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校共育,路在何方?|新刊推荐



新刊推荐

《教育家》杂志2020年1月刊第2期新鲜出炉!


本期《教育家》新开设“走进智慧教育”专栏,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探讨智慧教育发展与创新应用等,探究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融合的方式。


本期特别报道,我们聚焦家校合作的“缺位”与“越位”现象,探讨解决之道。


“寻找大国良师”栏目继续聚焦一线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教育人。


本期“声音”栏目聚焦大众关注的综合素质评价、“宪法进校园”等。


本期“封面人物”报道了带领学校走特色改革之路的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校长刘凯……




本期目录



欲知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家校合作:不“缺位”,也不“越位”

特别报道



探讨家校共育之路。



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然而,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却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边界不清、家长参与意识不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等问题,家校合作的“缺位”与“越位”现象严重。另外,合作内容过于简单、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过程功利化、流于形式等,也是家校合作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让人不由反思:在现代学校制度之下,家校合作的取向是什么?在家校合作中,家庭和学校各自应该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家校之间如何才能达成更有效的合作?围绕这些问题,本组报道着力探讨解决之道,希望能为家校寻找一条更有效的合作路径,以实现“最完备的社会教育”。
走进智慧教育专栏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进入全新的2.0时代。为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培育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列入“八大行动”,拉开了全国发展智慧教育2.0 的序幕。
本刊从2020年1月起开设“走进智慧教育”专栏,呈现智慧教育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请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 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参与对智慧教育发展与创新应用等内容的交流与探讨,共同推进科教融合,引领教育信息化风向,落实“因材施教”,托起“中国教育梦”。
综合素质评价:把育人目标落到实处是本意
声音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本意是什么?怎样让综合素质评价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如何避免形式主义,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公信力?针对这些各方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学勤。
寻找大国良师专栏
作为《教育家》杂志品牌栏目,“寻找大国良师”聚焦一线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教育人,记录他们动人的教育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彰显他们崇高的教育品格、博大的教育情怀。本期推出两位良师。




王辅成:2019年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之一、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


25载春秋、1500余场义务宣讲、40多万聆听者思想共鸣,八十高龄仍宣讲不辍;累计40余万元的爱心捐款,见证着这位老党员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从青年到老年,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他都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刘正国:“全国模范教师”、贵州省息烽县安清教学点校长。
今年是刘正国从事乡村教育的第32个年头。在偏僻边远的大山深处,他像一棵树,牢牢扎根于贫瘠的土地上,无声地守护着山里的孩子们,让他们有学可上、有书可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刘正国对山里孩子最大的期盼。
刘凯:教育路上,做主动出击的改革者
封面人物


创办于1991年的棠湖中学还不到30岁,很年轻,但成长迅速。建校3年成为四川省合格高中,5年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0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前正走在新课程改革实践前列。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棠湖中学“改革立校”的办学思路。 
回首近30年改革历程,2012年是重要节点。当时学校正值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领导班子却面临重大调整,急需敢于创新的带头人。初任校长的刘凯挑起学校改革重担,将差异教学融入特色办学,以生涯教育为学生未来奠基,进一步推行酝酿已久的“选课走班”改革,走出了棠湖特色改革之路。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