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文明迭起兴衰的密码 || 世界秩序(三、中)

麦克方 麦克方 2020-09-08

本文为“剧变中的世界秩序”系列的三、中


本系列的先前章节: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一)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二、上)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二、中)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二、下)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三、上)


先简要回顾一下本系列之前的主要内容:

  •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极大的得益于现行的世界秩序Pax Americana。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秩序里大家收益非常不均衡,整体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的世界会越发的动荡。

  • 世界秩序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进入了存量博弈的世界。一方面,我们处在科技大周期的末端,很难有大量的纵向增量蛋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基本见顶,将来横向甚至会是减量博弈。

  • 人类社会里,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所以存量博弈是不稳定的。

  • 存量博弈 + 穷者愈穷的结果,秩序的崩溃,是人口和财富的大量消灭,然后系统再一次重启。

  • 色厉内荏的老大,貌合神离的主要玩家,责权利不统一的游戏规则,昭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世界秩序剧变的危险期。


那么问题来了:


3.2    世界秩序更迭和文明兴衰遵循的是什么样的规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是土地的主人,就如日升日落,已然换了N茬。


要知道中国在世界秩序剧变的未来的前景会怎么样,咱们还是得从历史中寻找规律和答案


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电视系列剧《大国崛起》。从此,过往几百年欧洲各大霸权兴衰的过往走进了中国民众的视野。




通过这部纪录片,很多同学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大英帝国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威震四海的。在之前,原来欧洲崛起又衰亡过好几个霸权。(PS这部纪录片的观点过于陈腐,不推荐。)


具体的历史不展开了,大家都很熟。我们主要还是总结规律。数据说话,先上图镇楼。



这张图来自网红投资者桥水的达里奥同学的报告《Looking Back on the Last 40 Years of Reforms in China》。


这张图的横轴是年份,纵轴是桥水的团队对于每个国家相对力量的评分。也许每个人对于评分的标准以及具体的分数都会有自己的观点,不过这张图大体上还是符合共识的。唯一的主要缺陷是没有包含前苏联/俄罗斯。


PS多说一句,1950年以前的历史GDP,尤其是1900年以前各国的GDP和人均GDP,有太多任人打扮之处,大家看看知道的大概概念即可,具体的精确数字意义不大。要知道在1900年的美国都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公务员系统(还是政党分肥制,大量的公务员职位是竞选胜出者分给不合格的支持者的奖励,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不用说完备的统计制度。


这张图里这里的每一条线的起伏,反映的都是世界近代史上每一个主要国家的兴衰。


红色的实线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的300多年里都基本是世界第一(除了明末清初的短暂时间),然后在鸦片战争之后迅速堕入深谷。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注意不是改革开放之后)止跌回升划出一道尚未停止的U型反转。


棕色的虚线是印度。在17世纪后半段的莫卧儿帝国达到顶峰,然后迅速衰落。另一个没有在图中的帝国是奥斯曼,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一直都是中东板块(板块的定义见前文)的霸主。


世界的东方在古代是有钱人,所以他们的生活就是那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相比之下,屌丝欧洲的生活就要刺激的多。在短短500年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西班牙(灰色虚线)、荷兰(绿色实线)、法国(蓝色虚线)、英国(黑色实线)、美国(蓝色实线)五大帝国相继登顶,中间还冒出过俄罗斯/苏联(不在图中)和德国(黄色虚线)这两个非常严肃的挑战者。


从这张图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几点整体的结论。


首先,没有永恒的霸主,没有永恒的霸主,没有永恒的霸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帝国的兴衰,就如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每一任欧洲霸主的任期,是大约一个世纪。


托哥伦布的福,美洲殖民帝国西班牙帝国16世上半叶初开启霸权,整个欧洲在西班牙大方阵和无敌舰队的铁蹄下瑟瑟发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拿破仑之前最接近统一欧洲的存在。




作为商业帝国的荷兰人在17世纪上半叶超越了西班牙,巅峰时期据说拥有世界上一大半的商船和最强的海军力量,被称为“飞翔的荷兰人”。



之后陆地农业大国的法国崛起,在太阳王路易十四后期的18世纪上半叶君临欧陆。




在19世纪上半叶的特拉法加(Trafalgar)海战之后,我们熟悉的大英帝国接过了欧洲霸权,直到在20世纪上半叶被美国替代。




当然,用不同指标画出来的曲线,也能得出稍有差别的结论。比如也有很多同学认为法国从来没有成为过霸主,而从西班牙、荷兰、英国、到美国的交班时间是大约一百五十年,而不是一百年,比如这个系列文章


