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感悟 | 一通电话,我跨越千里,探寻乡村

小黄金金 绘乡计划
2024-08-23



绘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绘乡计划-设计 青年 乡村


     乡村振兴的光芒需要一代代年轻人的汇聚与传承。出于这个信念,绘乡计划在三个月前推出了 "绘乡青年-师带徒" 的培训计划。


   在线上搭建了一个跨足时空的平台,让热爱乡村的青年可以接触到富有经验的导师并获得实践机会。


     这个暑假许多师带徒学员前往绘乡合作的不同乡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他们都收获了宝贵的感悟。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感动了很多人的黄明娟同学的实践心得吧!



  



前言


一通电话,一句号召,一夜的抢票,我就从学校闪现来到了福建,开启了五天六夜的绘乡之旅。


很庆幸参加了绘乡计划师带徒计划,让我们能够与一线的乡建老师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学习,了解当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欣赏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内涵。


这次的走访学习相比于长沙的实践无论从形式还是收获上来说,都给我很不一样的体验与感悟,直到现在我还沉浸在永春的人文历史及自然风貌之中。



1.走访路线



不完全路线

       


10月1日

晚抵达,与黄老师和杰哥会面夜谈对话,品尝永春醋酒


10月2日

前去福兴堂(李家大院),去山顶看县城全貌,看自然风光,去寺庙,看观音菩萨,喝白鸭汤(会飞的鸭),晚上去黄老师家喝酒夜谈


10月3日

去集散中心,见胡总,看集散中心现状,看非遗文创产品,买非遗饰品,去绘乡据点,看风景,访民家,庭院经济,去寺庙,与村民闲聊,品永春非遗——咯摊,晚上去胡总家喝酒(青梅酒)聊天



10月4日

上午都在人才驿站,观看人才驿站的陈设布局、活动,参与当地故事妈妈团包月饼活动,下午参观贻福堂,去中国传统村落——塘溪村,参观女排精神-陈亚琼故事馆,而后前往湿地公园,17点抵达熟地文创园,并品尝到榜舍龟

17点40,抵达福茂寨(永春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00前往龙水院

19:40,在龙水院看信徒自发筹钱请的戏剧


10月5-6日,前往横口,开展两天一夜的走访学习



10月5日

地质文化陈列馆,而后抵达矿区,跟着儿童研学团队前去矿区走访学习

13:00于山歌小镇,吃饭,体验游玩设施,14:30鱼鳞坝,赏风景,配合拍宣传片,19:50返回住宿地,跟着雨罗和黄老师与一农民夜聊,21:00与胡总等喝茶喝酒聊天


10月6日

参观古街,爬山,于山顶拜龙应岩寺,下午回祜山,晚上做饭炒菜,吃酒聊天



2.  走访收获



在跟着罗宇老师、黄老师的走访学习期间,我们多样地体验、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酒佳肴,也与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们攀谈交流,品茶吃酒。


我很喜欢三五好友,围坐闲聊的氛围,也钟情与人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在推杯换盏间,互相了解想法,互相学习智慧。幸运的是我们在永春夜夜都能如此,也正因为这样,我学习到了许多不同方面的知识。


但因还有很多还在消化中,所以暂且记录下几点我的感受:



生态教育也是国学教育,是历史文脉的延续


在永春跟着黄老师学习的这段期间,我愈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态教育



起初,我总是追问黄老师给我讲讲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社区之类的,但黄老师并不按常理出牌,他没有将生态的相关定义与理论直接灌输给我,而是慢悠悠地从一颗植物背后的故事说起。


从某一生物的起源说起,与我讲解什么是白凤之情,如何辨别顺风坡与逆风坡,为什么会有沉积岩,xx植物在他小时候会被做成什么,有何用法......



