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等级证书,为何变了味?

王木子 光明社教育家 2022-12-10




教育家 · 快评


近年来,随着艺术热的发酵,艺术考级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艺术考级,本是验证学生艺术学习水平、成果的辅助性工具,但随着艺术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张,考级也变了味道。不少家长一味追求证书,忽视对孩子基本艺术素养的培养,与之相应的,也诞生了许多以“保过”为承诺的培训机构,进一步搅乱考级考试。面对种种乱象,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甚至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调整或取消12岁以下青少年的艺术考级。


随着对美育理解的不断加深,多年来以“考级”为核心指标的艺术教育体系,似乎已经走到关键的分岔路口。一方面,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想法,考级人数随着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的扩大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从“艺术应试”“给钱拿证”等乱象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也认识到,等级证书就像一张漂亮而无用的装饰品,并不能代表证书拥有者的真实水平。


和学科知识考试不同,艺术考级除基本理论知识外,评判标准相当松弛。虽然在教材中会标明每个等级相应的要求,但实际通过与否,几乎全看当场考官点不点头。而这也造成很多培训机构为了保证通过率,吸纳更多生源,提前与考官甚至考试组织方打好招呼,胡乱给“过”的现象。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冲着证书而来,自然是全力备战考级,另一部分本来只想为孩子增添个兴趣爱好的家长,也抱着“学都学了,总要有点看得见的成果”的心态纷纷报名。


而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大背景下,艺术考级也难逃八股化。在有的机构,学生只需要练习考级时要用的曲目,熟悉特定的旋律、技法,至于对音乐的理解、曲目背后的故事、艺术表现力等则全然不在课堂教授的范围内。在很多内行人看来,考级对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提升并无益处,更不用说美学素养,只是肥了各色培训机构和教材出版商的钱袋。


艺术教育还需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级别不代表能力,十级证书也不是艺术学习的终点。如果不能培养对艺术真正的热爱与坚持,即使考再多的证书,也不过是书柜里多出几个漂亮的装饰,成为闲谈时一笔带过的话题。这样的美育,罔论优秀,离合格也尚且差十万八千里。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者 | 王木子
设计|朱强
统筹|周彩丽

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家》发起的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近日启幕。活动分为三部曲:


1.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2.出版《大国良师的样子》丛书

3.推选“大国良师”


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推选出10位“2022大国良师”,授予“大国良师”称号,每位“大国良师”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税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撰文,体裁为叙事散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实感人。文章择优刊发《教育家》杂志、《教育家》杂志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


参与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寻找大国良师”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申报表及“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需同步提交)。如仅参与“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不参与“寻找大国良师”活动),将文章发送至邮箱xzdgls_jyj@163.com,文章中注明学校、姓名、联系方式。










问卷鉴“自杀”,这事靠谱吗?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家长,你的孩子或许不是“娇气”
家长“一言不合就举报”,是爱子心切还是过度保护?
老师竟统计学生“领导子女”等身份,莫让教育公平成为纸上空谈!
《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亲自养育”!达不到条件的家庭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