这个百年或者百五十年的“历史周期律”,也许纯粹是历史的巧合,当然也许存在着某些我们尚未认知的规律。


另外说一句,20世纪上半叶到如今,也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了


再次,所谓“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霸权一般都是慢慢积累实现,然后快速崩塌倒台。霸权跌落之后,方向就只有不停的向下,从无例外,直到1949年(或者更精确的说,1950年的朝鲜战争)。


在那一年,一个古老的民族,开始了快速(以大历史的时间尺度)的伟大复兴并持续至今。




这个成就有多牛逼?这是一个世界帝国史上只此一家别无分院的例外(波斯勉强算半个,而且波斯第三帝国灭亡至今也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帝国,一旦衰落,再无复起之日。


而且这种凤凰涅槃的经历,中华文明之前有过至少两次(五胡乱华到开元盛世是第一次,崖山到永乐盛世是第二次)。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过往成功的自信,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是一笔无可估量的无形财富。系列创业者跟创业菜鸟的区别,大家都明白。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霸主来来往往,背后的历史规律到底是什么呢?什么决定了国家和文明的兴衰?


就像其他很多的历史问题,这是一个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尺度,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既然我们研究的是世界秩序的演变,那么我就选择跟世界秩序最相关的视角:国家的综合力量


再一次,不需要复杂的专业理论,只需要常识。或者说,策略游戏玩家的常识:胜负取决于综合力量的高低和运用


这里的力量是个综合概念。前面说过,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是力量的四个部分


军事,是力量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历史上每一个霸主,都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暴力,仍然是这个世界最硬核的力量。




经济,尤其是物质生产能力,是力量的基础。


打仗就是打后勤。很多人都认为,当年英国能在英法争霸的时候胜出,英国更高的举债能力居功至伟。



(英国国债GDP占比,最高峰就是拿破仑战争)


整个二战期间,仍然是农业国的中国军队消耗了大概20万吨的弹药(其中约一半是美苏的援助),初步工业化的日本消耗了400万吨,而美苏德各自消耗了1000多万吨的弹药。


而现代战争对于物资的消耗更加惊人。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的全面战争,在4到6年的主要战争期间(欧洲1939-1945,太平洋1941-1945)消耗了总共约4000万吨的弹药。而90年代初总共只打了40多天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就消耗了3000万多吨的物资。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高科技战争的当代尤其如此。2003-2010年的伊拉克战争,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低烈度的治安战,仍然带给美国两万亿美元的账单。而2018年全世界的GDP,也只是80多万亿美元。


换句话说,现在全世界一年的经济产量,也只够打40场伊拉克战争这样的局部低烈度治安战。所以美国再怎么对伊朗极限施压,都不敢轻启战端。


政治和文化,是经济和军事的杠杆和变压器,决定经济产出和军事力量的效率。


近年来随着美国硬实力肉眼可见的相对衰落,美国外交系统开始大力提倡“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概念,就是所谓的皿煮自由认全三件套,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好不好先不说,总之意思是软的东西也是有力量的。


这个道理没错。


优秀的行政系统和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亦然。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用《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作者Ian Morris的话来说,每一个时代都获得了适合这个时代的思想。


优秀的行政系统和文化,同样能够使军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里中国军队屡战屡败,在抗日战争最后时刻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的1944年,国军在豫湘桂战役里仍然能够一溃千里,丧失了100多座城市和6000万人民。




但是仅仅在几年后的朝鲜,中国军队脱胎换骨,在巨大的客观条件的差距下,硬是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干回到38线。


请注意,人还是同样的人,只是组织、文化、价值观变了。比如基本是绰号“60熊”的原国军第60军班底的志愿军第50军,攻入了汉城,把红旗插上了青瓦台前身的景武台,并且在之后的撤退里生生顶住了50天。详情可以看这里




但是同样要注意不要陷入文化/制度/价值观决定论的陷阱,比如以为只有新教传统才能发展经济。更多讨论可以看这里。本文不展开。


PS随着颜色革命之后大伙儿学乖了以及特总四处点火,现在那边的软实力也说不出口了,最新的口号是“智实力”(smart power)。就怕流氓有文化,人家打劫都打的这么有腔调。


