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田:语雀不止思维导图

有田 语雀 2022-11-10


本文为蚂蚁集团语雀思维导图负责人有田在语雀大会上的演讲。

接下来这个环节由我给大家分享与学思维导图相关的内容。


缘起思维导图


然后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语雀思维导图的研发 —— 有田。如果再深入一步介绍的话,我就是刚才春哥提到的那个 7 个娃中四娃、五娃、六娃的当前的监护人。然后大家如果不记得这三个娃到底是哪三娃,可以来回顾一下,分别是四娃-思维导图、五娃-流程图、六娃-演示文稿。
今天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能介绍那个四娃-思维导图。然后我今天将分 3 Part 跟大家去讲展开去讲语雀思维导图的故事。
我刚来到语雀的时候,玉伯跟我讲了这样一句话:“我一年画的思维导图,可能比你们写的文档都多。” 然后我今天再看这句话,一度有点诧异,到底是我们文档写少了,还是玉伯的图画多了呢?不管怎么样,这句话说明了两个事情:第一点,要想混得好,要多画图。第二点,就是我们接下来可能真的是要从思维导图开始。于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啊,我们就在思维导图这条路上,一路狂奔,做了很多市面上绝大多数思维导图软件都有的一些功能。
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只有 Top 几家思维导图才有的能力。比如:年初我们刚刚发布的子图嵌套,它允许你在同一种结构里头去嵌套不同的结构。比如说上个星期我们又做了一个新的结构,叫时间轴结构。
当然了,作为一支有追求的团队。我们不仅要做到人有我有,更要做到人有我优。就比如说在一些基础能力上,我下面举的例子是图片上传

大家都知道语雀的主体其实是一个 Web 应用,什么是 Web 应用呢?大家简单理解就是在线的应用。对于一款在线应用,大家去上传图片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这样一个进度条。好,告诉你,我们这张图片到底上传到哪里了。但是其实这个东西跟本地应用的体验一比是很差的。因为我作为用户来讲的话,它其实并不需要关心我这张图片到底上传到了哪儿。然后我们也回去仔细研究了一下,到底能不能把这个进度条给去掉。
后来我们发现这个事情确实是可行的,所以在当前语雀思维导图里,你去上传一张图片,是不需要感知上传流程的。
然后我们也会在一些不常用的功能里,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就比如说上个星期刚做的这个时间轴,因为我们是完全自己从头思考,重新架构的,所以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比竞品的更灵活一点。比如: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二级节点都排在同一个方向,甚至是把这些节都向右的方向去排,这些点虽然细微,但也都是竞品不具备的。当然诸如此类的一些优化点还有很多,今天时间有限,就无法一一跟大家细说了。


