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思成对北京市长说: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江淳散文 2022-03-17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一块城砖像剥去我的一层皮。——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

梁思成先生曾说:“如果世界上的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十有八九,会因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者兴趣改良之时,毁损无余”。(来源:十个小故事)

在梁思成的眼中,中国古老的建筑群体,是一个民族千年文化浓缩的结晶。人们不应该为了追求现代化,将古老的城墙拆除,将上百年的牌楼毁于一旦。

彭真(原名傅懋恭)

我们新中国的建设,完全可以像罗马、巴黎那般,将古老建筑与现代人文艺术相结合。打造出属于中华文明的特殊城市,尽管梁思成的想法和初衷都是超前的,可在那个时代是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梁思成先生

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梁思成与北京市市长彭真,就老建筑的拆护问题发生争执。

梁思成更是一度崩溃到无法自已,遂向彭真大声呵斥道:“50年后,历史会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那时的北京,四处依旧是一副战后破落的模样,那些高耸的护城墙斑驳且静谧。

似乎总在不断地刺激着一些人:“那些都是封建帝王,拿来抵御人民和敌人的产物,留不得”。

当毛主席提出关于《改造和规划北京》的决议之时,彭真又第一个站出来,大刀阔斧地准备各项旧城的拆除工作。

进而完全无视梁思成的反对和呐喊,在梁思成的世界里,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靠的就是不同时代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以及不断叠加的人文智慧的结晶。

梁思成先生

如今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完全不顾及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那么中华文明将无处延续,也无处探寻。

基于此,梁思成苦心研究出了一部长达2.5万字的,北京城市规划建议。在规划中,梁思成考虑到北京城内当时的拥挤程度,遂将北京行政中心,迁移到北京西郊重建。大抵设定的位置,在今天北京日月潭的西侧,以及公主坟的周边。

原来的北京旧城中心,作为历史文化区域,加以维护和修缮,方便海内外的游客观赏。

当文化区域与行政区域划分完毕之后,梁思成还提出了,在不同的区域建设基础生活设施的建议。

梁思成规划的北京

如此,每个区域的人,不用辗转多个区域,便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医疗、教育、采购等各项生活设施。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北京城内跨区域解决生活需求,而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

而与此同时的苏联专家,也提出了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议,他们认为,和平年代,防御墙没有存在的必要。

北京的行政中心,可以围绕在天安门广场周围展开建设,首要考虑的地理位置,可以是长安街的两侧。

北京既然作为全国的首都,除了发展历史文化之外,还必须向现代化城市过渡。

建设一个具备“科学化”、“工业化”和充满 “艺术性”的首都城市,是十分必要的。

苏联为北京规划的地铁方案

首先,从梁思成的构想上来说,这个计划不仅实施分区而治,也考虑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从苏联专家的建议上来说,关于现代化的城市打造,也符合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可一个主张,保留历史古迹,再建设新北京,一个建议拆除不必要的古迹,再建设新北京。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一度在党中央和社会当中,引起极大的对立和反响。

于是,以梁思成、陈占祥二人的保护派与郭沫若、朱昭雪等人的“创新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剑”。

梁思成与苏联专家

在郭沫若一行人的眼中,保留这些古城墙,就是占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空间资源。

首先,高耸的城墙内,沟壑满地,街道狭窄,人口繁多,还有许多穷苦百姓,一家人挤在10平方米的屋子里生活。

其次,城内交通极度拥挤,大部分的城墙和门楼,占用了太多的公用空间,一旦拆除,老城将焕然一新。

再者说,新中国的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速度,发展经济,跟上世界强国的脚步。

可拥堵的北京城,若想要发展成为,集工业、文化、历史,等元素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少不了要重新规划城市道路,如果按照梁思成的构想,重新建立行政文化中心,那将会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

梁思成与苏联专家

如此一来,梁思成的城市规划建议便落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苏联专家的方案。

想来,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学大师,历届朝代更迭而留下来的宏伟建筑,都是他的心头肉。

如今,为了发展现代化城市,要一块一块地割下梁思成的“心头肉”,同要了他的命没有任何区别。

而此时,唯一能与他感同身受的,只有妻子林徽因,可二人尽管挣扎着,痛苦着,却依旧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