大家可能发现了一点,就是科技并不在上述四个力量支柱之中。这并不是说科技不重要,而是因为科技是通过上述四个支柱来起作用的。比如高科技的装备能够提高军事能力,比如高科技的产品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比如更强的信息科技和组织技术能够提高政治和文化水平。


前面解释了力量的四个组成部分。回到我们文明兴衰的主题。从力量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想要崛起或者避免衰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内,打好内功积攒力量。这是一切的根本。

第二、对内,降低内耗避免分裂。

第三、对外,广结盟友统一战线。

第四、对内对外,避免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我们一个个来解释。


第一、对内,打好内功积攒力量。


这点最容易理解,也是争议最少的。


最大的反面教材,就是二战的日本。


粗钢产量是工业时代物质生产能力的单一最佳代表。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日本的粗钢产量是684万吨,而美国是十倍以上的7515万吨。


有钢就有枪。在1941-1945年的四年里,美国总共生产了8万辆坦克,30多万架飞机(零的个数没有错),100多艘航母和将近1000艘其他大型海军舰艇。


所以,虽然通过偷袭珍珠港一度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优势,但是物质生产能力和美国的巨大差距,是极难用战术上的一时优势来弥补。即使没有中途岛海战,后续日本的命运也大概率是类似的。



另外在积攒力量的时候,需要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力量均衡发展,不能一味只强调经济和财富。


第二、对内,降低内耗避免分裂。


这方面最惨痛的教训,来自咱们自己的历史。


明朝末年的人口数量,根据不同的统计,大约在6千万到2亿人之间。而后金满族的人口数量,大约只有2-30万。明朝的总人口,是满族的200-1000倍。而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也远高于后金。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清军入关,是“留发不留头”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连给大清续命将近一甲子的曾国藩都感慨清朝“得国太易”。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当然可以列出很多,比如明朝朝政的腐朽,后金强大的学习能力,还有一些偶然因素例如当时袭扰北京的瘟疫和吴三桂降清。


但是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分裂的明朝在内部分裂中耗光了力量。


现在一说到明末的分裂,大家基本都会想到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的京察开始,东林党和齐党、楚党、浙党、还有后面的阉党党同伐异撕逼不休,甚至到了已经丢了天下的南明时期仍然生命不息党争不止。期间的荒唐表现和严重后果大家都很清楚。(PS看看某国上次和这次竞选时候的表现,发现历史真的是不断的重复。)




但是党争只是表象。党争的实质,是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各省 VS 中国其他区域的利益之争,是工商业 VS 农业的利益之争,是富裕的精英阶层 VS 底层百姓的利益之争。当时的社会,有着极大的贫富差距,同时农业精英和工商业精英之间也有着巨大的结构性矛盾。(PS再对比一下某国融入全球化的东西沿海 VS 失落生锈的内地。)


在有着巨大增量蛋糕的法国(海外贸易和殖民地)和美国(抢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西进运动),如此的结构性矛盾都导致了人头滚滚的法国大革命以及伤亡了美国总人口5%的南北战争,何况在极度存量博弈的明朝(存量博弈的后果,见这里)。




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历时多年,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中原各省打成了白地,最后逼得崇祯自挂东南枝。清军入关之前,整个中原地区已经被严重的削弱。


中原的分裂并不止与此。以大同总兵姜瓖明朝九边防线的重兵集团以及北方的官僚士大夫集团先后投降李自成和清朝,所以清军入关之后遭遇的抵抗,相比两方基本实力的差距,微乎其微。


所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作用,甚至大于单纯的力量。


第三、对外,广结盟友统一战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们的朋友变的多多的,把我们的敌人变的少少的。这是古往今来人类顶级领导者通行的智慧。


人类史上仅有的两大全球帝国:大英帝国和美帝国,都把这项技能点满了。



(极盛期的大英帝国)


PS“美帝国”(American Empire)这个说法可不是我发明的,这个帽子咱戴不起。这是欧美外交圈的共识,也是欧美无数学术著作的标题或主题。


大英帝国的崛起史,就是拉着盟友围剿主要对手,能群殴就不单挑的历史。盟友是谁不重要,反正“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重要的是人多打人少。


16世纪的霸主是西班牙,英国联合法国、荷兰一起群殴西班牙,并在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的霸主是荷兰,英国从1652到1674年之间与荷兰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仍旧稚嫩的英国选择了基本单挑,结果三战三败。


