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面刚,垃圾分类,上海完胜北京才对!

Wendy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昨天傍晚,老板转发给小编这样一篇文章。附了三个字怼回去

读完我和老板说:现在7:50分,给我10分钟下楼丢个垃圾,回来就开写上海完胜北京!



首先,上海不是“可回收垃圾”,同北京一样是“可回收物”。


四种垃圾所对应的实际范畴“大体一样”,我赞成,除此之外,以下7点都是反对意见。



01

上海的“湿垃圾”比北京“厨余垃圾”更专业



上海的垃圾分类强调干湿分离,用“湿垃圾”“干垃圾”,不是站在垃圾处理厂的角度,而是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比北京有道理。


湿垃圾将来做成肥料,回归大地;干垃圾是燃烧发电,回归天空。从最终出路来分类,是不是比老百姓的直觉来分类,更有环境保护的意义在里面!

北京把厨房产生的“厨余垃圾”列为一类?那好像应该有“办公垃圾”“绿化垃圾”“卫生间垃圾””卧室垃圾“……

北京把“厨余垃圾”分出来的理由,是含水量多,有机质多,易腐烂,能堆肥等。这不就是上海取名“湿垃圾”的理由吗?上海的名称更专业。


无论是“其他垃圾”还是“干垃圾”,实际上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填埋和焚烧。但是,思维上的“其他”所有垃圾并非都适合填埋焚烧。


“干垃圾”埋在土里或者烧掉,更符合思维逻辑。上海的名称背后隐含着许多专业环保知识等待大家去挖掘。北京叫“其他垃圾”,老百姓谁还去思考?去学习?


还有,为什么是”其他垃圾“,而不是”其它垃圾“?这是在侮辱什么人么?必须说说。



02

上海“干垃圾”比北京“其他垃圾”符合行为心理学



分类中没有“其他”就是在逻辑上不严谨?


其实《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规定“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法律上它是包底了的。英文翻译也是Residual Waste。


而上海认知和宣传时候,悄悄的不强调,这个小心思就很棒了!


初见上海的垃圾分类方式。我心里会隐隐不安,觉得自己会不会分错或丢错,至少丢垃圾的时候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湿垃圾、干垃圾。之后从朋友那里听说北京的垃圾分类方式,我竟然会有点小窃喜,有一种“哎呀太好了,有机会蒙混过关”小心机。

——网友 柳XX


“其他垃圾”从字面上是好理解,但是实践用处上就缺了点。给人感觉:任何不知道的都可以往里扔。


还有人讲科学,说没有”其他垃圾“不逻辑,不科学。但垃圾分类,把全世界几万种、几亿种东西,要硬生生分成四类,这就不是一个“科学”的事情。只能是一个更方便,更合理,更适于操作的“实践”问题!


对于懒惰的人来说,”其他垃圾“,可能完全失去了强制分类的作用。而罚款并不能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

所以,上海的“干垃圾”比北京“其他垃圾”更符合行为心理学。更有助于促使大家学习,然后实践垃圾分类。


如果都不思考、不学习,那更谈不上实践,那原来的”垃圾不分类“就是最好的选择,干吗还劳心思搞垃圾分类,还搞什么”新时尚“。



03

上海“干湿分离”比北京更细致,更不易出错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属性相对鲜明,容易分出来,不会错。"干垃圾“、”湿垃圾”,上海人既有表格,也有微信公众号、网页可以随时查询,更有数不清的各种段子、趣图、视频、音频、教大家如何分类。在这种信息的密集轰炸下,丢垃圾前想3秒,不会错。


但北京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相对既定的概念,与实际北京垃圾分类规范所希望的范畴并不一致,“厨余垃圾”中很容易混入包装材料、大骨头等。而家庭绿植也不能放入“其他垃圾”。



比如说,西瓜皮是什么垃圾?在上海,应该是湿垃圾,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北京,说是厨余垃圾,可能不太恰当!


所以肯定的,北京人能做到正确分类的概率比上海人低!


北京人一看四分类标准,“哎呀,很好懂嘛,我会了”。实际丢垃圾可能粗略一点,一家这样,一个小区也这样,全北京市错放混合的垃圾就是海量。这就达不到我们强制垃圾分类的根本目的了。


垃圾分类,最好简单明了。北京做的够简单,但不够明了。上海做的够明了,但不够简单。


北京的分类就好比中餐烧菜,糖少许,盐少许,少许是多少?上海的分类就好比西餐里盐3克,糖1克。确实很麻烦,但是操作起来够准确。

想必垃圾分类的“厨房新手”会选择“西餐”上海吧!