时至1952年,随着一声巨响,北京护城墙被一举爆破,而随之一起被震碎的,还有梁思成的心。

被炸掉的北京护城墙

他痛心疾首地,捡起旧城墙外的一块砖瓦,心灰意冷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宛若失了魂魄那般。

然而本次拆除的仅仅是北京城的外部围墙,内部围墙的拆除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从1953年的朝阳门城楼、阜阳门城楼以及整个瓮城,到地安门,无一幸免。

除此之外,还有崇文门、永定门的城楼以及边墙和箭楼,还有在1964年,被完全拆除的东直门和城内的所有内墙。

当1959年,梁思成先生得知,中华门即将被拆除的消息之时,他再也无法平息心中的怒火。随即便抱着一副“视死如归”的态度,前往市政府讨要说法,情急之处,还与部门领导彭真发生冲突。

“50年后,历史总会向所有人证明,你是错误的,而我是正确的”。

消失的北京地安门

从北京市市政府办公厅,到国务院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人们总是能够看见梁思成瘦小的身影。

他不是在会议上与人争执,就是在和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吵架”,只为了留住那些所剩无几的牌楼。

可据理力争,并没有为梁思成夫妇带来更多的好处,反而只会让一些顽固派钻到空子。

他们为了保障古建筑拆除工作的顺利进行,给梁思成扣上了“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帽子。

只因为他,过分维护“封建统治”时期的建筑,让现代文明给封建历史让步。

可人身处的位置不同,眼界自然也就不一样,梁思成是做建筑学问出身的,又时常游走在世界强国之间。

生病期间设计国徽

他懂得一个国家的古代建筑和文物存在必要性,就拿苏联提出的,将北京发展成“工业化现代化城市”来说。

初衷是好的,可从长远性的角度来看,北京的发展除了提高经济之外,不会缓解任何环境和拥挤的问题。

关于“拥挤”的问题,从现代的角度就可以看出,北京已经开始向河北地区扩建新区,来缓解这一压力。

而梁思成在北京城市的规划之中,早就提出了这一点,将办公区域向西郊外出扩建,只是当时并没有得到支持。

反观今天的北京,也一直致力于构建综合性城市,并不局限于工业性的发展。

消失的北京牌楼

并且也将辖区内的所有的重工业工厂,迁移到河北等地,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轻工业的工厂。

如今,北京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城市之一,吸引世界各国民众关注的景点,正是那些当初极力想要销毁的古代建筑。

如此看来,当真是应了梁思成先生所说的那句话了,只可惜多数重建的“赝品”永远失去了那份蕴含历史的醇厚。

话到此处,难免为梁思成夫妇感到心酸,可那个时候的超前思想,注定是没有太多出路的。

自梁先生的城市规划条例,被否定之后开始,就再也不能在维护古建筑的相关事宜上,掀起任何波澜。

梁思成与林徽因

唯有眼睁睁地看着心爱之物被毁,以及怀念起国家成立前夕,他亲手交给解放军的那本《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那是1946年,梁思成刚从美国游学归来,便开始着手绘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古建筑目录。

那时,他与妻子林徽因,冒着还未平息的战火,扛着行李,架着设备,跋山涉水,走遍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他们按照历史文献里的记录,沿途寻找历史古迹,从测量到拍摄再到记录,完全只有两个人的力量。

该如何,形容梁思成夫妇对古建筑的描绘程度呢?就仿佛,看着二人的手绘制图,便能身临其境那般的感觉一样。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考察手稿

从地基到每根柱子的排列,再到每一处角落的花纹,再到每一处拐角的衔接,所有的细节之处,都应有尽有。

也正是在研究与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同时,梁思成才越发地感觉到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绝美”和“精妙。

基于此,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便迫不及待地想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遂将中国雕塑与古代建筑历史手稿和照片,一并带到了美国,并且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甚至连当时的美国领导人都说:“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新建城市,可绝没有能力,建设出第二个北京”。