18世纪的欧陆霸主是法国,也是英国的老情人,从13世纪到19世纪,英法两国一共打了24场战争,最长的一场的百年战争持续了116年。到了19世纪初,英国的离岸平衡群殴战略已经相当的娴熟了,组织了包括俄罗斯和普鲁士在内的几乎欧洲大陆上其他所有的国家组成的反法同盟终于一劳永逸的按到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对手。


(反法同盟)


19世纪,在海上独孤求败的大英帝国在陆地上有着一个可怕的对手:俄罗斯帝国。英俄之间的大博弈(Great Game),基本就是19世纪全球外交关系的主线剧情。在1853-1856,英国携手法国(对的,就是600年里打了24场仗的好基友法国)、奥斯曼帝国、还有后来统一意大利的撒丁王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击败了俄国,从此双头鹰西线受阻开始一路东进。


到了19世纪下旬,欧洲中心几百年来支离破碎的日耳曼地区突然统一了并且在普法战争中干翻了法国(还记得《最后一课》么?),借助化学和机械这些新兴的科技行业,经济实力也开始反超英国。后续的事情大家都很熟了,千年二皮脸英国拉着曾经的死敌法国和俄国,以及自己叛出家门的不肖子美国,在一二战彻底干趴了德国。


要论审(mei)时(lian)度(mei)势(pi),在人类历史上英国可能是首屈一指的。


第四、对内对外,避免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这里最大的反面教材,是西班牙帝国。


今天的西班牙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存在(也是美国全球帝国崛起的垫脚石,见上文),以足球、舞蹈、还有美食著名。


但是在500年前,西班牙帝国妥妥的是欧洲大陆的梦魇。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拿破仑之前最接近统一欧洲的存在。




西班牙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相当奇葩的一个存在,或者是,可能是运气成分最大的一个存在。它的崛起,严重的依赖于一个名叫美洲大陆的金手指。


(极盛期的西班牙帝国)


名副其实的金手指。从1500年到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获得的黄金和白银把整个欧洲金银的存量分别提高了5%和50%。除此之外,美洲的烟草、香料、蔗糖,还有用美洲的金银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从明朝换来的瓷器和丝绸,在欧洲赚得暴利。


当时西班牙可谓有着欧陆最独天得厚的环境:大海航时代的先发优势,独霸美洲金手指,伊比利亚半岛易守难攻(葡萄牙一度也是西班牙的一部分)且不像后来的法德两国容易两面受敌。按说西班牙是欧洲最有希望成为大英帝国那样日不落帝国的存在。


不过,西班牙的财富并没有用在发展国内生产上。而是用在了奢侈品消费以及一系列的对外的宗教战争上。从查理五世1519年登基到1659年腓力四世签署《比利牛斯条约》,西班牙连续的打了140年的仗,包括:

  • 意大利战争(1494-1559);

  • 尼德兰战争(1568-1648);

  • 三十年战争(1618-1648)(还记得威斯特法利亚体系么?);

  • 期间与法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断时续的长期战争。


最终国内通胀严重,百姓生活困窘,王室债台高筑,从17世纪开始衰落。霸权转移到了西班牙原先的属地之一:荷兰。


所以,咱们总结一下:


文明的兴衰是不可避免的,而霸主交替大约间隔百年。新兴霸主的崛起需要:打好内功积攒力量,降低内耗避免分裂,广结盟友统一战线,避免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我们分析了半天文明兴衰的规律,但是中国和美国的绝对实力好像还是差的很远?中国能行么?即使现行的世界秩序需要调整,美国在可见的将来应该还是妥妥的老大吧?


且听下回分解。


==============================


本文是世界秩序系列的三、中。本系列的主要思路是:

  • 一、出问题的是现行的世界秩序

  • 二、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进入了存量博弈的时代,并且贫富差距已经积攒到了很高的水平。

  • 三、导致原有世界秩序礼崩乐坏,而中美贸易战(更合适的说法是长期对抗)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

  • 四、未来我们会见证新老世界秩序的交替(也是中美长期对抗的终局)。这会是持久战,时间尺度可能是几十年。我们不会速胜,但更不会失败甚至投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世界开始进入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时段,可能会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动荡与混乱,“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本系列后续的部分会争取尽快陆续发出,敬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喜欢的话就请点“在看”。


很抱歉由于本公众号开通较晚,所以腾讯并没有开通留言功能。大家可以在我公众号留言。谢谢。


世界秩序系列的先前章节: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一)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二、上)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二、中)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二、下)


剧变中的世界秩序(三、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