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发展进程、现实挑战和转型策略
……李先德 孙致陆 赵玉菡(2)乡村振兴绩效的地权解释
——基于土地发展权配置视角……姚树荣 赵茜宇 曹文强(23)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能否成为促进牧民从“自然人”到“职业人”转型的有效组织?
——青海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案例解析……苑 鹏 罗千峰(45)农业部门就业缓冲作用的再认识
——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证据……白云丽 曹月明 刘承芳 张林秀(65)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城乡差异及其时间趋势
……胡 霞 李文杰(88)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就业机会与收支剩余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
……张 欢 吴方卫(107)共同富裕视角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逻辑与路径选择
……王 宾(129)
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发展进程、
现实挑战和转型策略
李先德 孙致陆 赵玉菡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的发展进程和现实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转型策略。研究表明,面对农业污染、粮食损失与浪费、粮食供应链变化、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在经历长时间持续改善后出现了逆转,2015年起不断恶化,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全球将难以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目标。联合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在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等多利益相关方平台支持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粮农机构,与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及区域合作平台或机制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制定了涵盖食物权、土地权属、农业投资等粮农领域重要议题的一系列全球治理规则。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还存在不同治理主体和机制之间缺乏协调、缺乏改革动力、缺乏监督与问责等问题。为了构建更高效、更有韧性、更包容、更可持续的粮食系统和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改革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推动治理规则落实与新议题磋商,完善国际粮食援助制度与全球粮食安全监测评价机制,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国家和区域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关键词:粮食安全 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国际规则 粮食系统
乡村振兴绩效的地权解释
——基于土地发展权配置视角
姚树荣 赵茜宇 曹文强
摘要:厘清土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绩效的影响,对于探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突破口和关键抓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土地发展权内涵与配置模式的基础上,从农户视角构建了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绩效的影响及不同模式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①在农民自愿和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土地发展权配置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有土地发展权配置比无土地发展权配置的乡村振兴绩效更优。②不同土地发展权配置模式对乡村振兴五方面子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了对乡村振兴整体绩效影响的差异。一般而言,相较于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型配置模式,保留型配置模式与拓展型配置模式更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相较于土地发展权的拓展型配置模式,保留型配置模式更有利于村集体统筹配置土地要素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兴旺”方面的绩效表现更优,但在促进“生活富裕”方面的绩效表现不如拓展型配置模式。整体而言,保留型配置模式的影响程度最大。关键词:乡村振兴 宅基地 地权 土地发展权 绩效评价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能否成为促进牧民从“自然人”到“职业人”转型的有效组织?
——青海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案例解析
苑 鹏 罗千峰
摘要:针对草原牧区牧民传统生产方式面临的“小、散、乱、弱”等突出问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能否成为促进牧民从传统“自然人”到现代“职业人”转型的有效载体,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和农业现代化相关理论,以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典型案例进行解析。研究发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建立产权清晰、成员共同治理社区公共资源的治理机制,构建市场化导向的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和绿色化的生产经营制度,可以成为引导牧民实现从“自然人”转型为参与社会化分工的“职业人”的有效组织,但它需要具备社区成员资源禀赋同质性和价值认同、本土化社会企业家有效供给及地方政府提供系列化公共服务支持等要件,并且合作社的制度框架需要符合本地政治结构、产权结构及社会结构的要求。关键词:牧民 生产合作社 草场公共资源 社会分工 现代牧业 产业振兴
农业部门就业缓冲作用的再认识
——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证据
白云丽 曹月明 刘承芳 张林秀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全球劳动力市场遭受重创,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复苏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农村发展调查2018年和2020年跨越疫情前后的面板数据,在厘清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疫情期间农业部门的就业缓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暴发后的一年内,18%的农村劳动力失去了其非农就业岗位;即便是那些保住非农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其就业时长缩短了5.7%,年工资收入减少了5.3%。农业部门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就业缓冲作用。在疫情中失去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有61.2%返回农业部门。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以及耕地转入行为对劳动力失去非农就业后返回农业部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农业部门的就业缓冲作用具有包容性,对年长、文化程度较低和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缓冲作用更明显。这些结果说明,新时期农业部门依然是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农业部门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缓冲作用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城乡差异
及其时间趋势
胡 霞 李文杰
摘要:本文利用CHARLS2018和CHIP(1988、1995)的微观数据,采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基于出生于1970-1995年的非迁移城镇子辈、非迁移农村子辈与城乡迁移子辈的代际组合样本,分析了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城乡差异及其时间趋势,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城乡含义下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城乡差异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静态总体水平看,中国非迁移农村子辈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显著低于非迁移城镇子辈,户籍城乡与区域城乡含义下的中国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都显著低于城镇,但存在程度差异。第二,从动态时间趋势看,出生于1975年之前的非迁移农村子辈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出生于1975年之前的非迁移城镇子辈,但之后随着子辈出生年份的推移,非迁移农村子辈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逐渐低于非迁移城镇子辈,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第三,虽然同是初始户口为农村户口的子辈,但出生于1973年以后的城乡迁移子辈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出生于1973年以后的非迁移农村子辈,并且,随着子辈出生年份的推移,两者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缓慢减小而后又缓慢增大的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城乡内部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机会不平等问题,但农村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相对更高,并且城乡之间的这种相对机会不平等差异在1970-1995世代中随世代的推移呈扩大趋势。关键词:代际收入流动性 城乡迁移 城乡差异 时间趋势
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就业机会
与收支剩余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
张 欢 吴方卫
摘要: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产业逐渐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农民工也由“孔雀东南飞”向“凤凰还巢”转变。本文基于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m-Logit模型与Logit模型、工具变量法与控制函数法,实证检验了就业机会与收支剩余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制造业发生产业区域转移后,由于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加与收支剩余提高,农民工流动距离缩短,跨省流动减少,其中,中部地区农民工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动增加,西部地区农民工省内跨市流动增加。第二,获得就业机会是人口流动的基础保障,与收支剩余相比较而言,产业区域转移后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加是引致农民工回流的主导因素。第三,农民工回流存在行业异质性,食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是中部地区农民工回流的主要行业,木材家具业、化学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是西部地区农民工回流的主要行业。对此,应大力推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条不紊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实现农民工收入与幸福感的“双提升”。关键词:产业区域转移 农民工回流 就业机会 收支剩余
共同富裕视角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逻辑与路径选择
王 宾
摘要:本文尝试探讨乡村生态产品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和价值实现路径。首先,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乡村生态产品的概念和类别,阐述乡村生态产品所特有的初始禀赋公平性、空间分布均衡性、价值特征多维性和产品供给稀缺性特征,并指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难点。其次,本文剖析乡村生态产品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技术逻辑和现实逻辑。最后,本文提出共同富裕视角下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即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乡村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认知水平,加快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通过做好乡村生态产品权属登记,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强化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配置和保障体系建设。本文认为,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会因地域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进而导致共同富裕的实施效果明显不同。而农村普遍拥有大量生态产品,如果能将这些具有天然普惠性的生态资源盘活,必将带来最公平的共同富裕效果。关键词:共同富裕 乡村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基本逻辑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 “三农”研究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主要刊发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经济学论文,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中国农村观察》刊文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的各个领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1版),在农业经济类50种学术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均名列第一,《中国农村观察》影响因子名列第二。在487种经济学学术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三,《中国农村观察》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八。《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双双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两刊网站(www.crecrs.org)可以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以及时接收两刊所发文章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