梁思成与林徽因

如此可见,中国古代绝美的建筑风格和繁琐的建筑技巧,是多么的令人感叹。

因此,当梁思成夫妇怀着对祖国山河无比崇敬的爱意,将那本耗时2年所著成的《文物目录》交给党中央之时。

他的内心里一直期盼着战后,那些濒临灭绝的古建筑,能够在国家的保护下,重见天日。

然而令其没想到的是,保护古建筑的思想,会成为一种如此沉重的枷锁。

以至于,在没保护住古老的建筑同时,还让自己失去了话语权,同时也失去了一切创造力。

他所能察觉到的古建筑之“美”,在别人的眼中是黑色的,是被炮火洗礼之后的“灰暗”。

他所能坚持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别人的眼中是“守旧”的,是不肯迈向新时代的“障碍”。

林徽因在勘察中国古建筑

当人们摆脱了几千年的精神枷锁,又为了赶走侵略者,而饱受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洗礼之后。

梁思成先生与他们谈历史、情怀、人文价值,就犹如和目不识丁的无产阶级,谈文字艺术的优美性那般荒谬。

古建筑在梁思成等人的心中,是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的载体,但在普通人的眼中,它就是一堵墙,仅此而已。

就迫切需要改善和发展的社会现实状况来看,只是拆除几座“破墙,破楼”,也没什么大不了。

尽管这种操作,在当时社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可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北京,却总是缺少点历史的韵味。

80年代的北京街头

如果要问,在所有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当中,要说哪几座更让梁思成痛苦和惋惜。

那便要数地安门与双塔庆寿寺,地安门与天安门分别是紫禁城的南北出口。

意寓为“天地”平安,当地安门被拆除之后,1963年的北京就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暴雨灾害。

以至于损失了上百亿的资产和数十条生命,坊间常说:“地安门不该被拆除,破坏了北京城的风水”。

且不以“风水”的角度看待地安门的拆除,但从南北相通的结构来看,地安门着实不应该被拆。

再说说双塔庆寿寺,这是一座始于金代时期的佛家寺庙,距离1953年被拆之时,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80年代的北京街头

当年梁思成先生得知双塔寺即将被拆,便上“闹”组织部门,下“访”人民群众,力图保住双塔。

然而“胳膊”总是拗不过“大腿”,双塔寺庙最终以危害公共安全,和影响城市规划为由,而遭到彻底拆除。

原本身为5朝古都的北京,现在只能在残存的故宫当中,寻找到以往历史的痕迹。

而那些被拆除和挪与他用的古城墙砖瓦,不是埋在漆黑的泥土里,就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浪潮里化为灰烬。

时至1972年,梁思成因病不治,在北京逝世,伴随着他一起消逝的,还有那些珍贵的手稿和资料。

而后,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和与世界的不断接轨,人们忽然意识到,那些残存的文物古迹。

似乎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演变成了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明信片。

老旧的紫禁城

至那时起,人们开始反思梁思成说过的话:“50年后,历史终将证明他是对的”。

可他的确是对的,但是早已来不及了,人们一边悔悟,又一边好奇,梁思成理想中的北京到底是什么模样?

原来,在梁思成的规划中,古城墙和护城河可以作为现代化城市的“绿化带”。

夏天人们可以划着小船,在护城河里畅游整个北京,冬天的时候,也可以在厚厚的冰面上,携手起舞。

那高高的护城墙上,可以种些五颜六色的花供人观赏,也可以做一些板凳,给路过的人们提供休憩之地。

护城墙四处的角楼里,可以设立一些供人吃喝的小铺子,在闲暇之余,人人都可以登上城墙,俯瞰整个北京。

那便是梁思成理想当中,集文化、历史、人文,于一身的,环城立体公园。

梁思成的“理想之城”

只可惜,构想与手稿尚在,而北京城却早已物是人非,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却也没有多少古建筑屹立于世了,但后悔的人尽管在后悔中觉悟,可历史绝不会给那些古建筑任何再生的机会。

延伸阅读

北京古城不是毁于战争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

北京城墙、城楼的拆除,前后历时20年

蒋经国病逝的境况及葬礼

彭德怀最后的日子

许昌警方指控,金域医学否认!参与河南疫情筛查的郑州金域什么来头?

逻辑思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力量


德国大学,如何改变了一个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命运


——欢迎微友:关注《江淳纵横》,每天精彩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