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怀疑就“曝光”,人人都是“偷拍狂”?
数九严冬的长沙火车站,一个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女子,突然对身旁不远的一个男子发飙。
她声称该男子用手机偷拍自己,非要检查他的手机内容。
男子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女子的要求,打开自己手机的相册和微信,任她查个底朝天。
其中有个刚拍的视频,画面显示的是火车站周围环境。
该女子指着那个视频,不依不饶地说:视频里不是有个女生吗?
男子再三解释:自己拍的是火车站,并未存心偷拍任何人。
那个女子甩给该男子一句:“你最好老实点!”扬长而去。
尤为过分的是,该女子在检查男子手机时,大概暗中开启了自己手机的摄像头,将上述过程全部偷拍下来。
她将此视频发到网上,呼吁防范偷拍;该男子的头像被公之于众,并未打码。
在该女子看来,恐怕每个男人都是“莫须有”的偷拍狂。
只要我怀疑你,你就有义务任由我检查;而且我可以偷拍你、“曝光”你——哪怕没有证据……
该女子无疑是个奇葩。
但仔细想想,与之类似的情况——也就是对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充满戒备心理,总怀疑有人想要伤害自己——在当今社会,可谓比比皆是。
针对于此,日本学者冈本真一郎,写了一本书:《恶意心理学》,颇值一读,发人深思。
书中谈到,人际信任度降低,甚至无端将身边的任何人,都先入为主地当成坏人,觉得他们随时可能在使坏、布局、设陷阱,这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通病。
在日本,一些早已成年的人,长期宅在家里,不工作、不学习,甚至连出去玩都不乐意。
其普遍动机之一,就是觉得有众多陌生人的家门外,仿佛随时充满莫名的危险。
在这里,我们不必过多复述书中列举的国外问题,不妨把目光转向我们身边。
一个与之如出一辙的典型情况是:
当你目睹一位陌生的老人当街摔倒,你会怎么做?
——按常理讲,只要自己并非极端的老弱病残,有救人的力量,就应该立刻将老人搀扶起来。
必要情况下,立刻送老人去医院,也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孟等先哲就教诲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和“人命关天”……
这些朴素的伦理,代代传承至今。
然而,此刻扪心自问:老人摔倒,你敢扶吗?
此前,不止一次,有人好心好意扶起当街摔倒的陌生老人。
结果被该老人,及其随后赶来的家属,反咬一口。
扶人者诬陷为撞人者,遭遇天价索赔,甚至可能真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尽管这种讹钱的败类,在任何社会,都必然是极少数,但包括你我在内,恐怕都已在某种程度上,将所有的老人,都视为潜在的讹诈犯。
看到陌生老人当街摔倒,第一反应恐怕就是“这大概是个圈套,我千万别上当”!
或者,即使上前扶起老人,也要先确定周围有摄像头,或者打开自己手机的摄像头。
以确保一旦被讹,能有足以自证清白的材料。
——几十年后,当我们步入晚年,恐怕也会被其他人,如此看待……
仔细想来,何其悲哀?!
那个怀疑别人偷拍自己的女生,对“嫌疑男子”不依不饶。
甚至在根本没有合理证据的前提下,依然将该男子在网上“曝光”。
根本不在乎该男子是否是冤枉的,更不顾他的隐私权、名誉权。
她坚持认为该男子确实偷拍了自己,确实是个坏人;
而她偷拍、曝光一个“坏人”,呼吁其他人谨防偷拍,哪怕引发再大争议,也自认为是打黑除恶的善举!
——这种心态,正如书中所言:
将每个涉嫌冒犯自己的人,都当成“毒蛇”一类。所谓冒犯,往往也并非事实,只是自己的猜疑。
面对“毒蛇”,除了恐惧,另一个常见反应,是极端的攻击性,正所谓“见蛇不打三分罪”。
如此“蛇眼看人”者,在我们这个社会,远不止那个女子。
一些家长,怀疑孩子教材的编者居心叵测,对其中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幅图,捕风捉影地进行审查。
尽管所有教材都经过了行业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但在这些家长眼里,不是某幅图涉嫌传播不利于少年儿童的不良思想,就是某段话“崇洋媚外”,大概受到境外势力操控……
这些家长格外热衷于举报,还觉得自己充满正义,是国家民族的忠诚卫士。
而这些举报,稍加思考,大都充满荒诞。
“这样的人多了,整个社会,都仿佛成了毒蛇林立的丛林,彼此之间随时充斥着杯弓蛇影的敌意,即使再和善、再老实,也难免无缘无故被他人像毒蛇一样‘狠狠咬一口’……”
书中的这番话,值得我们警惕。
有人也许会说:
“我与人为善,不乱怀疑他人。”
然而,书中慨叹道,在一个充满无端恶猜的社会,好人越发难做。
对陌生人打个招呼,现出个友善的笑容,都可能被对方视为心怀叵测的诈骗犯;
如果对方带着孩子,你就成了潜在的人贩子;如果对方是女性,你就被怀疑是性骚扰!
大家都不傻,在这样的社会,少一些对他人的温暖,就多一分自身的安全!
于是,人际之间的温度,越发接近冰点;相反,各种人际之间的猜疑,在不断增加、激化……
甚至,索性像那个一口咬定别人偷拍自己的女子那样,不惜肆意撒泼,“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一人偷拍我”,反而能够四处横行,无人敢管。
把自己变成青面獠牙、待人而噬的“恶鬼”,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这就导致全社会陷入了囚徒困境的怪圈,根本不是某些人凭借一己善心,就能轻易破解的。
为此,书中呼吁,要有相应的机制,不要让好人平白吃亏,对肆意撒泼示恶者,要予以惩戒。
试想,如果国内的民事赔偿金额,能够多一些,那个被无端曝光的男子,可以依法索赔,让心怀恶猜、无理取闹的女子,付出高额的代价。
这就能够对全社会产生警钟效应,促使类似的事件“急刹车”。
除了法律,社会还需要“软性机制”,包括营造与人为善的主流共识。
无论假装摔倒讹钱,还是捕风捉影的乱举报,也许,几个主流媒体的讽刺相声、小品,就足以引发全民深思,让这样做的人,付出最为深刻的代价:长久的声名扫地。
这就能够对社会风气,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社会乱象、人际信任度低,背后往往有个深层原因,那就是有关部门的缺乏作为、职责缺失。”
书中的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根本。
将来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好看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