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志随笔》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六事,指貌言视听思五种行为,加上第六种行为皇极。它们是班固《汉书·五行志》立论的基础。“木不曲直,火不炎上,金不从革,水不润下,稼穑不成;貌之不恭,言之不从,视之不明,听之不聪,思心之不䜭,皇之不极。”班固以此作为《汉书·五行志》的题目,逐条记录对应的灾异现象。二十五史中,列有《五行志》的史书,或者列有类同篇目的史书,共有十五部。《五行志》讲五行六事,是站在负面的角度看问题,研究事物的灾异,把事物或人自身的变异,一一对应到五行六事之上。
《五行志随笔》是一本特别研究《五行志》的书,由俞晓群所著,历经二十年的深耕研读。上编介绍《五行志》的基本概念,偏重于对章目与例目的阐释,下编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勾勒出《五行志》的轮廓。本期小编带大家跟随作者的脚步,探一探《五行志》中的有趣话题。
*本文内容来自《五行志随笔》。《汉书·五行志》将世间万物的变异,划分为六大类,即妖、孽、祸、痾、眚、和祥。班固指出,这些变异的发生,表现为一个升级的过程。妖是说变异还处在夭胎的初级状态,还很微小;孽是说变异已生长出芽孽的状态,开始显露头角;祸是说变化已经十分显著了;痾是说人生病的状态,此时的变异已很深入了。总体而言,“是六名以渐为称,唯眚、祥有内外之异耳,大旨皆是妖也”(《春秋释例》)。可见虽然历代《五行志》千变万化,其实它们的核心,都落在一个“妖”字之上。诸史《五行志》中,记载了大量丰富的关于“妖”的内容。在正史之中,鬼是存在的,但总体而言,鬼是没有地位的。《五行志》中,灾异的例目中始终没有鬼这一项出现。但是没有地位,并非不提到鬼,只是鬼被融入各种分类之中,如旱魃、㹫母鬼、枨枨等等。形象偏重于负面,虽无地位,但并非没有力量。后来鬼与神二字组合在一起,产生“鬼神”一词,概念得到提升,由一些具象的事物,衍化成一种抽象的存在,成为一个雅词,在经史典籍中登堂入室。在经史典籍中,形而上的鬼或曰鬼神,始终居于庙堂之中,须臾不曾离开;形而下的鬼,却一直游荡于江湖与社稷之中,时隐时现,没有稳固的社会地位。至于古人对于它们的态度,各个有别;但总体而言,“子不语怪力乱神”,如此名言多矣,不一而足。
《五行志》的重点,仅在记载灾异,以及引起灾异或受到影响的人和事,这决定了其中记载的人物大多是坏人或受害的人;反之,只要有一点名气的坏人,大都逃不出《五行志》编织的这张“历史法网”。这样一来,每一部史书会产生一个坏人的“排行榜”,整个二十五史还会产生一个“跨朝代的坏人排行榜”。谁是某一朝代最坏的人,谁是历朝历代最坏的人,都会跃然纸上。在《五行志》中谁出现的次数最多,谁“对应”的狂风暴雨、天塌地陷、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等灾异最多,就被认定为最坏的人。当然这只是《五行志》史官的评价,其结论存在局限性和人为的塑造。《五行志》批评最多的皇族,前三位是嬴政家族、王莽家族与杨坚家族,而在个体皇帝中,汉灵帝刘宏与北齐后主高纬被记载下的故事颇多。此外,还有四十余位女性被认定为害人者。她们以皇后、皇太后为主,也有贵妃、嫔妃,还有皇帝的乳母。自古男系社会,各个阶层女子的处境都容易陷入负面的境地,这些位居社会顶层的女人,她们或执掌朝政,或独霸后宫,而被历代史官称作一种社会灾异,列入《五行志》之中。
《五行志》记载的皇子,有七十余位,此中人物,大约有两类:一是受害者,其中多数为嫡长子,尤其是一些遭遇不幸的太子。再一是反叛者,这方面的人物众多,因为皇位只有一个,嫡长子位只有一个。更多的皇子,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都是潜在的储君,他们都有潜在的机会,但需要有耐性,还需要等待时机。如果稍不留神或时运不济,就会落入叛逆的境地。当然叛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还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之,从古至清历代王位之争,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进行着,而且选择接班人,始终是一件充满血腥气味的事。《五行志》中记载了许多皇室相残的故事,诸如汉代七王之乱、晋代八王之乱等等。正史记载,有一类篡逆者,即他们曾经在历史上“擅自”称帝称王。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史官并未承认他们的地位,称其为“伪政权”,因此归于篡逆一类。当朝者说他们篡逆,继任者也会说他们篡逆,“成者王侯,败者贼寇”,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其实“篡逆”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今人不能篡改已存的史书,但也不能全信史书的结论。史官撰写《五行志》时,将这些篡逆者归于社会灾异一类,他们称帝称王,不符合天意,正史的史官也不会把他们列入本纪,只会在列传或载记中附记,而且认为他们的行为,还会带来自然界的灾异。
在帝王文化中,年号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年号的产生,主要有三个依据:一是根据世间现象做的一些吉祥判断,比如出现龙、凤之类异物,故而得名。二是人文学理的判断,比如选取一些吉祥的辞章雅句。三是根据帝王本人的好恶。一个年号的使用,为当朝帝王带来福运还是厄运,却要看历代史官的考辨。根据评定结果的不同,史官会将它们或归类为祥瑞,或判定为不祥之兆。这些围绕年号做出的吉凶判断,以及引起的争论,被分门别类记录,《五行志》中记载的就是被认定为带来灾异的年号。班固建立《五行志》的初衷,是针对地上的灾异而言的。但在《洪范五行传》中,在五事之后,加入一个“皇之不极”,成为六事;其中又有“五行沴天”一项,这是说,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一并发生灾变时,五行就会对一些天象产生感应,导致“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的现象发生。为此,《汉书·五行志》在五行沴天的名下,记载了日食、日变、月变、星陨、星孛等天象的发生。这是古代社会对于天空的记忆,展现了他们的气象观念,这些如今能够用科学技术去解释探索的天文现象,对古代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来自上天的预示与警告。古代中国人用《五行志》所提供的图像来描述他们所理解的外部世界,先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方式中,蕴含了他们无穷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包含了他们对不可知的广阔世界的好奇、恐惧甚至向往,也注入了他们的道德观念、思想文化,这些都不是可以以“迷信”一言蔽之的。《五行志随笔》将这幅古代中国人的外部世界图景为读者缓缓铺陈开来,让我们拥有了一个通往他们精神世界的窗口。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往期回顾
风景的共振:艺术超越可见外表的多种道路
跟随文史大家杨庆存,探寻中国古代散文的奥妙
《泉州文库》新书三种:研究明末政治、清代理学及晚晴政治、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是否真的存在?
《论颜色》: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颜色现象学”
开年新书来了!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1月新书盘点
商务印书馆1月十大好书|《文叙之思》
商务印书馆1月十大好书|《图像学研究(修订本)》
21世纪的艺术教育该如何发展?
《哲学、现代性与知识论》:提供中西哲学交流互鉴新视角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和视域拓展》:发掘文学史实,重返历史现场
新书推荐|《他者的镜像》:以在华外籍留学生为镜像,从“他者”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