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2024年第2期目次和摘要
目 次
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
朱胜晖(2)
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周鸿卫 丁浩洋(24)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缩小了农户消费差距吗
张 诚 翁希演(46)
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的影响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考察
曹壹帆 肖亚成(69)
乡村振兴中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的互动图景及生态位逻辑分析
——基于广东省茂名市中垌镇公益组织生态的检视
徐 刚 张海霞 吴 幽(94)
行政整合社会:政府主导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
——基于大儒村“五星达标”创建工作的田野调查
马 锐 赵晓峰(112)
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何以可能
——基于就地养老视角的田野调查
陈 璐 桂 华(131)
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如何提升家庭内生发展动力
——基于帮扶车间的案例研究
李 飞 李欣玥 肖志芳 杨雯渊(146)
支付还是契约?农村彩礼支付实践的类型化研究
牟敏娜(168)
Vol.1
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
朱胜晖
摘要: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对于处理农民教育公共问题以解决农民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农民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全体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建构起农民教育政策体系的“四维一体”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对220份农民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和49位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利益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问题进行解构。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教育政策体系面临农民教育政策观念“短板视角”主导、农民教育政策主体格局碎片化、农民教育政策内容结构供需错位、农民教育政策过程有效性不足等现实问题,进而引发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农民发展的保障机制存在缺陷、农民发展的片面性倾向较明显、农民发展的终身性乏力等困境。因此,面向农业强国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应在农民教育政策观念上更加强调农民主体性、在农民教育政策主体上更加重视整体性建设、在农民教育政策内容上更加突出需求导向、在农民教育政策过程上更加关注全生命周期,通过聚焦农民主体性培育、构建“大农民教育”工作格局、健全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农民教育评价体制机制等途径,实现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由理念向实践的转化。
关键词:农民教育 政策体系 农民全面发展 优势思维 整体性治理
Vol.2
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周鸿卫 丁浩洋
摘要:农业信贷担保既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模式,也是金融惠农的重要中介。本文将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视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11-2021年中国1254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通过信贷支持、产业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信贷对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具有遮掩效应,但遮掩效应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和数字足迹的积累逐渐减弱,并于2019-2021年转变为促进效应;第四,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产粮大县、贫困县和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县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农业信贷担保政策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信贷
Vol.3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缩小了农户消费差距吗
张 诚 翁希演
摘要:缩小农户消费差距,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能,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对农户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缩小了农户消费差距。一方面,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促进消费品进村,缓解本地市场规模与外部市场可及性对农户消费的抑制作用,缩小农户消费差距;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带动农产品进城,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农业收入,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进而降低农户消费差距。同时,本文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能够降低贫困县与中西部地区的农户消费差距,具有包容性增长的特征,且不受“精英俘获”现象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制定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与缩小消费差距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进农村 农户消费差距 市场可及性 市场规模 农户收入
Vol.4
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的影响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考察
曹壹帆 肖亚成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农民创业者为其注入新发展动能。引导退伍军人向农村创业带头人转变,既是解决退伍军人安置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烙印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从军经历可以通过“从军印记”对农户的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从军经历可以通过转变个人价值观念、增强个人抗压能力和使农户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来促进农户的创业行为。动态效应检验表明,“从军印记”产生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种影响会随参军时长的增加而增强,随退伍时长的增加而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作用效果更强。
关键词:农户创业 从军经历 烙印理论 政府补助
Vol.5
乡村振兴中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的互动图景及生态位逻辑分析
——基于广东省茂名市中垌镇公益组织生态的检视
徐 刚 张海霞 吴 幽
