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把超越个别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联系,作为自己的研究视野
★ 2022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 2022搜狐文化好书 ★ 腾讯好书2022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好书 ★ 《晶报·深港书评》2022年度十大好书自荐 ★ 2022“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 2022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学术类) ★ 文汇读书编辑部2022年好书推荐 ★ 2022经济人读书会十大好书|全球历史类 ★ 中国青年报·2022年12月书单推荐 ★ 2022中华读书报11月推荐榜 ★ 2023头条精选好书 ★ 2022探照灯好书11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 ★ 2022华文好书11月榜单推荐 ★ 2022人文社科好书榜(第40期) ★ 2022绿茶书情10月好书榜
本期主要内容来自“葛兆光讲义系列”——《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一书,是葛兆光教授从亚洲史研究的角度,提出的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视野倡议。
葛兆光教授认为,亚洲史更重要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观察历史的角度,无非就是把任何大的中的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献,自觉地放在亚洲大背景下去研究,看看有没有更大的背景和视野。
当我们注意到战争、移民、贸易、宗教和语言等历史问题,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交错和影响,应当跨越国境、超越国家的历史联系,使用放大区域的历史研究方法。
如果能把这种超越个别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联系,作为自己的研究视野,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些过去孤立地研究某个国家、宗教、艺术和历史的时候,可能发现不了的线索和被遮盖了的现象。这种研究方法和历史视野,是葛兆光老师贯穿全书,想要给予博士生们的境界。
现在中国文史学界一方面,在关心社会上,中国的人文学科、文史领域,好像失去了回应公众提出问题的能力;好像有些文史领域的学者越来越技术化,变成了一个专业领域的从业员,已经对社会问题失去回应的能力了。另一方面,专业学术研究好像始终在一个格套里面,视野就那么宽,做的方法也就大同小异,大家都在一个固定模式里翻来覆去,仿佛复印式的生产学术。
第一,扩大研究的视野,把视野超越汉族中国,走向更宽的世界。 第二,将研究与国际学界接轨,进行对话。葛兆光老师用了一个很文学化的名字“揽镜自照”,即拿镜子来照自己,不是一面,而是用更多面镜子来认识自己。长期以来,我们太看重那个似乎跟我们完全不同的西方,将西方作为认识自己的唯一镜子。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尝试通过原来共享过一个文化传统,后来却分道扬镳的几个不同的周边文化群体,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自己,进入国际化的学术语境。 第三,掌握更加国际化的研究工具,即语言工具和概念工具。研究亚洲或东亚史,文献、历史、考古和语言是最需要强调的几样,没有更广泛的各国各族文献,谈不上研究,没有多脉络多线头的历史知识,是不可能把各种错综复杂的各区域历史连接起来,而没有多种语言工具,这种研究绝不可能深入。
最后,葛老师对于域外汉文文献予以充分强调,关注域外文献不仅可以看到东亚各国观察历史的不同立场、角度和观念,还可以恢复历史的细节,从“他者”/“异域”的眼睛里看到“我者”/“本土”所不注意的地方,更可发现本国文献中被忽视的历史。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
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葛兆光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点击图片可查看本系列简介
公众号
微博
书友会
哔哩哔哩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