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文明教育 | 它霸道的样子真有趣!这个中秋华东师大昆虫博士办起螳螂展

华东师范大学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勇斧、大刀、屏顶、小魔花……

你想过没有,

这些都是螳螂的名称!



正是秋虫呢哝时,由生物博物馆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昆虫学博士何祝清策划的微型昆虫生态展之螳螂展,中秋前夕在闵行校区实验楼b楼展出。


这些展品可都是何博士本季最心爱的“萌宠”!


“这些螳螂从野外采集而来,有少数观赏品种是专门采购的。”何祝清说,“深秋之后,这些螳螂就将陆续结束生命旅程了。生命不再来,所以机会难得,我特别期待喜爱螳螂的同学来看一看它们啊。”



螳螂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是一类肉食性昆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3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200种。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生命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成虫期大约三个月。喜欢趴在树枝上,倒着,这样比较有安全感。不太好动,但是一旦有猎物,该出手时就出手!吃虫一般先吃头,锁喉咬掉神经,嘎嘣脆。


它霸道的样子真。。有趣!



螳螂眼睛大,有翅膀,但一般不飞,所以有被当成宠物饲养,安安静静呆在手上给人一种幸福感呢!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记录雌性螳螂在交配途中或交配后将雄虫捕食。在《黑猫警长》中也有一集是同样的情节(《第四集——吃丈夫的螳螂》)。


妻食夫?不存在的,雄螳螂飞得快着呢!



在野外,雄虫其实很聪明,会在交配后迅速飞走,寻找其他配偶。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用密封容器,雄螳螂逃不走,而雌螳螂则会将比她小的昆虫视为食物而捕食,从而产生了妻食夫的现象。


好,给这个惊悚的传说故事辟了谣,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螳螂展品吧!



螳螂目:螳螂科:斧螳属



全国广泛分布的绿色螳螂,一般生活于山地、丘陵。体型大且宽,但胸部细长,具有红色边。前足具有一排黄色的小斑点,是与其他斧螳不同的鉴别特征。


② 


螳螂目:花螳科:弧纹螳属


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热带地区分布的美丽螳螂,稀有且珍贵。一般栖息于湿度大的林下地带,喜欢在白色的花朵上,等待访花的昆虫经过时捕食。

 


螳螂目:螳螂科:静螳属


全国广泛分布的棕色螳螂,一般生活于草坪等。中等体型,整体细长。前足内侧具有黑、红、白三色斑块,一般产卵在树干或者石块下。

 


螳螂目:螳螂科:刀螳属


全国广泛分布的体型最大的螳螂之一。雌雄体型都为细长型,可以捕食蝉,螳螂捕蝉的原型。一般生活于矮草或灌木丛中。国内常见为中华大刀螳(后翅黑色)与狭翅大刀螳(后翅透明)。

 


螳螂目:花螳科:冠螳属


加勒比海所产的外国螳螂。胸部左右扩张似枯叶,具有很好的伪装能力。雌性前翅短小,腹部末端尖。

 


螳螂目:花螳科:拟捷螳属


我国所产的拟态枯叶的螳螂,仅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少数地区,十分珍稀。头顶具一个角状突起,胸部稍微左右扩张为菱形,中后足上具有片状突起,看上去更似枯枝。

 


螳螂目:螳螂科:屏顶螳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拟态螳螂。雌雄头部具有一块扁平的突起,雌性更大,好似屏风,故名。中后足腿较短,一般守株待兔般等待猎物经过。

 


螳螂目:花螳科:眼斑螳属


国内相对常见的花螳科种类,南方地区均有分布,一般栖息在低矮植物上。前翅具有一个眼状斑纹,好似烟熏妆。前翅绿色,很好地躲藏在绿色植物上,既能够骗过天敌,又能够捕食其他昆虫。


这是什么?


如果觉得这是一片枯叶?

不,这是善于伪装的屏顶螳,你在现场也能见到!



与策展人对话


策展人:何祝清 博士



这次微型展览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呢?

何:本次螳螂生态展从9月中旬开始,预计持续到10月中旬。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到活体的螳螂。(小编表示,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还可以拿在手里零距离感受。)


听说有人把螳螂当宠物?

何:螳螂是一种较为著名的观赏昆虫,也就是一种宠物。不同于其他的昆虫,比如不消停的蝴蝶、蜻蜓,螳螂一般较喜欢安静不动,可以供人在手上把玩。螳螂前足像人的手,他们用前足捕食其他昆虫,送到嘴边取食,也像人用手在吃饭一样,所以好像与人有种特殊的关系。



展览的螳螂都是来自哪里?

何:展览的十余种螳螂都是从全国各地采集得来,有些上海就有分布,有些是在海南,云南,福建等地采集的,均十分不易,还有些是国外著名的观赏种类螳螂,通过购买获得,形态各异,有的具有眼妆斑纹,有的好似枯枝,有的拟态落叶。


怎么想到做个展览呢?

何:我本人授课“普通昆虫学”。以往的课程课件之中,都是一些文字性表述或黑白手绘图。我逐步用生态照片以及短视频,结合大夏学堂,让学生能够好地理解活生生的昆虫,所以想到了展示活体的螳螂。目前不仅我们自己学院的学生,还有不少其他学院甚至其他学校的老师,还有些是教职工子女,受到他们的喜欢。


此外,展览不仅让学生对螳螂等昆虫产生兴趣与学习动力,更是为了学习昆虫与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相关的知识,普及环境保护教育。其他著名的观赏昆虫还包括甲虫(独角仙、锹甲)、竹节虫等,根据本次展示的效果,大致再安排下次的展览时间。


前方消息:听说何老师在中秋节期间又去天童山又捉了一批昆虫回来,到现场来可能有惊喜欧(吸欧气中)~



小编好像听到有人说看图不过瘾?好吧,现在,闵行校区实验B楼一楼,微型螳螂展正在进行中ing


这只刚刚进食的霸道螳螂,

食物活蟋蟀、蝗虫已被大卸八块!

快去现场,

也许你也能遇到“精彩”的喂食场面!

@闵行实验B楼一楼


来源 |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

图片|陈芊町、夏紫楠

采访|李康瑞

编辑|李静姝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搜索「ECNUers」即可关注。


小编倡议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要带头


I SAW AND I CARE!

欢迎转发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自然教育要注重与文化的结合?

院士谈生态文明  |   王如松院士:生态文明建设的8个认识误区

这才是真研究:他准备养40亿只蟑螂,每天吃200吨餐厨垃圾,还形成闭环食物链


END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