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年经人都能自觉垃圾分类?因为18年前华东师大就把垃圾分类写进上海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长达22页!
本文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公众号
原标题为:拎得清?18年前华东师大学者就把垃圾分类编进教材,长达22页!
部分内容有修改!
垃圾分类在上海顺利推行
在全国46个城市将全面推广
上海的经验有哪些呢?
其中一点
是上海的小初高同学带头学带头做
上海市推出首套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一课一练,一日一分,权威指导用书来啦!
还有一点
上海近百万年经人已经认真学习过垃圾分类知识
他们正在成为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主力军
因为在18年前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者就已经将
垃圾分类编进了《品德与社会》教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封面
18年前,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沈晓敏教授任主编的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品德与社会》(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就已密切关注垃圾分类的问题。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目录
教材编写人员
全书1-5年级共十册。三年级第一学期由沈晓敏教授任分册主编,沈晓敏专门设计了一个题为“为垃圾寻找出路”的单元。
对于德育教材用整一个单元22页篇幅来讲垃圾处理的设计思路,在国内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虽然在当时的审查过程中,这个内容引起了审查专家的争议,但最终他们一致认可了这样有前瞻性的编写方式。
看看这个单元的观念和内容,是否依旧很超前?
2004版第四单元内容
2004年之后,上海的生活垃圾量持续不断地增长,老港填埋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侵蚀着珍贵的土地,同时随着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上海的垃圾分类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编者们在上海废弃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
2016版更新内容
最早学习过这册教材的上海学生今年应有二十五六岁,最小年龄在九岁,累计大约有近百万,他们正在成为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主力军。
相信18年前播下的垃圾分类意识的种子,已经在今天发芽、开花。
主编这样说
沈晓敏教授
沈晓敏在编写说明中表示,这个单元的最终落脚点不是垃圾分类,而在学会取舍,过有节制的生活。
从提高垃圾分类意识的角度来看,只有人人了解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和各种环节,知道垃圾最终到哪里去,怎么去的,并且知道这个过程中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占用很多公民缴纳的税金,这样才能产生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迫切感。
所以这个单元形象化地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上海的垃圾多元处理系统、垃圾从业人员的访谈,展现垃圾清运工作和分拣工作的辛苦,垃圾处理存在的难题。
另外,通过垃圾处理这个主题,来进行公民素养教育。
让学生通过学习整个垃圾处理系统来了解社会运行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确认自己在这套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还有对劳动者的同情、关怀和感恩,对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的反思和警觉。
分享一段《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课文:
生活富裕不是浪费的理由,
追求方便不等于随手丢弃。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能继续享有蓝天绿地、鸟语花香,
让垃圾分类、物尽其用
成为我们的新时尚!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编辑|吴潇岚
中小学教育真的很重要
I SAW AND I CARE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拒绝洋垃圾之后,中国和垃圾的一场长期战争,才刚刚开始。主战场上海……
上海垃圾分类经验怎么学?没有比这篇更全的文章汇总了!*****
别再把炒菜费油倒水池里了!后果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