我也很快意识到黄老师的良苦用心,渐渐地,选择沉浸到当地的生态文化故事中去,怀着好奇心,听黄爷爷缓缓地讲出那些“过去的事情”。



后来啊,我便感悟到生态教育并不是一个生硬的概念,它是把人变成“生态人”的一个过程,乡建人需要率先成为生态人。


生态教育是承前启后,是对在地历史文化的延续,是让人重新回归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之精华,并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当地、自身的生产生活中去的实践过程。



国学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生态,文化逐渐由土地发展而来,故而现在对于回归生态的呼唤,也需要重回国学,将国学生活化,生活国学化,以使人们能够诗意地栖居着。黄老师曾对我说他不信宗教,如果偏说信仰的话,他相信的便是自然教——即遵循天道


黄老爷子的“自然教”理念并不局限于自然界,还应用到他的一生中去。


无论是年轻时参与的社会运动,还是后来的生态农业、社区营造,再到现在的农民自居,都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黄老师的“遵循天道”理念。


生态教育又与其它教育相互影响,比如山歌文化的活化困境。



黄老师说,山歌溯源到最初,是即兴对唱的文化,但因为现有语文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只会背书,不会读书,没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缺乏对文字美的感受,难以真正地活化传承久远的山歌文化。



得天独厚的自主性组织优势


永春宗祠文化经久不衰,华侨数不胜数,这两大特性使永春拥有得天独厚的群众自治优势。

永春,地处闽南地区,自古以来宗祠文化便十分兴盛,族人通过举行祭祀、祭典、游园活动等形式将宗祠历史、价值观代代相传,从而增强了人们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与凝聚力,以宗族为单位的自组织依靠族人的文化认同自发形成,并发扬发展。


福建的沿海地理区位,使得早期下南洋谋发展的永春人尤其多,由此形成第一代华侨。


随着商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永春人被吸引前往南洋发展,逐渐扩大华侨群体,因为在异国他乡,故而华侨会自然有抱团生存的本能,华侨社群由此应运而生,社群内的自组织也自然地发展起来。



在乡村,产业与文化互为支撑——实业兴乡


当你与这些真正的乡建人近距离交流后,你会深刻体会到产业之于乡村的重要性”——罗宇


农业者,农民之基也,生态者,国学之源也。产业就是经济,经济就是命脉,关系当地,尤其是农民的生存发展。产业需要人才维持,需要文化进行激活深化升级。



跟着老师们去走访去交流的时候,能深切感受到他们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很踏实地做一些有关产业的事情,比如黄老师他们前段时间做的荔枝矮化,以及醋、芦柑等产业,他们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乡村需要多学科融合


来了乡村,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得会一点”——罗言罗语。


确实,宇哥说的对,乡建人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比如山脉的坡向辨识,河流流向、历史分析,草本植物,场域分析等等,又比如,产业居于第一位,搞产业离不开农业,农业又必须要求学习掌握从选种到种植再到收获,销售,这一系列流程牵扯很多细节与技能,也让我越发体会到宇哥这句话的分量。



我们所接触的一线乡建人的知识面都很广,很多方面虽然算不上精,但他们很博学多识。


大抵是乡村本身就是百业兴旺,又是天然的生态库,丰富复杂且博大,没有城市那般应有尽有,反而有种野性美与混杂美,也锻炼出了乡建人“杂学多识”的特性。



进乡村第一步——调研



宇哥和胡总都强调进乡村第一件事是调研,包括乡村的资源现状,人口基数,存在的问题,村民诉求,乡贤力量,可合作可利用的事情,区位优势,当地民俗等等,甚至是村里的八卦都得了解,具体的调研方向在宇哥的课上有讲,很是受用。


总之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至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历史人文都得了解,这需要较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入乡随俗的适应力,我还需要加以提升。



生态农业


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就是如何利用大自然当中的有益菌群 ” ——黄老师



这次的绘乡之旅让我对生态农业有了个浅显的认知,生态农业涵盖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智慧,要回归生态,返璞归真,复原传统生态农业,就要重新拾起被遗忘在角落的国学文化,将国学融入生态农业中去


