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深圳开学第一天宣布教育大礼包:10区新改扩建46所学校(附完整名单)

今天是新学年开学第一天,

深圳中小学和幼儿园200多万名学生

今天正式开学,

开启新学年的紧张学习生活。

而在此前,

深圳各区纷纷召开新学年工作部署会,

在教育上继续发力,

为市民送上“教育大礼包”。

基本涵盖学位建设、名校引进工作、

民办学校补贴、校内午餐午休、

高等教育建设等多方面,可谓诚意满满。


新学年我市有46所新改扩建学校开学迎新,其中福田区3所、南山区4所、罗湖区2所、盐田区1所、龙岗区6所、宝安区4所、龙华区9所、光明区5所、坪山区6所、大鹏新区6所,新改扩建学校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缓解学位紧张情况。


一起来看看

深圳各区送出的“教育大礼包”


福田区
新增教育用地,建设高科技预制学校

新学年,福田区将继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秋季学位供给力度加大,新建的红岭实验小学和深康学校新增学位3900个;完成岗厦小学扩建,增加小学学位270个。今年,福田区还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园岭外国语小学高科技预制学校和梅林小学高科技预制校舍两个学校项目建设,可提供学位1800多个。福田区将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实现每个社区有一所公办园。


在教育惠民行动方面,福田区在全市率先对区内200多个校区、幼儿园实施提升硬件整改现场一对一指导服务,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定点服务。下一步将研究实施营养配餐服务,继续提供义务教育阶段校内午餐午休。


下半年,福田区还将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包括推出“双十”工程,新增教育用地和建设高科技预制学校;实施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校首批38个特色项目再提升工程;进一步落实福田区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加大高校合作和引进力度,着力推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等研究院落户福田。


福田区:3所新改扩建学校


今年福田区新建红岭实验小学和深康学校,两所学校均由红岭教育集团承办,秋季可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900个(小学2700个、初中1200个);


完成岗厦小学的扩建,增加小学学位270个。共计增加学位4170个。



此外,福田区今年还将高标准完成2所高科技预制学校的建设,分别是园岭外国语小学高科技预制学校、梅林小学高科技预制校舍,可提供学位1800多个。


南山区
正在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新学年,南山区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湾区优质教育高地。当前,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南山教育要构建南山高等教育沟通协调机制,科学制定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基础教育配套总体规划方案,进一步推进南山北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科教城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此外,还要确保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评估,谋划南山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创建世界一流教育。


南山区:4所新改扩建学校


今年南山区将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3000个。

新建学校有龙苑学校和港湾学校,改扩建学校有深圳湾中学和海滨实验小学深圳湾部。


龙苑学校是深圳市第二所特殊教育学校,将面对南山户籍适龄特殊儿童招收一年级和七年级共6个班,其中小一4个班、初一2个班。


该校位于塘朗山麓,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办学规模36个教学班,建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公寓、室外运动场、恒温游泳馆、地下停车场。


盐田区
全力打造“未来教育”盐田高地

近年来,盐田区教育发展迅猛,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午餐午休、外籍教师、未来教室和科技副校长全覆盖,辖区居民小孩100%上公办学校,中招录取线及高考重点率、本科率均大幅度提升。新学年,盐田区将继续发力“未来教育”,全力打造“未来教育”盐田高地,持续推进学校品牌建设,此外还将加快推进新校(园)建设和改造、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品质。


未来3年,盐田区还将有10所学校进行改扩建,投资将超过12亿元,预计为盐田区增加超过7500个学位,辖区教育资源得到持续扩充。


盐田区:1所新建学校


今年盐田区新建1所学校即梅沙未来学校


该校占地面积18874平方米,建筑面积41383平方米,现有一栋教师及实验楼、三栋公共教学楼、风雨操场、行政办公楼、食堂、教职工宿舍及其他辅助建筑。


据梅沙未来学校校长刘向东介绍,学校共设36个班的班额,满额的情况下,可以提供1620个学位。下学期学校将有20个班,学生800多人,其中一年级、二年级各4个班,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



宝安区
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宝安样板

在8月底召开的宝安区教育系统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宝安区教育局总结了过去一年宝安区教育系统在加大学位供给、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格局、加速人才培养以及民办提质促优、午餐午休保障、创客教育发展和国际教育合作、丰富品牌创设、引进高等教育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有保障、有质量、有特色、有突破、有潜力”的“五有”成绩。


新学期,宝安将有拾悦小学、艺展小学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清平实验学校等4所新校投入使用,可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7700个。宝安区教育系统提出,新学年将努力在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上当好示范,努力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民生上当好示范,努力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当好示范,全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宝安样板。



