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村水底精灵调查回顾| 生态文明教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百家游学会 Author 茑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百家游学会
id:Biojia100
原文标题为“水底精灵 | 顾村底栖动物调查回顾”
本月,在百家游学会的自然导赏员海狸和青梅的带领下,大小监测员们齐聚沪上的东北角顾村,一同学习并实践如何通过“水底精灵”底栖动物来评估我们身边的水质情况。
看似干净的水体,是否“表里如一”呢?
摄影@沙漠鱼 顾村水环境一角
在基本的活动说明后,领队海狸给大家展示事先采集到的样本(完成任务后就会送它们回家哒)。孩子们立刻围上来仔细辨认:泥鳅、蝌蚪、真吻虾虎、环棱螺、皱纹冠蚌、河蚬以及尾巴上带三个尾鳃的豆娘(蟌)的幼虫等等。
摄影@沙漠鱼 领队海狸展示采集的样本
海狸敲黑板:小鱼和蝌蚪其实不算底栖动物,不参与计算的哟。我们再来复习下概念:
底栖动物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通称,一般指个体大于0.5毫米,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水体底部或沉积物中的无脊椎动物,最常见的有水栖寡毛纲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水生昆虫的幼虫。
为了监测我们身边的水环境质量,就必须进行河流的健康评价。这些水底的“原住民”对水质的变化非常敏感,是观测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听诊器”。
由于人类也会食用一些底栖动物(比如螺、贝、虾等),因此它们也直接与人体健康有关。底栖动物按对河流污染物的敏感程度来划分,可分成不耐污、半耐污、较耐污、非常耐污。
图片提供@沉虫博士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队海狸可是实打实的行动派,各组领取任务卡,动手时间到!
摄影@沙漠鱼 样本采集完成!
接下来是样本的分类计数时间。分类作业听上去容易,但要想从一坨黑乎乎的水草泥石等杂质中分拣出“水底精灵”,可得考验考验监测员们“眼明手快”的硬本领了。
摄像@茑 练眼神,水底精灵在哪里?
活泼的仰泳蝽四处乱窜、红红的摇蚊幼虫拼命扭动身体寻找遮蔽、水蜘蛛敏捷地划动细长的足、小龙虾同学因为体型“巨大”,目标明显,已然放弃了挣扎。
见招拆招!镊子、吸管、勺子齐上阵,在保证不伤到“小精灵”的前提下,各组的监测员们都顺利地把它们转移到了分类盒中。
摄影@沙漠鱼 认真填写观察单
摄影@茑 图文并茂,边观察边记录
大家不禁感叹,原来在如此不起眼的黑泥巴里,还藏着这么多的“小精灵”呀!它们可是水生态系统复杂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哦。
摄影@茑 部分底栖动物一览
水面上飞舞的蜉蝣、水中潜行的各种幼虫、游曳于水草间的鱼群、吸附在底石上的螺、安然躺卧的河蚌、雄赳赳巡逻的克氏原螯虾、翩然而降的水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方能构成稳定、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
为了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领队青梅带领大家进行模拟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小游戏。
摄影@沙漠鱼 同类、邻居、天敌
水环境的生态系统,缺了谁都不行
提问时间到!“水底精灵”的专家沉虫博士为大家生动讲解底栖动物的小知识。原来,蜻蜓的幼虫是水底小霸王,它会捕食各类小型生物。并且,它在水下可以生活半年以上,最长的种类可达18个月呢。
摄影@茑 踊跃提问的小朋友&生动讲解的沉虫博士
最后,领队海狸宣布今天辛勤劳动的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总计发现8个种类,34只大型底栖动物,经计算得出的水质评价为得分50分(100分制),水环境尚有提升空间。
*以上测评结果来自沉虫博士及其团队历时多年研发的小程序,该程序目前已进入数据测评阶段,经专家审核并完善之后会面向公众推广。
说到水质治理,海狸提起小时候的苏州河,水体黑臭,水里的生物也都不见了踪影。马上有小监测员形容说,以前上海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不过耳朵旁边没有洗净。近年来,通过上海的整体水环境整治,“小姑娘”也变得越来越美啦。
让我们期待水环境持续得到改善,离开的小精灵终有重返家园的那一天。
摄影@沙漠鱼 和我们一起关心身边的河流与环境
特 别 提 示
一、监测结束后,请把采集的底栖动物送回它们原来的家。
二、关于采样频率,一年内在一个地点的采样不要过于频繁,因为有些水域的底栖动物群落的正常发展很容易受到采样行为的干扰。
有温度的科学调查,让我们一起守护水底精灵和人类共同的水环境。
感谢本次的实干派领队海狸和青梅!
特别鸣谢沉虫博士的精彩讲解!
沉虫博士,环境科学专业陈晓华,现在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做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
百家游学会成员主要来自上海历届自然导赏员培训班的学员、自然导赏晋才计划学员以及沪上富有自然教育经验的人士,立足本土,“领”悟自然,诚愿携手师友,共同求知和践行,持续助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小编倡议
爱护河流环境
保护水底精灵
I SAW AND I CARE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更多精彩内容
独行30余年,他用镜头记录中国最美的野性世界 | 生态文明教育
不虚此行 | 第4/5/6期“环境问题观察”研学周末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