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国际零售行业监测报告——商品销售稳步回升,零售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大公国际 2022-03-20



行业政策

商务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点评】《指导意见》将有利于在疫情防控中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国内需求,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国家发改委:持续推进消费升级,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


【点评】虽然新冠疫情对消费零售领域造成很大冲击,但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我国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未来将采取各种方式促进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债券

截至2020年6月末,行业存续债券规模为1,704.94亿元。2020年4~6月,新发债券数量32只,发行总额284.60亿元。


债市波动

本期零售行业无债市异常波动。

债务到期

本期零售公司共计17只债券到期,到期偿还本金合计154.04亿元,其中,大公国际评级的零售企业到期债券2只,分别为“19供销SCP001”和“16恒信01”,到期规模分别为15.00亿元和2.50亿元。

行业数据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2020年1~6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0%,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CPI同比增长3.80%,增速同比增加1.60个百分点。


评级调整


本期零售企业的公开级别无调整。


一、行业政策


商务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4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提高站位加强谋划部署,推动复工复业提速扩面,促进城市消费回补升级,补齐乡村消费短板弱项,激活传统商品消费热点,着力恢复扩大服务消费,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消费,积极有序活跃消费市场,促进外贸出口产品内销,发挥政策资金促进效应,强化消费促进基础支撑等30项具体工作,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有效扩大居民消费,尽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奋力完成全年商务发展任务。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指导意见》将有利于在疫情防控中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国内需求,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国家发改委:持续推进消费升级,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


5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针对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以及下一步如何继续出台措施促进消费问题。国家发改委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一是大力推动商品消费优化升级。二是全面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三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四是积极扩大绿色健康节能环保消费。五是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网络布局建设。


虽然新冠疫情对消费零售领域造成很大冲击,但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我国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未来将采取各种方式促进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本期行业债券市场情况


(一)新发债券统计


本期新发行32只债券,共募集资金284.6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零售企业存续债券211只,存续债券余额合计为1,704.94亿元,以中长期债券为主。


本期零售企业新发行32只债券,发行总额为284.60亿元;发行债券类别为超短期融资券、一般中期票据、公司债券和定向工具,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债主体共17家,主体信用等级均在AA及以上,其中AAA级发债主体6家、AA+级发债主体5家、AA级发债主体6家。


(二)债市波动


本期债券市场无波动较大的零售行业债券。


(三)债务到期情况


2020年4~6月,零售企业共计17只债券到期,到期偿还本金合计154.04亿元。到期债券中超短期融资债券10只,偿还规模为119.00亿元;短期融资券1只,偿还规模为3.00亿元;公司债券2只,偿还规模为4.04亿元;定向工具4只,偿还规模为14.00亿元;私募债1只,偿还规模为14.00亿元。其中,大公国际评级的零售行业到期债券2只,分别为“19供销SCP001”和“16恒信01”,涉及主体分别为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恒信德龙实业有限公司,到期债券规模分别为15.00亿元和2.50亿元,均已正常兑付。



三、本期行业情况


(一)行业数据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20年1~6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0个百分点。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持续稳步回升。2020年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万亿元,同比下降1.80%,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累计收窄18.70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为3,262.40亿元,同比下降15.02%,降幅较5月收窄3.70个百分点,较3月收窄31.6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收入为3.03万亿元,同比下降0.20%,降幅较5月收窄0.60个百分点,较3月收窄11.80个百分点,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为2.99万亿元,同比下降1.00%,降幅较5月收窄2.50个百分点,较3月收窄14.60个百分点。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2020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增长3.80%,增速同比增加1.60个百分点,其中核心CPI基本稳定。2020年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20%,涨幅同比回落0.60个百分点,较2020年1~3月减少0.10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分月看,3月开始,CPI环比由正转负;4~6月,CPI环比分别下降0.90%、0.80%和0.10%,5月开始,CPI降幅开始收窄,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交通物流逐步恢复,6月份CPI环比下降0.10%,降幅较5月收窄0.70个百分点,较3月收窄1.10个百分点。


从居民可支配收入看,2020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00元,名义同比增长2.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下降1.30%,降幅较1~3月收窄2.6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0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下降2.00%,降幅较1~3月收窄1.9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0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下降1.00%,降幅较1~3月收窄3.70个百分点。



从线上零售来看,1~6月,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累计5.15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4.30%至4.35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2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8.80%和17.30%,穿类商品同比下降2.90%。



(二)评级调整


本期零售公司的公开级别无调整。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零售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监测周期:2020.04.01-2020.06.30          

大公国际工商部分析师   肖 尧  白迪      




推荐阅读

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评价报告——南亚篇

大公国际:信用扩张边际减弱 货币政策强调精准适度

大公国际开展第三期“公司领导见面会”活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微信公众号(“大公国际”)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所有。未经大公国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汇编、修改、分发、转载、复制、传播、发表、许可、摘编、仿制)或许可他人使用本微信公众号中的所有内容。已经大公国际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公国际”。否则,大公国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涉及的所有观点、结论、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投资性建议或意见。对于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公众号发布、转载的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大公国际概不负责。


关于大公国际: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是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现有从事评级作业和研究的专业分析师150余人,其中95%具有证券从业资格,96%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成立26年来,大公国际独立研究制定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推动国内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先后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0多个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以26年来积累的评级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深耕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致力于金融科技与评级行业的深度融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独立、依法、合规开展评级业务,为投资者、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高附加值的评级服务,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