宝安区:4所新建学校


今年的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学校新改扩建工作。全力保障优质学位供给,让更多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


从宝安区教育局获悉,在今年宝安教育工作的列表中,计划建成西乡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沙井街道拾悦小学、新桥街清平实验学校、松岗艺展小学4所公办中小学,新增学位7700个,新学期可投入使用。


9月1日上午,以“宝中欢迎你”为主题的宝安中学(集团)2019级高一新生开学典礼在高中部体育馆举行。深圳商报记者 陈锡明 摄


龙岗区
给民办学校学生发放补贴约4亿元

新学年,龙岗区继续在教育上发力。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龙岗新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10500个。龙岗区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2019年秋季,吉华街道金域领峰等12所公办幼儿园将正式开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960个,将为辖区居民适龄幼儿提供优质、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


龙岗区引进名校办名校“2.0行动”被列为龙岗区2019年度重点改革项目。其中,将在前期引进洽谈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合作意向,重点开展一至两个北京知名教育品牌的引进洽谈;研究制定《龙岗区引进名校办名校办学指引》,规范品牌引进及办学行为;通过教育联盟、质量诊断与评估体系、“互联网+远程共生课堂”等形式和手段,逐步实现合办校与名校本部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课堂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019年秋季学期,龙岗区计划向全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约12万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学位补贴,根据小学3500元/人/学期、初中4500元/人/学期的发放标准,预计发放补贴金额约4亿元。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效果图


龙岗区:6所新改扩建学校


据了解,今明两年龙岗区将继续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力度,共新建、改扩建15所学校,其中今年有3所新建学校和3所改扩建学校。


今年,龙岗区的3所新建学校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过渡校区)、仙田外国语学校。


3所改扩建学校分别是依山郡小学、木棉湾小学、平湖中学。


新建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龙城街道,办学规模为54个班,总建筑面积52251平方米。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过渡校区)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吉华街道,办学规模为36个班,总用地面积21154.77平方米。


仙田外国语学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龙岗街道,办学规模为72个班。


仙田外国语学校效果图


改扩建学校依山郡小学位于龙城街道,学校现状为18班小学,现拟扩建为30班小学,拆除体育馆、保留教学综合楼,新增建筑面积20839.51平方米,扩建后总建筑面积26692.88平方米。


木棉湾小学效果图


木棉湾小学位于布吉街道木棉湾社区,占地面积约22882平方米,原有建设规模为36班小学,拟扩建为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两期实施。


平湖中学位于平湖街道,学校现有36个初中班,拟对学校进行改扩建,增设18个初中班,扩建后为54个初中班。




龙华区
今年实现区域学校5G全覆盖

今年年初,龙华区发布学位预警,预计2019年龙华区小一学位缺口10286个,初一学位缺口2012个,合计学位缺口12298个。半年来,龙华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在新改扩建一批学校后,今年秋季开学,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12118个,极大地缓解了学位缺口问题。


新学年,龙华区将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高标准、高起点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进度,力争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引进或共建1至2所名牌综合性大学落户龙华;继续推进深圳市艺术高中筹建进度,加快发展区内职业教育步伐,据悉,龙华区职业技术学校已列入区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此外,龙华区教育部门表示,龙华区今年内将实现区域学校5G全覆盖。


龙华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效果图


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效果图


龙华区:新开9所公办学校


据悉,新学期,龙华区将有龙腾学校、创新实验学校、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区第三外国语学校、行知中学、行知学校、龙华第三小学、区教科院附属外国语学校、龙华区润泽学校(特殊教育学校)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办招生,共新开设64个班,提供学位3218个。


此外,龙华区公办小一扩班132个,新增学位约6600个;公办初一扩班46个,新增学位约2300个。


坪山区
提供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4200余个

新学年,坪山区高标准、快速度地建设了坪山实验学校南校区、均田学校(规划名)、田田学校(规划名)等6所中小学校,2019年提供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4200余个,学位保障率位居全市前列,充分保障了广大适龄儿童的上学需求。


坪山区:6所新改扩建学校


新学期,坪山区将有4所新建、2所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4万个以上。


新建学校分别是锦龙小学(规划名)、竹坑学校(规划名)、均田学校(规划名)、田田学校(规划名)。改扩建学校分别是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和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


锦龙小学(规划名)位于碧岭街道沙湖社区,总建筑面积约5.4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42班小学,可提供学位1890个。


竹坑学校(规划名)学校位于龙田街道竹坑路以南,上坝路以东,坪河北路以北,办学规模为48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提供2240个学位。


均田学校(规划名)项目位于马峦街道均田路以南、坪环路以西,办学规模为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供学位2520个。


田田学校(规划名)位于石井街道田头片区,办学规模为60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提供学位2820个。


