基于大脑的教学?这3点应该了解
基于大脑的课堂教学是以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成果为教学设计依据,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大脑发育发展规律以及认知活动规律的前提下,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为目标,创设适于大脑学习、促进大脑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使每位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与提升情感的同时,学会学习,开发潜能。(出自2013年华东师范出版的《基于脑的课堂教学》)
你会把课堂上的哪项练习称为“基于大脑的”?所有的都是?还是所有的都不是?
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活的大脑内部的情况,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过程,为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时提供新的思路。尽管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与课堂上的持续活动有很大不同,但我们可以将大脑研究与实践联系起来。
这里有三个基本事实要知道,这有利于深化你的教学意图和课程设计,所以这些是“大脑的基础知识”。
首先,大脑是非常灵活的
它非常灵活,这就是所谓的可塑性。“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或者“我们的智力生来就是固定的”,这些经常被重复的观点已经被“揭穿”了。
真相是,每时每刻,基于我们在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与环境互动,我们的大脑都在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总是在学习。
大脑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特化细胞,它的分支和突触与周围的其他神经元建立了成千上万的连接。髓磷脂覆盖在神经元的轴突上,增加了信号的传输速度。
研究发现,大脑遵循着 “要么使用它,要么失去它”这句格言。除非你特意强化并提高神经通路的使用效率,否则它们就会枯萎,就会被修剪。甚至成年人在一生中也会通过一种叫做神经形成的过程获得新的神经元。
这种大脑的可塑性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知道:我们的大脑可以根据我们与环境的互动方式而改变。因此在教室里,我们就有机会设计学习环境来支持神经网络的发展。
那么要怎么做呢?
从认识到学会是需要时间的,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为实践和高级应用提供各种选择。让学生积极应用概念,让他们尝试(失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努力工作和努力思考会锻炼他们的大脑。
要给学生们提供反馈,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修改机会。把复习看作是大脑的构建过程。
其次,神经科学在我们的大脑中表现出显着的变异性
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大脑也非常不同。对于感知或完成一项任务,不存在“相同的”的大脑或一致的路径。脑科学表明,没有固定的学习方式或左右脑同时思考者。
相反,科学揭示了大脑是由难以置信的相互联系的、复杂的网络组成的,这些网络在我们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和变化。我们使用大脑的所有部分:即使是最小的针刺的感觉对大脑也有影响。
最简单的任务,比如听一个单词,可以激活多个大脑网络。我们的大脑非常活跃,不断地做出预测,评估你在当前情况下的表现。
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是:要为这种可变性设计我们的教学。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通用的学习设计是支持教育者设计课程以满足每个学生需求的框架。为学生追求学习目标提供灵活的路径选择。
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在教学材料中提供灵活性。在“一刀切式”的课程中,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这并不支持我们大脑已知的多样性。
要重新考虑我们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有时有必要严格安排作业时间,但其他时候,紧迫的期限也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
最后,神经科学表明情绪对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看到,巨大的情感网络与用于决策的战略网络和用于感知的识别网络相互连接。情绪能刺激我们的生理,驱使我们的系统采取行动。当学生在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时,他们更有可能集中注意力,更有可能记住信息,更容易在一项任务中付出和坚持。
当我们将信息置于语境中时,大脑会以一种相关且有意义的方式将其置于情境中。这有助于建立理解,会让内容相关,并会向你提问题:为什么学生应该关心这些?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虽然神经科学不是提供一个新技术的“魔盒”,但它确实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实践有效(或无效)。我们需要继续在神经科学和教育之间架起桥梁,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方式和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最核心的变革之一,就是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脑科学又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基于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而展开的教育实践探索,成了当下的热点。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基于学生的教育探索先后经历了行为表现、潜能开发、脑科学成果的运用三个发展阶段,让很多教师来不及反应。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做一名优秀甚至伟大的教师,除了用心,还要有持续的学习力。
参考链接:http://inservice.ascd.org/
—完—
亲爱的朋友:
想起一句台词“这个世上没有坏学生,只有不会教和引导的老师。”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启发。
周末愉快!
智能观 灵米
2019-3-10 于山东烟台
扩展阅读:
陕师大教授:老师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脑科学最新研究给我们的6大启示
诚挚寻人
智能观正在寻找全职及兼职编辑、运营,工作地点北京,可以不坐班。期待热爱教育、热爱人工智能、有热情有才华的你加入我们!
相关细节,请在智能观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寻人。
想知道AI加教育领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领域更多的干货?
想了解更多专家的“智能观”?
请前往:www.智能观.com。
想交流沟通,请加负责人微信:znglmym
关于我们
我们关注AI+教育。致力于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以帮助每一位老师和我们的读者不断学习并提高技能。
我们努力让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最佳质量,以满足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