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众理解教师,为什么这么难?

黄硕 光明社教育家 2022-12-10




教育家 · 快评


近日,江西一教师以“当地政府每年发给公务员年终奖励性工资共计人均22万元,但中小学教师被排除在外”为由,多次向各级政府信访。此后,当地政府回应:“2020年已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总体目标”。


将此事推向舆论中心的,是一批诸如《引发各地公务员退钱的幕后“功臣”是谁?扒一扒被全网惦记的某老师!》的自媒体文章。该类文章将各地清理规范违规发放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的行为,与上文中老师的举动挂钩,于是有人对这名教师大加指责谩骂,更有人批评整个教师群体。“教师很轻松,不该提高待遇”“教师应取消寒暑假,和公务员一样”等言论一度甚嚣尘上。虽然持这类观点的人仍是少数,不过公众对教师群体的不理解乃至偏见,却真实存在。


不理解的根源是不了解。每个人都曾是学生,然而不做教师,就不能真正理解教师的辛苦。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比公务员或其他行业更辛苦,而是要看到教师工作有其复杂性。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赋秉性各不相同的儿童,进行的是一项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这是一项精细活,并非教好几节课就完事大吉。而教育教学外的事务性工作,也占据了教师很多精力和时间。这些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往往不为外人道也。


不理解是在舆论环境中产生的。应当说,有个别教师的所作所为挑战了师德底线,抹黑了教师群体,是为“害群之马”。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教师的失德行为极易挑动公众的神经,师德问题也屡屡成为舆论热点。教师群体庞大,一些缺乏育人责任心和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教师,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长此以往,不少人对教师职业的刻板印象越来越深,形成了对教师的高期许与低容忍。面对教师属于合理范围内的抱怨,乃至合法维护自身权益时,舆论场中或多或少会存在道德绑架的声音。


不理解也是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对教师的高关注和高期许,背后是教育内卷的焦虑情绪弥漫。人们对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折射出对打破阶层实现流动的渴望,教师站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被清晰地看见。


教师职业的另一特殊性是,工作业绩难以量化。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有政治、文化、经济等功能,核心在于育人,实现人的发展,其功效不能立竿见影,而要等到学生成人进入社会后,才会逐渐显现。分数容易量化,但只用分数来评价一位老师则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同时,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单方面依靠教师并不现实,这也是教师职业引起讨论的重要因素。


教育是良心活。一个高度负责的老师会积极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可能毁了学生的一生。给予教师良好的社会声誉,鼓励更多人从教,才能鼓励更多教师向“人类灵魂工程师”发展,这也是强调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的意义所在。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黄硕






开展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应保障教师的休息权!

“复读限令”为何浇不灭“再战”热情?

“躺平”的教师,是对教育现状的拷问

资源垄断、算法机械……论文查重何以防不住“小人”?

取消招收学术型硕士,专硕培养扛得起大旗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