光明区
着力实施“生态·幸福”教育

2019年,光明区新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秋季公办初一学位供给率由2018年的93%提高到100%,位列全市各区之首;公办小一学位供给率从2018年的54%大幅提高至78%。


 新学年,光明区将着力实施“生态·幸福”教育,努力打造品牌学校,以人为本,在学校硬件建设、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一以贯之,努力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努力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光明区:5所新改扩建学校


今年,光明区全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1340个(其中小学5940个,初中5400个)。


新增学校包括凤凰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改扩建学校为白花学校、塘家学校、公明中学。



凤凰学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54个班,共提供2520个学位。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效果图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54个班,共提供2520个学位。


白花学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54个班,共提供2520个学位。


塘家学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54个班,共提供2520个学位。


公明中学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由36班扩建为54班,按54个班办学规模扩建,共新增900个学位。


据了解,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和凤凰学校2所新建学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


白花学校、塘家学校、公明中学将于今年12月投入使用。


罗湖区:2所学校改扩建完成


截至目前,罗湖区内梧桐小学、红桂小学已改扩建完成,正在装修。


若改扩建完毕,这两所学校可新增学位540个,但年内尚不能投入使用。


大鹏新区:推动新改扩建6所学校


大鹏新区今年将推动新改扩建6所学校,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据悉,大鹏新区今年将重点加快推进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动葵涌中心小学拆除重建工程、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建设


开展葵涌中学、大鹏中心小学、南澳中学和南澳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其中,罗湖区、大鹏新区暂未召开新学年工作部署会,其“教育大礼包”敬请期待。



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

本学期,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学生

将统一使用部编新教材,

即由教育部统一组织专家编写的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

此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

也率先在北京等6省市(不含广东)

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

其他省份也将陆续全面推开,

计划2022年秋季开学

在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

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自2012年起启动编写,五年磨一剑,2017年秋季学期起正式走进全国小一初一课堂,经3年过渡期,到今秋新学期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全覆盖”,意味着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实行多年的“一纲多本”政策成为历史


具体“新”在何处?


记者从专业教师普遍意见来看,新教材更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其中,


◆ 语文教材以“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


◆ 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 义务教育阶段原品德课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强调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统编版新教材


语文减少汉语拼音难度
注重课外阅读延伸

以语文为例,语文统编教材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作了调整,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往后延了一个多月,先进行入学教育,开始识字教学(5-6课),再进行拼音学习,让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更好地结合。


语文统编教材课文选篇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课文总数虽相比人教版减少了,但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等“内容主题”编排课文组织单元;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统编教材还格外注重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比如小学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还加强了“名著导读”,注重通过“一书”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方法。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

统编三科教材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木兰诗》等古诗词为主,还有《〈论语〉十二章》等文言文;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历史教材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道德与法治教材则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内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统编三科教材还强化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语文教材收录了《为人民服务》等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小学约40篇,初中30多篇。教材中既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也有江姐、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经典名著。历史教材专门有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


此外,在小学和初中分别编写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中,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为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力,语文教材注重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精华,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选入的外国作品约占总篇数的10%。


新教材对学生和教师有何新要求,

能否在课堂上顺利实现“软着陆”,

以收获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焦点

新教材如何在深圳实现“软着陆”?

记者了解到,深圳已从2016年开始在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率先使用统编三科新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呈上了“深圳答卷”。


南山区西丽小学校长张光富认为,统编教材的使用能更好地落实国家课标,但在教材使用中也须师生进行创造性的加工,适当丰富教材内容。


上沙小学教研室主任陈法英表示,老师们对教材的认同度高,认为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在有着2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坪山区中山中学语文教师徐日纯看来,阅读量大是语文统编教材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要求学生和老师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方面都不能马虎。


盐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洁美认为,这需要家长更加配合,引导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部编版教材里增加古诗文的比例,而近几年深圳市的不少语文教研员在大力推广古诗文吟诵,这对深圳学生来说是一个乘势而起的机会。”


为了适应新教材和探索新旧教材的有效衔接,深圳市、各区和各校纷纷开展教学教研探讨活动。据龙华行知实验小学教学教研负责人单琼介绍,以语文为例,除了深圳市每学期初都举行的统编教材使用培训、龙华区持续组织的语文学科教师线上线下的培训,本月,学校语文科组还将通过“教师每月共读”,以科组为单位共读教材、教参、课标,并于今月底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享,形成各年级间教学衔接。同时,学校也持续探索“语文+绘本阅读”等一门国家课程加一门校本课程的“1+1”综合素养课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


相关文章

深圳地产号(ID:Sfangwang)

构建深圳最大购房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