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大年里的文化味儿|新刊推荐


新刊推荐


《教育家》杂志2020年1月刊第3期出刊了。


本期“聚集”栏目,我们聚集微小型幼儿园,尝试找到某些共性经验,用安全和质量来保障微小型幼儿园的规范和持久发展。


本期“思享”栏目,我们关注“传统文化进校园”,解析传统文化进校园缘何越“进”越“远”。


本期“封面人物”栏目,《教育家》记者采访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范崇嬿,她就时下颇受关注的儿童公益、儿童权利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本期起,《 教育家》开设“成长马拉松”栏目,携手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围绕父母的关注和困惑,普及相关知识, 滋养幼儿全面发展。


本期起,《教育家》开设“问教解惑”栏目,面向有疑问的园长和教师们,择取有普遍性的话题,邀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帮助园长和教师们理清思路,将模糊的知识逐步显性化,以获得专业上的成长。


今年,《 教育家》开设“ 海外连线”栏目,将邀请具有海外教育 教学或生活经验的学者和教师,分享其关于海外育儿的见闻与思索,通过他们的“ 第三只眼”,带我们跨越千里,以慧启智。


以上栏目欢迎来稿,栏目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字数不限,来稿主题处请注明投稿栏目。


更多详情,欢迎订阅了解。


目录目录


小而美的学期教育,如何落地

聚焦



自“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地区出台了鼓励微小型幼儿园发展的政策。一方面,小规模的办园形态受到更多来自主流的关注;另一方面,微小型幼儿园也面临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微小型幼儿园的发展,是幼有所育的题中之义,需要获得更多认知和支持。

如何确立微小型幼儿园的设定标准?怎样解决微小型幼儿园的内忧外困?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期“聚焦”,我们从地方实践出发,关注微小型幼儿园的现实与明天,通过诸多视角的发声,尝试找到某些共性经验,用安全和质量来保障微小型幼儿园的规范和持久发展。 

01


传统文化进校园,缘何越“ 进”越远 

思享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广泛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什么内容该进、应该怎么进,许多教师依旧并不清楚;教育内容良莠不齐、教育活动浅尝辄止等问题屡见不鲜。

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面对教师困惑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邀请专家学者予以分析、解答。希望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让传统文化更加入脑入心。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无疑是最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节日。本期杂志征集了不同地区的园所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的案例。




第二语言学习,越早越好吗 

成长起跑线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曾几何时,这是被一代父母奉为圭臬的教育信条。然而抢跑的恶果, 经年方才显现,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戒。人生是一场慢跑,重要的不是提前出发,而是积 蓄能量,耐力持久,才能步伐扎实,跑得更远。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养育理念的支持,如何听懂生命的密语?《教育家》带来“成长马拉松”栏目,围绕父母的关注和困惑,普及相关知识, 滋养幼儿全面发展。



本期“成长起跑线”,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郭桃梅,为大家解析如何更加科学、客观地认识第二语言学习。 

民办园普惠政策解读

时势



2019年3月,政协委员苏华向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交了《 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加快发展的提案》。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818号提案答复的函件中予以回应。理解民办学前教育举办者的焦虑、教育部的答复以及未来民办学前教育(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的政策环境,需要思考和弄清一些问题。
今年1月,《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出台刚好满一年。按照时间表实施的一年中,这项瞄准制约当前学前教育质量发展“腊子口”“娄山关”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那么一帆风顺。如何看待啃下这块硬骨头的重要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教授和她的团队进行了相关梳理。 

范崇嬿:播撒种子,让公益精神落地生根 
封面人物


中国的慈善事业由小到大,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前行,似根根丝线串联起慈善事业上的点点珠光,已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公益慈善的新风尚。长期以来,许多机构在筹款时注重讲故事、讲情怀、讲意义,却容易忽略慈善公益的程序正义和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近日,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范崇嬿接受了《 教育家》记者的专访,就时下颇受关注的儿童公益、儿童权利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弄不清扮演角色的幼儿,游戏水平很低吗 
问教解惑



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问。或许是某项活动开展的状况,或许是幼儿的一句话,或许是管理工作的难点……这些来源于一线的宝贵思考,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问教解惑”栏目,专门面向有疑问的园长和教师们——有疑惑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进步与提升的空间。我们会择取有普遍性的话题,邀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帮助园长和教师们理清思路,将模糊的知识逐步显性化,以获得专业上的成长。现对相关话题做出征集。要求:来稿字数不限,清晰细致描述困惑问题和产生困惑的情境即可。


本期“问教解惑”,《教育家》聚焦幼儿的游戏化水平。幼儿的游戏化水平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幼儿园的领导,看某个班幼儿游戏化水平的高低应当依据怎样的标准呢?面对幼儿园管理者的疑惑,我们邀请安徽师范大学的王成刚老师予以解答和点拨 。


为什么新西兰学前教育不适合“鸡娃”爸妈 
海外连线


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主张,强调心灵与体质的和谐发展,重视故事、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珍宝,是世界的未来。近些年,幼儿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崇尚的理念虽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都是相通的,即培育健康幼儿、奠基幸福人生。2020年,《教育家》“海外连线”栏目将邀请具有海外教育教学或生活经验的学者和教师,分享其关于海外育儿的见闻与思索。

本期“海外连线”,我们关注新西兰学前教育。近年来,新西兰教育因其“出色的成绩”也获得了世界各地关注的目光。 新西兰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实至名归,但也许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鸡娃”爸妈。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