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居民收入被重复抵押,经济双引擎的失速

Jason不跪 新西兰漫游记 2023-09-03

 
小黑屋关完了,小号继续聊“深刻”的经济数据。
之前说过,2012年劳动力转负之后,人口数量红利(外部获取全球化利润)无奈转化成人口债务红利(内部提前透支居民部门未来收入),并以此作为宏观的底层现金流,来扩张地方的隐性债务。
由此,形成了最近十年经济的双引擎——居民部门(债务)投资+地方部门(债务)投资。
其中,居民部门的债务,是以其未来收入为抵押;
地方部门的债务,是以项目经营+土地收入为抵押;当项目经营净收益向0趋近时,那么土地收入就变得非常重要。
而土地收入的扩张,又和居民部门的债务/收入比有关。
换句话说,居民部门的1份债务,在当期投资GDP模式里,并用作了2份。所以,一旦居民部门的债务增量无法保持高速增长,那么不但宏观会失去推动经济的引擎,微观也会落得资产额的重估损失+预期收入实际不达标。
甚至期房也交付不了。(但土地款地方已经收了,地方只能要求房产商保交楼,其实钱可能压在其他土地里)
这也是为什么基建回报率越来越低的原因(因为居民收入被重复抵押了)——

而居民债务增速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吗?
不可能。
所以注定这个把“慢钱”变成“快钱”的模式无法持续。
那么从2012年起到现在,居民部门+地方隐债部门一共贡献了多少债务增量呢?
我做了张表——

从2013-2022这10年里,“举债双侠”一共贡献了近114万亿!!!
这张图还对比了主力劳动人口规模从2016年开始下行(拖累经济增速),而2017年隐性债务增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15万亿(2013-2016年试图限制隐债增量,经济换挡+居民部门加量举债)。
同时也可以看到,随着主力劳动人口继续下滑,两个债务引擎失速会导致没有强力的逆周期手段。
今年是不是依稀有点这个意思?
把它放入到同期GDP数据对比——

双引擎债务/GDP比重一直在15%附近,但去年掉落至了10%下方。
间接影响了去年GDP的低增长(预计和今年两年平均为4%)。如果继续滑落,GDP的某些部分也要“蒸发”。
所以现在机构一直在“强烈建议”宏观对隐债进行置换,以保持“逆周期”投资的能力。
但如前所述,隐债实际上是“重复抵押”了居民部门的收入,所以即使现在把隐债的70万亿全部往上腾挪,在不修复居民收入现金流的前提下,只会再堆积新的债务存量。
以使得宏观杠杆率进入新的水平(延续疫情前趋势)——

新的水平一个后果是,债务评级会被下调。
惠誉之前下调了美债,就是这个逻辑,这周它也给出了对华的“债务兜底”预警——

这当然也会掣肘目前宏观的一些“债务置换”政策。
与Dailo同样本周的“建议”对比起来颇为有趣——

我依然觉得,比修复地方隐债举债能力更重要的是,修复居民收入现金流。
特别在这种“重复抵押”的模式里,居民收入增长1分,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会大得多。这比地方想尽办法包装项目来拿专项债补流动性窟窿,要靠谱得多(挤出效应)。
老盯着一样东西吃,对身体不是有益,反而有害。
 
掌控80%财富的2%人群注意,财产摸底要来了?
债务率低?不要被他们忽悠了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资讯/数据/研报/八卦/外部新闻)

每天不到1块2

 
另外,我开设了小红书,可能会偶尔发一点优惠券,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