宇哥由城市产生的食物过剩、不健康等问题,讲到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诉求,从而延伸到做生态农业的前景与重要性。



产业是农民的生存之基,故而做生态农业在经济发展角度上来说,是为了农民,帮助农民把粮食价格提升,从而有更多的收益,从而也能把生态的理念深入到农民心中,链接到生态振兴,链接到乡村的五大振兴里去。


从而将大家的理念串联起来,更好地形成聚合力,慢慢地,文化、教育、经济等建设都能够发展起来。


 

批判性思维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持有批判性思维


无论是宇哥说的“我们对待每一事物都要持有一丝的怀疑”,还是胡总说“我讲的这些不完全对,仅供参考”


其实都要求我们要再多想一下,思考背后的逻辑,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不能偏听偏信,也不可完全不信,要有自己的思考,这又需要自身多见识,多学识,多反省。


 

有一种生活叫永春


在永春这段期间,我们一行,踏赏山川河湖,品茗茶汤酒水,遍访四处人家,多样的体验也令我感受到了永春文化的几大特征:


一是注重养生。北纬25°的地理位置,天然注定着永春适宜“发酵”这一主题,发酵又意味着对大自然中有益菌群的利用,这便体现出永春独特的养生智慧


当然,还有传承至今的咏春白鹤拳,此拳讲究内外合一,刚柔并济,顺逆相生,重视德武兼修,更为修身养性。



二是丰富包容。来了永春都是客,家家户户把茶迎。佛手茶,永春醋酒,青梅酒,红粬酒......应有尽有。在这里,人人都会“看茶”,来到一户人家都会被以茶水招待,甚至能品尝当地特色点心。


永春人对不同地方、不同原因而来的客人都会一并以茶酒相待,在推杯换盏间吐露真心,这是包容,原本喝不了茶的人群却能喝佛手茶,这也是包容,儒释道三家文化都在此地开花,这仍是包容,足见永春的包容涵义丰富而博大,极具特色与美感。



三是平稳务实。永春人世代与“发酵”一词紧密相连,发酵偏偏需要时间的沉淀,这注定要磨练人的性子,急不得也催不得,也锻造出永春人平稳务实的特性,是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永远青春。



四是敬畏神明。“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有共同的敬畏,共同的信仰,便有共同的信任之基,凭借最质朴又最深沉的情感联结,聚成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从而达到“一呼百应”,“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创共建共享的自组织效应。


懂得敬畏,便懂得谦虚,这里的神明有自己的祖先,有观音菩萨,有听过的,没听过的各路神仙,还有因善举逝后被后人供奉的“当世佛”。



永春人的敬畏神明,不仅是守护他们所供奉的“佛”,更深层的是守护自身内心的“佛”,众生皆有佛性,佛本无相,由此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


但这里的人们并不依赖神明,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寄托,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是对正能量的崇尚,人人都希望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发挥更大的价值,得以“善举”立地成佛,我想,这归根结底也是对人自身本源力量的笃定。

 

3调研发现



这次的走访学习,我不仅看到了永春的地方特色优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研学


这次走访学习,我们跟着胡总去了横口,与儿童研学团共同参与了为期两天一夜的地质研学之旅。



胡总根据前期调研,发现了永春独特的地质文化,并打造出了研学路线,此举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之一,意在将生态产业化发展,但是通过走访发现尚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做地质研学,也就是在做生态教育,正如前文所说,生态教育是国学教育,这要求懂得追本溯源,带孩子们从根上了解学习当地的生态。


比如为什么永春会有丰富的矿石种类,这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那板块运动为什么会发生,需要逐层溯源分析。

 


如何辨别不同的矿石,不同矿石的古今利用,以及让孩子们在乱石中寻找任务矿石等,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又或者制作册子,简易教材,也可继续延伸矿区周围的草本植物的用途用法等。


