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叔叔用废旧轮胎做鞋子,穿上十万公里免保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beebee公园 Author 小伟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经授权转载自:beebee公园(ID:wastepark)
旧轮胎永远不会死,它们只会变成凉鞋。
从土著到游击队员,穿着这种由公路橡胶制成的廉价但耐用的鞋子,是一项非洲传统。
可能有人会觉得轮胎鞋太过原始,但是当你看到年轻的马赛人战士穿着它无拘无束地漫游在无尽的东非大草原时,很难不被这种机敏的智慧所打动。
而如果你对轮胎鞋的实用性感到怀疑,要知道,事实是从埃塞俄比亚到坦桑尼亚,从卢旺达到乌干达,许多人一辈子只穿过轮胎鞋。
这种经过时间考验的鞋子极为耐用,甚至坚不可摧。
每个人的一生中最多只需要3双。
鞋底的耐久性对于游牧民的生存至关重要,轮胎鞋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行万里”。
由于没有汽车,在布满石块和荆棘的地形上行走数十英里,来到市场交换或购买牲畜及其他物资是常事。
“狮子比我们跑得更快,但我们比狮子跑得更远。”
穿着轮胎鞋的黑叔叔,面对任何复杂路况都能够如履平地。
和手中紧握的长矛一样,脚上的行万里是每个非洲勇士心中的信仰。
甚至代表部落参加伦敦马拉松也不会换下。
米其林和普利司通就是他们的亚瑟士和索康尼。
非洲的再循环轮胎凉鞋可以追溯到1935年。
当时埃塞俄比亚反叛分子在击退意大利士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卡车轮胎制成的鞋子。
如今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街头市场,它们被成堆出售。
就像所有的时尚一样,人们购买能够反映其风格的单品。
轮胎鞋是该地区居民最喜欢的鞋类,特别是考虑到价格方面的因素。
约翰·穆塔马可能已经70岁了,40年来,他从未停止制作行万里。
从1978年开始,他就在纳罗克镇使用汽车轮胎制作开放式鞋子,这是他家族的主要支柱。
在销售旺季,这项业务使他每个月获得8千到1万肯尼亚先令的良好回报。
穆塔马制作的行万里在镇上拥有广阔的市场。
这些耐用的鞋子售价在100到200先令之间,约合人民币6.74元到13.47元,具体取决于尺寸。
非洲拥有充满活力的手工艺遗产,以及众多新颖而坚韧的鞋类设计案例。
只用简单的工具和丰富的想象力就创造出了大量令人惊奇的产品。
而废旧轮胎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则使其在众多自然选择中脱颖而出。
由此产生的极简主义鞋品为穿着者提供了充足的舒适性和耐用性。
除此以外,不少轮胎鞋的制造商希望在环保问题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说服他们改变思想和消费习惯。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数据,全世界每年估计产生10亿个废轮胎。
这些轮胎不可生物降解,并会将有害化学物质释放到空气和土地中。
马尔科姆来自马萨卡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尽管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全球每年废弃的轮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破坏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有一天,马尔科姆突发奇想,买了很多旧轮胎。
他每天都往院子里堆轮胎,这让邻居们感到非常困惑。
所有的村民都嘲笑他。毕竟,他根本没有钱,还买了这么多没用的废品。
但这名新手企业家并不理会别人的眼光,马尔科姆不知疲倦地工作,常常通宵达旦。
最后,第一批成果实现了。
这款鞋经过精心设计,经久耐用,外观精美。
最重要的是,村民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这家伙每双鞋卖2到5美元。
由于非洲的鞋子极为短缺,该产品变得非常流行。
马尔科姆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制鞋大师,慕名前来找他量脚定制的顾客也越来越多。
在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决定提高生产规模,并成立了一家鞋厂。
他聘请当地人来工作。
村里人对马老板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毕竟,现在他不仅有钱,还有人。
在创办公司几个月后,马尔科姆偿还了所有的家庭债务。
现在他被认为是富人。
新公司的员工人数不断增加,业务蓬勃发展。
对于销售的发展,马尔科姆还致力于改善其产品的各个系列,并开发出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款式。
“时尚的未来应该是设计师和品牌关注于现有材料,并将其重新构想为令人兴奋的新产品。”他说。
这些产品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美观、耐用、价格实惠且环保。
马尔科姆希望消费者能够拥抱他的品牌,不要到了环境灾难之后才意识到每个人都对产品的制造方式有发言权。
“人们的每次购买都会向行业发出信号。你可以有意识地改变消费习惯,并用钱包投票,减少浪费,提高对自然母亲的责任心。”
“回收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不会扔掉可以反复使用的东西,”他说。“我的商业计划建立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
村民轮流在马尔科姆的工厂工作。
现在他们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
无数女孩对他展开了追求,想要嫁给这名成功的商人。
但马尔科姆心里却只有工厂和生产发展。
目前他正在努力与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产品竞争。
他决定专注于出口市场,并认为客户会为设计独特的产品支付高价。
谈到未来的计划,马尔科姆祈祷上帝能听取他的意见,给予他在全球范围更广阔的市场,甚至成功实现对海外竞争对手的反倾销。



小编倡议


改变消费习惯

减少浪费



I SAW AND I CARE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更多精彩内容


争议A | 垃圾分类的社会成本

争议B | 成本再高也要垃圾分类?官方没说的理由在这里...

德国是怎么厨余垃圾堆肥的?——雪华博士德国随记


点一点,长头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