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论2018年的股市: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

2018-01-29 小白原创 小白读财经



文/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今天(1月29日)A股三大指数全面回调,上证指数大跌0.99%,深证指数大跌1.77%,创业板大跌0.94%,应该说这是1月初行情反弹以来上演的最大跌幅。

 

对于2018年的股市,我一直坚持既不乐观,也不悲观的态度,去年12月1日我曾经从货币供应、金融监管、新股发行等角度分析2018年的股市,那个时候得出的结论是今年A股仍然是震荡市,波动区间在3000点-3800点,但整体上2018年股市的机会要比2017年多些。

 

这是当时撰写的文章:《2018年,到底要不要炒股?(资产配置篇)》(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

 

很多人都不相信,尤其前阵子股市的火爆,不少人高喊5000点、6000点,我说不可能,为什么?因为目前的市场环境和2015年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2018年政策环境有什么不同?我想如果你关注时事,或许会发现近期官方提得最多的是降低宏观杠杆率。

 

2017年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排在第一位)

 

今年1月2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态:(中国)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经济体系良性循环水平上升。

 

1月27日,央行主管媒体再次重申:今后3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时段,通过1至3年的阶段性任务分解或治理乱象计划,最终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目标。

 

在短短的一个月多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官方的文件或喊话里不断出现,可见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要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刘鹤讲的: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时间表是未来3年。

 

宏观杠杆率可以理解为居民、企业、政府累计债务总额除以GDP总量,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截止17年9月,居民负债为44万亿,企业负债为104.7万亿,政府部门负债为46.7万亿;截止2016年,我国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46%、50.6%和141%。总杠杆从10年的177.8%上升到16年的237.6%。

 

237.6%说明什么呢?说明居民、企业、政府三大部门欠下的债务是GDP的2.3倍,你应该不会否认,每个人借钱都会有个度,比如你买房只有1万的首付,银行不可能给你贷款100万,因为他们得提防房价下跌的风险。我们可以把GDP视为还款能力,如果债务总额远远超过还款能力,那么金融风险就可能会暴露。

 

比较数据发现,在全社会债务总量中企业的杠杆率是最高的,达到141%,所以降低宏观杠杆率首要的是降低企业负债率;其次是居民负债率,2016年杠杆率是50.6%,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的杠杆率已经超过60%,上升得太快,所以也要去杠杆,这也就是为啥我在1月27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2018年买房贷款可能比预想的要难一些!

 

企业主要的借钱方式无非是几种: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信托贷款、海外贷款等,当中最主要的是银行贷款,为了降低企业负债率,监管层控制银行贷款规模是难以避免的。

 

近期业内人士透露,今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可能只有前两年同期的一半左右,2016年1月是2.5万亿、2017年1月是2.3万亿。一般来说1月是贷款最宽松的月份,1月份的信贷(贷款)松紧往往能反映全年的状况,就此来看今年整体贷款应该比2017年要紧得多。有人做过测算,2018年实际的一般贷款额度约15.7万亿元,比2017年减少2.28万亿元,这部分贷款不只分到企业贷款,还包括居民房贷等,最后企业贷款能分到多少真不好说。

 

资本是GDP增长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用社会融资(社融)规模来代表资本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量,社融(2017年是174.64万亿元)包括民币贷款(2017年119.03万亿元)、外币贷款(2.48万亿元)、委托贷款(13.97万亿元)、信托贷款(8.53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4.44万亿元)、企业债券(18.37万亿元)、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65万亿元)。

 

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GDP同比增长6.90%;

 

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GDP同比增长6.70%;

 

2015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4%,GDP同比增长6.90%。

 

可见看出,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下,若要保持GDP的中高速增长,那么需要维持社融规模增长达到一定的程度,中科院预计2018年GDP增长是6.7%,那么在人民币贷款大概率下降的背景下,如何能实现呢?

 

当然是股票融资,通过股票融资的增长填补人民币贷款的下滑,从而实现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在未来3年既要降低宏观杠杆率,又要维持相应GDP增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股票融资的增长。

 

下面是会计恒等式:

 

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股本+股本溢价)

 

1、这个等式跟降低宏观杠杆率有什么关系呢?很简单,比如小李开一家饺子公司,自己有10块钱,向银行贷款90块,那么所有者权益是10块,负债是90块,总资产是100块,如果当时GDP是50块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杠杆率就是90块÷50块=180%。

 

(金额只是方便理解简单假设,不构成现实依据)

 

2、有一天,小李在小白的帮助下如愿上市,圈了一大笔钱,我们假设他通过股市融了80块,估值增长了10倍,那么最后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不是10块了,而是80块,我们再来看看会计恒等式:

 

总资产(100块)=总负债(20块)+所有者权益(80块)

 

可以看出,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饺子公司上市后总负债是不是降低了呢?如果以当时的GDP计算,那么企业杠杆率会降到20块÷50块=40%。这样是不是一方面能够达到降低宏观负债率,另一方面又能维持企业利润增长(GDP增长)呢?

 

饺子公司只是一个代表企业,N个饺子公司加起来其实就是整个企业部门的状况,所以通过发展资本市场降低宏观杠杆率是最可行的方式。

 

股票融资来自于两大块,一是新股上市;二是再融资。新股上市、再融资无论是哪一点都需要一个稳步上升的股市,指数在大跌的市场环境下,不大可能有IPO发行的空间,所以就此来看,2018年的股市相比2017年来说确实有机会。

 

有的朋友会问了,那就是2018年股市会大涨咯?

 

其实也很难!如果要通过股票融资降低宏观杠杆率,那就意味着IPO、再融资不会太低!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年内共有418家公司完成IPO ,募集资金的规模达到了2172亿,相比去年全年增加33%,2017年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将大概率突破1300亿,从今年的情况来看,2018年IPO融资规模应该不大可能少于2017年。

 

我在1月23日《中国股市: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一文当中说过: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实体经济融资,但很多时候我们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理论上,股市上涨后-IPO发行节奏加快-上市公司补充资金,但现实情况是一旦IPO发行节奏加快往往又会导致股市下跌,IPO被迫放慢或者终止,最终事与愿违。

 

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股市没有形成良好的退市制度,中国股市20多年来,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才60家,按照目前3300家上市公司计算的话,退市率只有1.8%,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却达到10%,相差甚远。

 

股市就好比池塘里的水,新股发行是进水,股票退市是出水,如果一个池塘只有进水没有出水,结果就是水位上升,价格高估,水质越来越差。在这塘水里大部分人想的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最终往往表现为估值越来越高,控制不住的泡沫破裂,指数暴跌。

 

近期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将推出改善后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此前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出售资产等实现业绩改善而避免退市的行为,将不再有效。这些举措目前并没有得到监管层的证实,但如果真的出台实施,肯定能让不少“垃圾股”退市,有助于股市良好生态的形成。

 

但这毕竟是制度性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在退市制度没有完善的背景下,新股发行对市场仍然形成不小的扰动。

 

所以2018年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预计会在降低宏观杠杆率与维护股市稳定之间保持平衡,还是那句话,不要指望2018年出现疯牛,当大部分人高喊牛市来的时候,那才是危险,因为当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聪明的人早就跑了!



小白不追求高大上,只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让大家一起学财经、懂政策、会理财,如果你是金融小白,快快加入我们吧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小白读财经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