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赛迪深度 | 借鉴德国经验,推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德国制造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与其推广工业4.0是分不开的。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工业4.0平台就是在政府深度参与下,由高校院所、企业、协会等代表紧密合作搭建而成的,形成了各利益相关方共同的话语体系,各类主体对自身在工业4.0推进中的定位、任务都有清晰认识。
如该平台下设的各类委员会,实现了政府与学术界、产业界间的良好互动和反馈,使得科研成果和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及时传递给政府,成为政府优化和更新产业和创新政策的依据。
同时,该平台也将政府的战略文件、工作组研究成果、应用工业4.0解决方案实例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和公众。工业4.0在德国不只是战略、也不仅是愿景,更是各方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各类主体围绕战略目标,结合分工定位协同发力,使得工业4.0迅速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并从工业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反观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系不完善,促进各界资源有效对接的平台和机制亟待建立。当前,我国政府、企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在推进制造业发展中的职责和边界不清,同时又缺少涵盖各界的对接平台和长效机制,规划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难以实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有效互动,不利于形成共识和合力。很多时候政府在“单干”,缺少相关主体的深度参与,影响实施效果。
因此,需要以完善推进体系为抓手形成各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完善推进体系建设,纳入各类主体建立制造强国建设工作推进平台。进一步明晰各类主体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定位和职能,构建多方协同发力的推进机构和体制机制。
一是在现有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制造强国建设推进平台,将企业、科研院所、协会等吸纳进来,全面负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参与方在重点任务、重大工程中各尽其责、协同推进。
二是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规范、人才培养、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在该平台下设一批专项工作组,由相关部委牵头运行,加强部级协调联动。同时将相关领域的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共同推进具体工作。
三是成立技术咨询委员会。依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建立负责产业技术发展的常设机构,解决我国未来应突破哪些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前沿技术,以及依托哪些机构来突破这些技术的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协会作用。鼓励协会转型发展,与平台积极对接,增强服务协调能力,在信息收集共享、行业标准制定、检验检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做好企业与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满足企业诉求。
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建立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在政策方面,产业部门牵头设计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既要注重中央与地方产业政策的纵向贯通,也要注重不同部门间政策的横向衔接,推动形成各地区各部门凝聚共识、各司其职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局面。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各类利益共同体纳入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制造强国建设的积极性和动力。
在法律法规方面,探索通过立法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立法,根据新情况新变化更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强化提升有效投资、引导优质资源要素集聚的法规保障,树立和巩固信心,促进制造业长期稳定发展。此外,加强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政策法规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诸如部门间相互牵制、不接地气、实施困难、效果不佳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完善,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来源/赛迪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