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经济》2023年第7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3-10-24

目        录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


魏后凯(2)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现实阻滞与优化路径


郭晓鸣  温国强(20)

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回顾、反思及启示


李万君  李艳军  史清华(35)

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收敛性研究


全世文  张慧云(56)

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户籍歧视:城乡之分抑或内外之别


祝仲坤  冷晨昕(80)

患寡亦患不均:双轨制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民工过度劳动


卢文秀  吴方卫(99)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邹先强  赵心源(123)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振兴的多维困囿、现实契机与行动路径


吕进鹏  贾  晋(142)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践与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分析


史  婵  奚哲伟  王小林(163)

Vol.1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

魏后凯


摘要:农村是城镇之外的其他一切地域,是承担乡村功能且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地域综合体。农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区域经济,具有地域性、综合性、脆弱性和二重性特征;它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质量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农村经济学是从城乡融合的视角,以农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经济活动、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的科学。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学发展经历了起步、停滞、形成和完善四个阶段,现已进入全面深化与转型的新时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势在必行。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既要深刻揭示农村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共性特征,又要从中国国情农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理论、发展道路、治理模式和政策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核心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关键词:农村经济  中国特色  农村经济学


Vol.2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现实阻滞与优化路径

郭晓鸣  温国强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理论、历史与实践视角,系统阐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从市场发展与政策支持出发,重点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现实阻滞;以消解现实阻滞为基本导向,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在市场供需匹配与政策体系优化的相互影响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是农业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互促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仍然面临存量需求整合困难与增量需求显化不足并存、服务供给主体自生能力不足、本土化发展迟缓与供给结构性失衡并存的市场短板,以及战略性支持不足、政策落实不佳、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政策绩效有限的政策短板。因此,必须以突破双重短板为重点优化存量需求,拓展增量需求,进一步构建市场供需均衡、政策引导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分工  供需匹配  政策体系


Vol.3


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回顾、反思及启示

李万君  李艳军  史清华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原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后,农村市场化改革具备了物质、制度、社会和认知条件。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经历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体制改革五个阶段。通过改革,中国农村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运行机制逐渐完善,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品牌格局初步显现,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是重视农民、依法实施,尊重市场、适时调控,找准症结、平稳推进;教训是不当干预、徘徊反复和局部照搬等。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是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以后农民和政府为解决农村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剩余问题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使“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实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相关主体基于客观需要和利益诉求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博弈互动的过程,核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中国农村市场尚存在市场发育缓慢、一体化程度低、政府越位缺位、市场运行不畅和交易费用高昂等问题,原因在于改革难度加大、制度障碍突出、公权缺乏监督、市场环境欠佳和小农户经营的约束较大。


关键词:农村市场化改革  市场配置  博弈互动  政府调控


Vol.4


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收敛性研究

全世文  张慧云


摘要:本文在相似性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定义了食物消费结构收敛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基于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数据,本文分别计算了跨期和跨地区的食物消费结构相似性,进而检验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是否已经收敛到稳定状态。研究发现,中国食物消费总量虽然有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趋势,但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在2006年前后已经基本完成,此后进入了缓慢调整的阶段,且营养结构先于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到稳定状态。当前,收入增长对中国食物消费结构调整的驱动作用已经非常微弱。谷物、肉类和果蔬类的供能结构变化在中国食物消费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与典型国家的食物消费结构也早在2000年前后或更早就已经趋同到了稳定状态。中国三大营养要素的结构几乎完全趋同于日本和韩国,但食物消费结构与两国的趋同程度只达到且稳定在80%左右。对中国未来食物消费需求的预测要更加重视中国食物消费模式的特殊性。


关键词:食物消费结构  结构升级  结构相似性  收敛


Vol.5


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户籍歧视:城乡之分抑或内外之别

祝仲坤  冷晨昕


摘要:户籍歧视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会阻碍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本文结合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5年和2017年专项调查数据,从户籍性质与户籍属地双重维度,系统考察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户籍歧视问题。研究表明:首先,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存在户籍歧视,且主要体现为本地与非本地的属地歧视,而非城乡歧视。其次,健康教育层面的属地歧视在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上均有所体现。最后,以广州市样本为例,从2015年到2017年,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继续拉大,属地歧视并未趋于止步。上述结果表明,虽然公共卫生服务“费随人走”的财政支持机制已经建立,但长期流动人口与常住地户籍人口之间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  户籍歧视  属地歧视  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


Vol.6


患寡亦患不均:双轨制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民工过度劳动

卢文秀  吴方卫


摘要:本文以基本养老保险的双轨制特征为切入点,利用2014-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不同养老保障水平对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过度劳动属于预防性劳动供给行为,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的农民工过度劳动、重度劳动的概率较大,超时劳动时间较长;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较大。异质性分析发现,双轨制基本养老保险对老一代、受雇、从事制造业和高工资水平的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稳定收入预期的作用有限,收入预期不稳定促使农民工过度劳动;另一方面,双轨制基本养老保险使外地农民工产生“局外人”心态,由此引发的预防性劳动供给动机致使其过度劳动。本文认为,应适度弥合两类基本养老保险的福利差距,充分发挥养老保障稳定农民工收入预期的作用,以缓解其过度劳动。


关键词:双轨制  基本养老保险  农民工  过度劳动


Vol.7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邹先强  赵心源


摘要:本文以中国21世纪初逐步建成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准实验,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和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相较于男性子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女性子代与父代之间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影响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低学历父代的外出务工时间和外出务工收入,有助于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子代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代际流动性  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力流动


Vol.8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振兴多维困囿、现实契机与行动路径

吕进鹏  贾  晋


摘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见证了中国各族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着全国各族人民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牢固根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民族成分多元的革命老区,而且有别于一般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族特质显著、发展依赖政策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革命元素。具体到实践,亟待在审视均衡性治理与国家化整合、政策衔接与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历史牵绊与现实挑战,把握政策联动、社会巨变、生态治理、文化集成的“后发”优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振兴行动的开展,需要加快产业融合振兴,积极培育“红色产业+民族特色产业”;就地盘活党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发挥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浸润功能,防止返贫文化惯性并防范民俗异化;有效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扭转民主治理的“少-边-穷”困局。


关键词: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Vol.9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践与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分析

史  婵  奚哲伟  王小林


摘要:“十三五”时期,革命老区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方面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依然有待提升。新发展阶段,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间的理论联系,并基于2015年和2020年两期县域数据,采用双临界值测量方法测度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县发生率为0.503,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指数为0.275,绿化水平、燃气供给、数字乡村、用水供给、排水管网和交通路网等6项指标对短板指数的贡献率均超过10%。分区分类来看,两期数据分析均表明:东北地区革命老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非常严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问题十分突出;对于政策支持力度较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较弱的革命老区县,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问题值得关注。因此,应将补齐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作为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优先内容,以补短板为导向完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分指标、分区域、分类型地实施精准治理。


关键词:革命老区  基本公共服务  区域发展差距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官方网站下载全文:

http://crecrs-zgncjj.ajcass.org/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046,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4,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83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972,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九。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