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幼平“三辞外交部副部长”:一个传奇式人物,不愿干外交,却干了30年,创造了新中国多项外交第一(之四):将军大使王幼平

2017-09-07 书剑飘香 齐城剑侠

往期齐城剑侠公众号文章精选:

 战友们,网络不是净土,千万不要转发一些来路不明的视频和网络信息!

 二等功臣,杨长峰烈士(籍贯,山东滨州)的家人们,你们在哪?当年参战的梁盛春在找你们!

 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外交官,创造了新中国外交史上众多第一的人,将军大使王幼平(之一)周恩来钦点的外交大使

 震撼!抗日战争中,这里的马家亲兄弟,出现了八路军的三个司令员!

 抗美援朝的意义,仅仅是打败了美国(或者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吗?

 那个“小沈阳”,这几年去哪儿了?

 一个从来不讲感情的连长(之三)

 我的三连我的情(八)



在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历史上,有一批传奇式人物,他们托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谱写了20世纪中国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辉煌。

开国大将粟裕“三让司令”的故事家喻户晓,那是战争年代方便工作的需要。可是,将军大使王幼平,在外交战线硕果累累、功成名就,作为中国外交系统德高望重的元老,却三辞外交部副部长的任命。这,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官本位”思潮逐渐浓厚之时,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一让:1979512日,外交信使到达莫斯科。作为驻苏联大使的王幼平,获悉外交部正酝酿提名他担任副部长并率团参加中苏国家关系谈判时,大吃一惊,当即给中组部新、老部长胡耀邦和宋任穷各写一信,恳请中央和国务院不要任命。

他在信中强调说:“我不同意外交部的领导班子里再堆放老头。”王幼平恳请两位中央领导:“如能推掉,我将铭感不忘”。 
  当时我国还没有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于这年7月任命他为外交部副部长。9月,他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政府代表团进行中苏国家关系谈判。

二让:谈判结束后,1214日,王幼平回到北京,立即第二次致函中央和中组部部长宋任穷,请求中央同意他辞去副部长职务,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这时,他担任副部长才5个月。 
  三让:半年过去了,王幼平见他给中央写的信没有回音,又于1980716日第三次给中央写信,再次请求辞去副部长职务。他还认真地推荐了几位年轻同志。王幼平在信中请求党中央、国务院于815日他70岁生日时,批准他的要求。1980815日,中央批准了王幼平退居二线当顾问的要求。 

四世宫保坊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南村大街北端,青砖石灰砌成,历经400于年风雨,数次七级以上地震,屹立不倒。该牌坊为祭明王象乾及其父、祖父、曾祖父所立,因他们都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故名。

石匾额"四世宫保"四字传为明书法家董其昌书。 四世宫保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迄今已将近400年的历史。该坊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保卫明朝有功,经万历皇帝特许而建造的,以工艺精妙、古朴典雅而闻名遐迩。建坊时,王正在兵部任内,时年71岁。当时,曾追封其祖上三代,因此,该坊被称为"四世宫保"坊)


作为山东淄博桓台人的王幼平,从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东桓台一路走来,深受故乡明末清初宗师王象乾、王渔洋(王士禛)等传统文化的熏陶,把报国胸怀、反求诸己、淡漠名利看得高于一切。

他已经创造中国外交和人生的奇迹,从不愿干外交,到最后干了一辈子外交,为新中国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作用。

将军王幼平这个名字,已与新中国外交史紧紧连在一起的。

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也创造了历史。

194910月,开国大典的礼炮刚刚响过,中央点将从四个野战军选调一批兵团级干部充任驻外使节,他们是黄镇、耿飚、袁仲贤、韩念龙、王幼平、姬鹏飞、彭明治、谭希林、倪志亮、曹祥仁、冯铉。

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参加过长征,长期在军队从事政治领导工作的王幼平(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部代主任)从未想过会从事外交工作,他最大的愿望是参加国内建设或在部队工作。

接到调令后,王幼平找到第二野战军政委邓小平,表示不愿当大使,恳请批准他和军长张国华率18军进军西藏。

邓小平的回答很干脆:“晚啦!中央从我们部队调了三个大使,阎红彦、刘志坚和你。阎红彦提出不去,中央同意了。调三个去两个还可以,调三个去一个,不好交待。”王幼平只好执行命令,与其他各野战军调来的10位将军当了新中国第一批驻外使节。然而他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职位,每次回国休假、述职都要去中组部请求调动工作。

19584月,王幼平从第二任所——挪威离任回国。他下了最大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调动工作。


他向中组部帅孟奇副部长表示:“我不懂外文,不习惯国外的工作生活,坚决要求调动工作。”王幼平很动感情,坚定地表示:“即使到黄沙白草之间放牛牧马,我也不出国了。”

这一回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周恩来总理找王幼平谈话:“不会外文可以学习,调离外交部不行。”总理批准他离职学习两年外文。 
  王幼平只学了两个月,又被派往柬埔寨。19622月,他从柬埔寨离任回国后,谢绝了外交学院第一副院长、党委书记(副部级)的任命,坚决要求去基层锻炼,想以此转地方工作。

不料一年后又被派往古巴,继而先后被派往越南、马来西亚和苏联。 
  王幼平,不愿干外交却一干30年。

当他调动工作的要求一次次被组织上拒绝后,他又走上工作岗位,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这就是他,具有老一辈革命者可贵的思想品质和自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担任驻外大使期间,王幼平认真贯彻毛主席、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和中央的外交政策,把军事斗争的战略、策略和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灵活地运用到对外工作中,多次受到周总理、陈老总的肯定和表扬。


19523月,他作为中共代表出席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柬埔寨任大使期间,西哈努克亲王对王幼平的工作十分满意,授予他“友好合作大十字勋章”;

19611月,老挝局势动荡,王幼平奉周总理之命向处于困境的老挝王国民族团结政府首相富马亲王传话,为促使老方积极筹备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做出了重要努力;

19634月,刘少奇主席访问柬埔寨前夕,周总理派已从柬埔寨离任的王幼平重返金边执行特殊使命,保证了刘少奇访柬圆满成功;

19799月,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刚两个月的王幼平率团赴莫斯科参加中苏国家关系谈判。在斗争激烈的情况下,王幼平既坚持原则,又利用各种机会做了许多友好工作。 


王幼平(1910.08—1995.03),山东淄博桓台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宁都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师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军团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后任鲁西北抗日游击队第十支队、八路军先遣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政治部主任、代旅政委。1946年后,任冀鲁豫军区、豫皖苏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五兵团政治部代主任。建国后,历任驻罗马尼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顾问,中顾委委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