04

上海分类比北京更能促进大家学习新知识,更能发挥创造性




这是一个信息爆发,全民学习的时代,上海人表示,垃圾分类虽然有点小困扰,但我们痛并快乐着!

上海的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已经有10年了,期间采用过各种分类名称: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可回收垃圾……都是上海人用过的。


2018年上海四分类出台之前,上海各小区的旧海报、旧垃圾桶标着各种名字。老百姓对以前的用词也都有印象。


当一个词已经有根深蒂固的用户认知时,与其下定决心去一个个纠正,不如重新去再造一个全新的词!从零开始建立用户认知,相必更容易一些。


上海人要想“拎得清”,得补充不少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垃圾分类成了大家学习环保的原动力,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


这不就是”垃圾就是新时尚“么!如果全搞什么”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一看就懂得,一扔就错,还时尚个什么呢?



05

上海比北京,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狂欢节


在宣传这一波上,上海完胜毫无疑问!我们真的把垃圾分类做成了新时尚!垃圾分类宣传,毫无疑义的成为上海的一个狂欢节!


垃圾分类早就远远地突破了“环保环卫”的小圈子,学艺术的、学音乐的、学市政工程的,学法律的,学教育、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构、学金融、学给水排水……几乎所有的先来,都有垃圾分类小段子的新创作。



各种段子、各种热文刷屏朋友圈,带出一种全民垃圾分类的现象级传播。这与干湿分离的理念引入绝对是有关系的。



分类方式越需要学习,上海人就越有参与度。现在,打招呼有了新话题,机关党建、公司团建、支部学习、学生活动有了新主题,连中小学生和小孩子课外竞赛都有了新内容~




06

上海人的认知成本远远高于北京人,行动也更多




垃圾分类的名称只是几个简单的符号。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真正贯彻落实垃圾分类,老百姓就要学会学懂每一个名称所对应的具体范围。


自己感觉自己做到了垃圾分类,实际上分错了,是没有意义的。上海人要建立全新认知,北京人要纠正认知偏差。


而纠正也是有认知成本的。如果没有认知成本,那老百姓凭什么可以改变原有认知,从而达到政策制定者想要的目的呢?


所以,上海人和北京人都有认知成本。


牺牲掉的社会认知成本,会换来因为更清晰的垃圾分类带来的处理成本降低。



我们不和你谈用户体验啊!这不是谈用户体验的时候。


垃圾分类,我们更在乎的是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减少污染。这是更重要的事!(PS:湿垃圾粉碎机不要用,这是污染转移,加大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压力,还特别容易堵塞管道)与之相比,认知成本的高低、分类的麻烦与繁琐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问题。


中国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为了更美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你却拒绝学习上海清晰繁琐的分类表,习惯使用不要学习的旧常识?


那可不行



07

上海的分类方式比北京更适于未来改进



“干”+“湿”=全集,就不该分出“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


因为部分可回收物已经有技术可以产业化,所以上海把“可回收物”从“干垃圾”中分了出来。因为“有害垃圾”污染严重,所以我们分了出来。


不清楚为什么分,分出来暂时没法利用的,上海还不分。


逻辑很合理。



我们常用称赞的语气感慨,发达国家垃圾分得细致,玻璃塑料都一一分类,环境多好多好。目前可见的未来,垃圾分类将越来越细致。上海、北京都不例外。


上海一直强调:目前的分类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技术足够,餐巾纸也许就可以放到可回收物。当再生企业规模扩大,塑料、玻璃也许会像德国一样从可回收物中分离出来。


2019年,上海人理解了四分类背后的原理意义,有了知识基础,下一次,上海分得更细,上海人一样做得到!



综上所述,垃圾分类,上海完胜北京才对!


最后,上海垃圾分类7月1日已经全面推行

北京呢?



其实,思考还有很多,

分类标准全国统一更好?

干脆生产源头就标注上?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看对方向,一步一步走稳就好啦!


END

更多精彩


全世界都在围观!外媒也学会了“你是什么垃圾?”

为什么不鼓励买厨余垃圾粉碎机?

竟把这个东西做成湿垃圾桶,还特别好用!XX山泉的水桶亮了……

全球最大垃圾焚烧厂来了,在上海……

上海垃圾分类经验怎么学?没有比这篇更全的文章汇总了!

图片资源来自网络,如意外侵权,敬请联系我们

环境问题观察  公众号

了解生活的真相

守护你我的地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