突破思维导图


然后在分享下一章节之前啊,我想先让大家看一下这张图,坐的比较近的朋友,大家可能已经看清楚了这是什么,这是一个饼。比较敏锐的同学就已经发觉到,接下来我就要画饼了。
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大大小小的公司团队做思维导图的团队很多,凭什么在语雀里你能做的比较好呢?然后我总结出了几点,其中这一点是我认为是会比较明确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语雀的用户。
然后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下面举两个例子跟大家说明一下。首先第一个例子是一个用户反馈说你的那个思维导图现在的布局结构并不足够紧凑,是不是有一个更紧凑的布局,让这个空间利用率变得更高呢?
大家如果做过一些软件方面的工作的话,也会遇到一些用户。可能大部分的用户都会给你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吐槽。但是对于语雀的用户来说,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他不仅会把问题提出来,甚至还会把解决方案给你。就比如说左边那个画红色框,就是一个不紧凑的布局,右边那个就是他认为心中一个更紧凑的一个布局。
然后还有一些用户,他为了更迫切的表达出想要的东西,甚至不只是做一些静态图片,他是甚至会去做一些Demo,那个实时的 Demo,然后把它录下来,告诉他我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用户其实是想要一个思维图的演示模式。
当然除了语雀用户的一些想法建议,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比如将语雀富文本编辑器进来也许是一个差异化的能力。这里也展开聊一聊,我个人对思维导图的一些思考。
其实思维导图,我认为是一个以图为骨架,文为血肉的那么一个软件。然后我觉得市面上大多数是未来的软件,其实在前半句做的还是不错的,就是这个图该哪些元素,长什么样子。但是在后半句文为血肉,还是做的比较弱的。
但其实大家如果真的平时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你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你是在打字,输入内容。然后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把刚才春哥提的大娃(富文本编辑器)接进来的话,那么我们以后就有可能做这样一些事情,比如:上传附件@人标签,甚至用户呼声非常高的数学公式。这对提升思维导图的内容丰富度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章节还有最后一个饼,就是综合画板,这个坑有点大。在阐述之前大家可能还是要先回顾一下这三个娃。刚才春哥说这个三个娃出生的时候,那时营养是非常好的,但其实这句话不全对,就是当只有一个娃的时候,营养还是比较好的。现在有 3 个娃的时候就感明显感觉到有一点营养跟不上了。而且大家如果细心看这部动画的话,会发现葫芦娃的监护人他其实不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而是一个老爷爷,所以三娃连带,他很可能有心带娃,无力鸡娃。
然后大家如果继续看这部动画的话,看过葫芦娃的续集的话,你会发现对于娃太多这件事情,它其实有一个解法,就是合体。在续集里几个葫芦娃,能合体变成了一个葫芦小金刚。
然后我们顺着这个思路也去想了一些东西,我们发现这个事情确实可行。为了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请我们的设计师画了下面这幅图。
假设未来四娃和五娃,能够合体,能在一张画布去展示的时候,那么其实会是这样的效果,其实这个对用户的创作来说一定是更方便的,甚至能去做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让四娃-思维导图和和五娃-流程图之间产生一些关联。
我们去做这件事件事情,刚跟大家说可能是为了降成本,但真的是不是仅仅为了降成本呢?其实也未必,我们也去给背后的逻辑做了一些推演。然后今天也跟大家稍微的分享一下。
其实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流程图也好,它无非就是用图形去表达一些大家脑子中的一些知识。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讲,他可能不仅有抽象的表达,他还有具象的表达的。我以下面这个例子举例,就比如说你想表达一个人,你可以画一个思维导图说一个人,然后有头、有躯干、有身体、有手脚;那你也可以说你我去画一个小火柴人;然后你更具象一点的话,你可能会直接拿相机拍张照。
当然,除了有具象需求这点,我们会认为哪怕是抽象的表达,它也不全都是树形的。就比如说下面一个例子,就是这个韦恩图,它其实是表达了一个集合的关系,它就不是树形的。还有一些大家经常会画到的一些架构图,它可能会表示一些依赖的关系或者是辅助的关系,他也不纯是树形的。而这些都是纯粹的思维导图,所难以做到的。
刚才春哥画的那个塔图,也不是树形的,甚至它朝向的不同,还有不同的隐喻。


回到思维导图


毕竟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语雀思维导图,而且语雀当下也只有思维导图这块做得比较完善。所有今天最后一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以及使用场景。
开始说是玉伯,让我去做思维导图,我才去做的。但也不全是,在投入思维导图研发之前,我个人也做过以前前置调研,比如:我把思维导图和 PPT 这两个关键字去搜一下它的百度指数。然后这个绿色这条线是PPT的搜索词指数,然后蓝色这条线是思维导图的搜索指数。
大家可以发现,在过去十年中,绿色这条线其实它上上下下其实是没什么增长的。但是对于思维导图这件事情,它每一年都有增长。甚至在近几年它的搜索指数甚至超过了 PPT,大家可能在平时的那个日常,如果逛书店的话,可能也会发现就是思维导图这个数据也是越来越常见了。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思维导图这个东西确实是有用的,那到底有什么用呢?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思维导图这件事情上,我个人的一些认知和使用场景。
说到思维导图,一些思维导图书籍会跟你说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推理、创作、迸发灵感什么的。我个人觉得其有些特性是被夸大其词的,但是我觉得它一个很显著的,我也认可的是:它确实能辅助你记忆。比如说在这种需要你记忆大量记忆的一些学科,政治、历史,你可以用思维导图去梳理,它的确能帮助你更好的记忆。
我还有一些更跟工作相关的用法。就比如说刚才提到跟有些用户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我个人也是用思维导图去梳理跟用户的一些反馈,去把它总结起来。然后用思维导图的好处呢,我觉得他能首先应该给我一个很全局的一个视角,然后也很方便的能帮我去归档。所以我目前的个人的需求时的一些梳理,也是用思维导图去做的。
然后还有最后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前段时间我在内部做的一个技术分享会,其实我会发现思维导图在这种轻量的技术分享中也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工具。因为你不需要说写一个非常完整的文档,在这种分享会上也不需要说做一个很精美的 PPT,因为看的就那么几个人,对吧?所以用思维导图能帮助你以一个比较好的形式,高效的形式去做一个分享的一个内容。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的分享也即将结束。最后,回望过去 1 年的工作时光,最想感谢的还是语雀用户,所以我将过去一年交流过的语雀用户昵称,做成了一个词云,以表感谢。同时,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和大家一起在通往牛逼的道路上继续狂奔。
再谢,我的分享结束了。



语雀大会全场演讲将逐步整理文字稿放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语雀是什么」





你可能还想看 





遇春:语雀编辑器自研之路

子溯:语雀 3.0,知识创作、协同、分享

阿里人都在这里沉淀知识
yuqu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