研学重点还是要“学有所成”,使孩子们拥有大生态观,对本地的生态有一个连贯逻辑的系统认知,将绿色环保,生态保护的种子种下孩子们的心里。



研学应当有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作为游玩定位,讲解词、导游老师、讲解人员的素养需要有所提升(安全意识、教学意识......),要坚持以学为主,有深度,有趣度,互动性强等课程设计原则。



空空如也,四季缺“青”——人才是关键



我们去了朱德元帅曾住过,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古街,尽管时逢国庆黄金假期依然很冷清,虽见其表,不见其里


我们又前往湿地公园景区,草儿已从台阶缝里长出,寂静又有点杂乱,甚至算的上“荒凉”,如此巨大的沉没成本,却没有把价值实现出来,它既无法吸引外来游客,也与当地原住民的生产生活关联性不强,当地村民并不会去使用,造成的闲置着实令人心痛;



陈亚琼故事馆与贻福堂整体上来看布置已经颇具规格,有较为完善的标识导向,展示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定位单一,缺乏互动性、沉浸式体验,展区之间也缺乏故事、情感的连贯性;


永春的县域导向标识系统已经初建,但是也存在很多细节问题,比如有些标识牌已破损、倒地,又比如在一些重要的路口没有设立标识牌,以及对于外地游客没有足够的人文关怀(福兴堂又名李家大院,李家大院的名称更广为人知,标识牌只写有福兴堂学名,可能会让外地游客难以辨识)。



走访学习下来很明显地能够感受到永春的“”,永春的特色闽南建筑、庙宇数不胜数,山水田林,基础设施,人才驿站应有尽有,但是就是缺人。


缺管理运营主体,缺在房子居住的人,缺来旅游消费的人,缺创新创业的人才......凋敝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场所、历史文化遗产,都是等待人才前来活化的宝贵资源。



也许是永春人追求平稳务实的特性,注重传承的传统,也导致了永春比较保守,虽有活力但缺乏创新,青年无法有效地嵌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当中去,缺失下沉路径


四季如春,却也四季缺“青”,永春唯有与青年紧密绑定在一起,“青春”二字,才能真正地在这块宝地上永焕生机。



挖掘寻找最深处、共通的文化内核,辅以故事感



走访发现,整个永春的叙事内容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点与点之间,故事与故事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逻辑、情感串联,这就意味着永春深处的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无法被有效利用


永春若要做全域的乡村运营,必须要重视理清点内事物之间,各个点之间,点与线之间,线与面之间的叙事脉络,串珠成链,既能由大讲到小,又能以小来见大,也就是要探索如何讲好永春故事这一命题。



这也能为日后做闽台文化板块打下基石。非遗文化也好,宗祠文化也罢,需要将其内的故事进行有逻辑有情感地串联,方能让本地人及外来游客感受到在地文化底蕴的厚重,并记于心间,对永春有一个完整,有逻辑的文化印象,发挥整体吸引力。


而这单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单靠青年的力量更难,单靠村民的力量难上难。


讲好永春故事,既需要能够提供丰富史料资源的政府主体,需要编纂翻译县志村志等资料的人才,也需要善于信息检索与叙事创新,能够链接当代生活的青年人才,还需要承载在地历史记忆的村民、乡贤等。



要找出共同共通的文化内核,正如入局要找出共通的需求,博古知今,创新活力,新颖形式,从而建立、彰显最根本最深处的文化自信。


我也不确定这样思考是否正确,可能还缺很多细致、现实的方面没考虑到,但是我觉得依照永春丰富的文化历史,分散又集中的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布局现状,我想这至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 言传身教的一线乡建人



黄文渊老师——和蔼亲切,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黄家爷爷


在黄老爷子身上总有一种“沉浸感”,或者说“投入感”。他总是专注于当下,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他所感兴趣的事,他会手舞足蹈地充分表达奇思妙想,也会沉浸在自己的生物世界里,研究、追忆。


老爷子也很豁达,“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说的便是他。比如将黑米饭煮成半米半粥,他也很豁然地说:“其实晚上喝粥也蛮好的。”