摘要:随着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原子化等问题的出现,公益力量下沉中生成的乡村基金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本文以广东省茂名市中垌镇为典型案例展开乡村公益组织生态分析,发现乡村基金会在与村委会的关系上展现出既存在“应付”更有所“承担”的应承式多态互动图景,并形成了“高度集权”与“随时分权”、“统一供给”与“差异需求”的双重效应。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的应承式互动在生态位视角下,可归因于相互之间的趋适竞争逻辑,显示为乡村基金会生长发展中的成长式位态,并表现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层次化的结构位态,以及突破权力“板结化”、消解组织“资源诅咒”、规避信任“陷阱”和防范传统“观念坝”的功能位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推动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互动的位态治理提供政策启示,在促进生态位平衡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有效支撑的组织生态。
关键词:应承式互动 趋适竞争 生态位 位态治理
Vol.6
行政整合社会:政府主导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
——基于大儒村“五星达标”创建工作的田野调查
马 锐 赵晓峰
摘要: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行动是理解乡村振兴实施成效的关键视角,更是探讨国家与乡村社会互动逻辑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大儒村“五星达标”创建工作的田野调查,考察了政府主导乡村建设的实践过程,基于此提出“行政整合社会”分析框架。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发展型乡村建设是“行政整合社会”的合法性来源,逆向软预算约束、共同体的构建是行政整合村级资源、村级组织的实践逻辑。第二,国家通过“行政整合社会”,以制度建设、符号布置与“国家在场”的构建,对农民政治认同进行强化;以政党嵌入、党民联系与社会交往的扩展,对乡村社会关联进行巩固;以生活治理、空间转化与日常行为的引导,对农民乡村生活观念进行重塑,以此来推动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并完成对乡村社会整合的目标。第三,“行政整合社会”的实践中,出现了乡村建设陷入程式化运行、精细化建设与跨层级考核等问题,这与异质性社会需求、乡土性农民生活和社会化绩效评价不匹配,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和形式主义存在等实践困境。
关键词:行政整合 乡村建设 国家与社会 乡村振兴
Vol.7
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何以可能
——基于就地养老视角的田野调查
陈 璐 桂 华
摘要: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养老模式。既有研究主要从家庭转型和土地保障视角来理解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缺乏对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考察。本文从就地养老的视角出发,建构“地方-社会性老化”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省沙洋县三坪村的田野调查,阐释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何以可能。本文研究发现:其一,“地方”是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支持基础,包括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分别对应提供生活保障的农业生产、给予非正式支持的熟人关系和生成精神体验的家庭伦理与社区规范。其二,依托“地方”,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呈现为从生产结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中渐进式退出的社会性老化过程。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构成一种普遍且具有乡土特色的就地养老类型。鉴于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以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为优势基础,为之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助力。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 自养秩序 就地养老 社会性老化
Vol.8
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如何提升家庭内生发展动力
——基于帮扶车间的案例研究
李 飞 李欣玥 肖志芳 杨雯渊
摘要:提升脱贫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心理资本理论和家庭发展理论,本文先从家庭发展信念和家庭发展能力两个维度界定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并构建全文分析框架,然后选取河北省阜平县农村妇女在帮扶车间就业的案例,深入分析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其个人内生发展动力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内生发展动力的带动过程及结果。本文研究发现:在帮扶车间就业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市场劳动参与,显著提升了农村妇女个人发展信念和个人发展能力。同时,本地就业所带来的收入增加重塑了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以经济互动和情感互动为纽带的家庭互动也随之改变,进而激发了家庭发展信念,改善了家庭发展能力,提升了家庭整体内生发展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其丈夫的影响仅体现在生活层面,丈夫生产性内生发展动力的提升暂未获得现实验证。这说明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在提升家庭内生发展动力方面具有现实复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妇女身上蕴藏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其家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认为,基于性别瞄准的就业帮扶是一种提升家庭内生发展动力的靶向性公共政策工具,是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精细化以及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农村妇女 本地就业 家庭内生发展动力 帮扶车间 心理资本 家庭发展能力
Vol.9
支付还是契约?农村彩礼支付实践的类型化研究
牟敏娜
摘要:本文构建“支付-契约”的双重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地区彩礼支付实践展开类型化研究。研究发现:彩礼为“财”又为“礼”。前者体现为彩礼的支付属性,是婚姻市场彩礼“定价”的外显机制,代表婚姻竞争的激烈程度。彩礼的支付属性越强,对婚姻规则的冲击越大。后者体现为彩礼的契约属性,代表婚姻实践中的社会规范与婚姻合意,体现婚姻缔结的秩序。彩礼的契约属性越强,对婚姻缔结的积极作用越明显。彩礼的支付属性和契约属性并非排他关系,而是存在不同的组合。根据多地田野调查和“支付-契约”双重分析框架,本文概括出四种彩礼支付实践的类型:弱支付-弱契约、强支付-弱契约、强支付-强契约、弱支付-强契约。不同彩礼支付实践类型塑造了不同的婚姻形态。因此,治理高价彩礼现象要根据具体情况差异化推进。
关键词:彩礼支付 婚姻契约 权利义务关系 婚姻稳定性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707,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904,在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一,在13个经济学学科的516种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67,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689,在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三,在13个经济学学科的516种学术期刊中排名同样靠前。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和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