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国际钢铁行业监测报告——疫情影响逐步减弱 行业景气度不断回升

大公国际 2022-03-20



行业政策

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


【点评】近年来,我国通过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初显成效。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得到优化,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先进产能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鼓励传统煤钢企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部:不减打赢蓝天保卫战力度,222家钢企已启动超低排放改造


【点评】我国2019年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治理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更要巩固成果,钢企应该进一步推动自身环保改造。


新发债券

本期钢铁行业新发60只债券,主体级别以AAA为主。

债市波动

本期钢铁行业无债市异常波动。

债务到期

本期钢铁行业共计30只债券到期,到期偿还本金合计545.00亿元,其中,大公国际评级的“15首钢MTN002”、“17首钢E1”和“15沙钢MTN001”到期。

行业数据2020年二季度,钢铁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回升,钢材价格指数回升,钢铁企业产量增长,钢铁行业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小幅增长,利润水平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资产负债率水平保持稳定,景气程度较一季度回升。评级调整


本期内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长期信用级别下调;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信用级别上调。

一、行业政策


(一)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


2020年6月,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0〕901号)。通知中要求准确把握2020年去产能总体要求,全面巩固去产能成果,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办法,加强钢铁产能项目备案指导,促进钢铁项目落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用地、产业政策和产能置换等相关要求,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严肃查处各类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做好行业运行监测分析,维护行业平稳运行;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化发展,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发展电炉钢工艺;进一步推动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增强企业创新意识,为钢铁行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通过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总量性去产能任务已经全面完成,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初显成效。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得到优化,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上下游融合发展,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科技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先进产能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鼓励传统煤钢企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生态环境部:不减打赢蓝天保卫战力度,222家钢企已启动超低排放改造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5月15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决胜之年,我们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2019年,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刘炳江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大气治理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要实施重点治污工程,积极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NOx(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大重点行业VOCs和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控;全力推动“2+26”城市平原地区农村完成煤改清洁能源、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和大宗货物运输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等三大工程,既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国2019年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治理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更要巩固成果,不断推动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而2019年已有222家钢企启动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钢企应该进一步推动自身环保改造。


(三)河北省推进六大行业超低排放治理改善空气质量


根据专家评估,河北省工业企业一次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分别占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35%、61%、48%、58%,其中,六大行业的这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量88%、61%、78%、51%。围绕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河北制定出台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锅炉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标准,引导企业提升治污水平。截至2019年底,全省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改造项目分别完成331个、83个,推进火电行业深度治理项目116个。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立涛说,河北将从税收、排污权交易、差异化管控等方面支持企业污染深度治理,为企业营造良好治理环境;同时加强环保智慧平台建设,通过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企业运输门禁系统等,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源监管。


二、本期行业债券市场情况


(一)新发债券统计


本期钢铁行业新发60只债券,主体级别以AAA为主。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钢铁行业存续债券359只,存续债券余额合计5,427.02亿元,其中,中期票据157只,余额合计2,482.40亿元;短期融资债券87只,余额合计1,239.00亿元;公司债券78只,余额合计1,029.33亿元;企业债19只,余额合计264.00亿元;定向工具9只,余额合计88.50亿元;可交换债券5只,余额合计234.00亿元;可转换债券4只,余额合计89.80亿元。


本期钢铁行业新发60只债券,发行总额1,021.40亿元,债券期限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3年期、5年期和6年期,发行方式为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债主体共22家,主体信用级别均在AA及以上,其中AAA发债主体14家、AA+发债主体6家,AA发债主体2家;债券发行类别包括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可交换债。


(二)债市波动


本期钢铁行业债券市场无波动较大的债券。 


(三)债务到期情况


2020年4~6月,钢铁行业共计30只债券到期,到期偿还本金合计545.00亿元。到期债券中20只为短期融资债券,到期偿还量合计393.00亿元;7只中期票据,到期偿还量合计105.00亿元;2只企业债,到期偿还量合计11.00亿元;1只可交换债,到期偿还量合计36.00亿元。其中,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的“15首钢MTN002”、“17首钢E1”和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的“15沙钢MTN001”为大公国际评级,均已正常兑付。



三、本期行业情况


(一)行业数据


钢材价格方面,本期钢材价格指数不断回升,截至2020年6月末,钢材价格指数为103.01点,基本回升至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但是较去年同期下降6.44个百分点。2020年二季度我国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各主要用钢行业对钢材产品的需求有所回升,钢铁行业也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受此影响,钢材价格指数不断回升。


钢材库存方面,受复工复产影响,用钢企业需求回升,全国开放交通限制,本期钢材库存不断下降,截至2020年6月末,钢材社会库存为1,432.71万吨,较上季度末下降997.92万吨,但是整体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86.67万吨。


从原材料价格看,铁矿石价格环比有所增长,2020年4~6月的铁矿石价格指数在81.95美元/吨至106.55美元/吨之间波动。


铁矿石港口库存量方面,2020年4~6月,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量继续下降,6月末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量为10,782.00万吨,同比下降6.90%,环比下降7.81%,铁矿石库存去化加速,进口铁矿石平均库存可用天数为24天,环比小幅下降,总体来说钢铁行业原材料供给仍较为充足。


钢铁行业产量方面,钢企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恢复生产,行业产量环比大幅增加。2020年4~6月,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为26,887.90万吨,环比增长14.69%;钢材产量为33,739.00万吨,环比增加26.16%。



钢铁行业经营方面,2020年第二季度,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数量继续增加,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同比波动增长,实现利润总额约102.10亿元,同比增加82.65%,资产负债率小幅增长,6月末达到62.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小幅增加,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同比均有所下降,实现利润总额661.80亿元,同比减少35.07%,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6月末达到62.08%。6月末,钢铁PMI指数为49.30%,较上季度末大幅增长7.10个百分点。总的来说,2020年二季度钢铁行业整体景气程度较一季度有所回升。



(二)评级调整


本期钢铁行业中有两家企业级别被调整。其中,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长期信用评级于2020年6月23日由原来的AA-调低为A+;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信用评级于2020年6月24日由原来的AA调高为AA+,评级机构均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推荐阅读

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评价报告——南亚篇

大公国际:信用扩张边际减弱 货币政策强调精准适度

大公国际开展第三期“公司领导见面会”活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微信公众号(“大公国际”)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所有。未经大公国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汇编、修改、分发、转载、复制、传播、发表、许可、摘编、仿制)或许可他人使用本微信公众号中的所有内容。已经大公国际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公国际”。否则,大公国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涉及的所有观点、结论、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投资性建议或意见。对于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公众号发布、转载的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大公国际概不负责。


关于大公国际: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是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现有从事评级作业和研究的专业分析师150余人,其中95%具有证券从业资格,96%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成立26年来,大公国际独立研究制定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推动国内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先后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0多个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以26年来积累的评级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深耕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致力于金融科技与评级行业的深度融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独立、依法、合规开展评级业务,为投资者、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高附加值的评级服务,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