哈哈哈哈哈,很是可爱。又比如微醺后,会和小狗互动玩耍,甚至亲亲,而后又故作嫌弃。黄爷爷真的很有意思,他说:心中自有黑白色,要追求正义;他说:人生就该活在当下,自自然然过一生;他还说:年轻人就该年少有为不自卑,大胆勇敢向前看



我从黄老师的身上更加深刻地感受学习到了何为洒脱,何为通透,他总是以“幸运”回应,认为是老天待他好,我想,这是他认真对待当下事的必然结果,黄爷爷的自谦豁达精神令我受益匪浅,他是本行走的活历史,鲜活的“生态教材”,有着小怡情与大智慧。



黄晓杰老师——理性又幽默的组织者


杰哥也很有意思,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洞察力(包括对事物的洞察与人心的洞察),逻辑思维能力等,又很博学多识,自信,讲话有种笃定感,希望下次见面能够向他学习信息检索、组织力等方面知识。




雨罗老师——摆渡人&苦行僧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不破不立,野性入局]


“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走完一生”——当年明月



在福建的宇哥和在长沙时又很不一样,不再只是懵懵和憨憨的,更多的是精干与活跃的。


这段时间,我总能感受到宇哥身上散发的疲惫,沉重,矛盾,孤独,委屈,坚定以及释然感,他活的既沉重又潇洒,矛盾又释然,沉默又热闹,迷茫且坚定。


他甘愿做青年的摆渡人,帮助青年在这个难受的大就业环境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宇哥与我们讲授经验的时候,经常背光而站,许是戴帽子的缘故,外加灯光产生的晕轮,我总是看不清他讲话时的神情,但是却能感受到他在青年培育这条道上的赤子之心,纯粹之心。



宁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很有意思,长夜漫漫,路途遥远,他是青年的导师,也是自己的信徒,可是他也才二十多岁啊,我能说的只是祝他早日脱单,哦不成婚,尽量别步杰哥“后尘”哈哈哈哈。

 

5尾声



福建永春的绘乡之旅就这样结束了,这次的走访学习带给我的成长太大太快了,近乎“残酷”地(非贬义)让我们了解到了乡村的现状与乡建人的日常。


老实说,我很喜欢,虽然还得慢慢消化,但是也让我意识到,原来我对乡村其实比想象中还要感兴趣......



很感慨,才五天的时光,便给我那么深的感悟,那么大的成长,也很感动,像宇哥这般甘为青年摆渡的人,我这一生又能遇见几个?



虽不知未来究竟如何,姑且好好珍惜当下,常怀谦卑与好奇,真诚与善意,遵从本心,忠于自我,诗酒趁年华。



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

绘乡计划“师带徒项目”都在努力

让每一位年轻人在乡村的土地上

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希望与绘乡一起下乡实践、一起合作的伙伴可添加微信:XHJZRY22


-End-



绘乡计划与你共同期待乡村振兴中有着更多的青年力量涌流



绘乡青年师带徒培训计划相关:

绘乡计划师带徒项目计划 | 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的结合!

全国招募 | 高校、青年专场招募,开启不一样的自我成长之路!

绘乡计划师带徒项目计划启动 | 等同样青春热血的你


绘乡计划往期介绍:

白箬青年在行动|第三届白箬之光绘乡青年成长营结营仪式圆满结束!

绘乡共创|青年+设计=用十天时间,把回答写在大地上

绘乡共创|青年+设计=?

五四青年节 | 绘乡为你准备了两个故事

绘乡5岁啦!下一个5年期待和你一起,继续保持热爱,奔赴梦想

绘乡计划发展年事记,回顾2021携手2022!

我与润之的对话

祝贺绘乡计划获得国赛“创青春”社会企业专项铜奖

绘乡计划—设计 青年 乡村
绘乡计划2020案例集
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当是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乡村振兴社创大赛完美收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绘乡计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