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资产阶级|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T. J. 克拉克成名作兼艺术史研究代表作
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史学者之一,T.J.克拉克的名字对于中国学界而言不可谓不熟悉。不仅在艺术史方法的梳理中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运用到艺术史研究中绕不开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同时,在现代艺术批评领域,尤其是涉及对于格林伯格艺术批评理论的再批评,克拉克与迈克尔·弗雷德之间发生的论战也是现代艺术批评理论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
但是,国内学界除了极少数专业的研究者会去直接研读原文外,大多数人对T.J.克拉克的学术研究还存在阅读外文本身以及历史背景和理论理解的障碍。不过近年来克拉克著作陆续得到学界同仁的翻译和出版,为国内学者深入地了解他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提供了更多便利。
〔英〕T. J. 克拉克 著
赵炎 译
展示艺术社会史研究方法最初成型面貌的绝佳范例
尽管已经有学者对于从豪泽尔到克拉克的方法进行过探讨,但关于其中很多具体的操作细节探讨得却并不充分,有很多问题也没有得到充分关注。艺术社会史并不是想当然地将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与社会历史观念进行“自动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们在知道了这种方法之后有意进行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却往往是生硬、刻板和理想化的,在这中间其实是需要做大量细致的“证明”工作,通过一系列证据链构成合理的推理与论证,使这种关系能够真正地建立起来。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依赖大量的史料考据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对艺术史传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有深刻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有时候更需要有充分的跨越学科界限的学术想象力。只有当这些多重论证共同作用的时候,才能够将这种连接实现。所有这些究竟如何做到,通过细读《绝对的资产阶级》会对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和体会。
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磨坊主、他的儿子和驴子》,约1848—1859年,130×97厘米,格拉斯哥美术馆伯勒尔收藏
浓重的历史色彩、细致的画面分析和看似不经意的隐喻和象征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蛮族游牧部落追随阿提拉蹂躏意大利与艺术》,1838—1847年,油彩、蜡,735×110厘米,巴黎波旁宫图书馆
作者简介
T. J. 克拉克
英国艺术史家、作家。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后在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荣休教授。是“艺术社会史”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对艺术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著作有《绝对的资产阶级》《人民的形象》《现代生活的画像》《告别观念》《瞥见死神》等。
译者简介
赵炎
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世界美术》杂志编辑。致力于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和当代艺术批评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超现实的艺术批评:安德烈·布勒东与超现实主义艺术》《柏拉图的眼光:模仿与古希腊艺术》《林风眠》等。参与翻译的著作有《1985 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绿色律令》《视觉文化:图像与阐释》《1945 年以来的当代艺术指南》等。
目录一览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前 言
附 录 简明事记 缩写表 注 释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索 引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街垒很快被再现了出来。流行版画的制作者们在旧有的战斗场景中加上了一些石头和圆木,在其顶端画上了一大群人,于是街垒就完成了。这与其说是街垒,还不如说是舞台,它不是那种能够封锁道路和藏匿人的结构,甚至连舞台背景都算不上。而画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追随版画制作人的。街垒被描绘为散乱且被毁坏的,或者消失在某个角落之中。这是某种暗示,暗示着战士们站在上面战斗。唯有一件少见的作品是马奈绘制的(图2),当街垒的图像几乎绝迹之时,他描绘了巴黎公社,将其描绘为在人物身后一堵结实的墙,而这是因为他已经有一种样式了:在他的作品 《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Execution of Maximilian]中,他就在人物身后画了一堵墙,墙头还有人在观看,并把皇帝变成了一名巴黎公社的社员。无论如何,这是街垒场景的瞬间闪现,它从视觉的角落里走了出来:自1830年的狂野剧场以来,在40年的时间中,这已是一个消逝的世界。
部分书目简介:
哥特式建筑是石头的经院哲学:《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新书上市
范景中、戚印平译|潘诺夫斯基经典著作《图像学研究》全新修订本面世!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其他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