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中国人学英语的方法大多都错了

浪潮工作室 浪潮工作室 2021-01-17


撰文 | 罗杰

出品 | 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英语,是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共同的噩梦。


这么多年过去,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换过了一轮又一轮。刚开始是笨拙地使用某教育机构的“乱序版”四六级书来背单词;再后来听人说背单词太笨了,要看美剧《老友记》来学习纯正英语;而现在,朋友圈又掀起了一股“100天读外刊学英语”的浪潮。


你敢说没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些?


但无奈的是,你,那个被英语纠缠了十几年的你,那个拼命想学好英语的你,无论换过多少次方法,似乎只能接受一个事实:学好英语的似乎总是别人。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都学不好英语?今天,我们想讨论一个你可能从未重视过、甚至从未听过的最底层原因:你从来没有真正地“听”过英语。


你将会看到:


1、语言,要分为声音和意义。你以为你学不好是“听不懂”,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听不清”;


2、勉强飘过英语四级,却要挑战《经济学人》和BBC常速新闻,这是非常糟糕的学习方式;


3、背单词也是如此。要想从根本上学好英语的听说读写,你该从语音感知开始训练。

你从来没“听”过英语


你一定看过这样的“大道理”:中国人学不好英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让人们把时间都花在了阅读和记单词上,荒废了听和说。


你也一定对这样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嗤之以鼻。我们都知道,听力是自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儿童时就学会了语言。但是,不是我们不想通过听来学习,只是我们确实听不懂,而且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效率更高。


2014年,山东高考。为了配合应试教育,大部分中国人的英语学习还是重读写轻听说 / 视觉中国


不过这些问题,或许是因为,你从来没有真正去“听”过英语。


我说的“听”,是将英语当做一串声音来听,而不是只听到意义。


你可以试试打开有道词典,输入“and”、“second”或者“bad”听一下它们的发音,听一听他们最后的尾音是“d”还是“t”?


大部分人应该能找出至少一个像“t”而非“d”的发音。这不是字典的错误,如果你看美剧,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不少美剧中的人发音也这样。再去试试“big”、“pig”和“leg”?


大部分中国人,无法稳定快速地辨别AB两组单词的读音差别。它们的差别在元音。很多老师会教导两者元音的差别在于长短,但这是错误的说法


语言,可以简单被分为语音和语义。大白话说就是:声音和意义。


拼音“mao”只是一串声音,这串声音还附带着意义,它指“猫”这种动物。鹦鹉能够“学会”发出“mao”,但是鹦鹉没法get到声音背后的意义。


Mishka,一只能发出“I love you”声音的哈士奇,但她绝不知道自己这串叫声是什么意思 / YouTube


相应地,我们可以把听到声音和意义,分为“听清”和“听懂”。一个英语母语者和你一起听一段英文,她听懂了,你没听懂。但其实,我们主观上只能发现听不懂,无法发现我们也听不清。


听力上“听不清”、“听不准”,又可以叫做语音感知缺陷,其中一部分,和四川人分不清“牛奶”和“流奶”类似。


这种缺陷并不是真的缺陷,是因为我们在婴儿时为了更好地学习母语,主动放弃了听清楚所有语言中音的能力。


研究表明,婴儿在6个月时,能听清楚所有语言的音;但是在6个月之后,婴儿的小脑袋会根据周围人的语音特点,慢慢专注母语的音,放弃对母语中没有的音的敏感性;到12个月左右,婴儿开始粗暴地把母语外说话的声音,当成母语里面的音对待。


《爸爸去哪儿2》中的萌娃们各个英语都贼溜,引得无数人羡慕。但其实培养双语宝宝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 《爸爸去哪儿2》截图


对母语学习,这是好的,节约了大脑资源;但对我们学习英语,就不是好消息了。


英文中,有很多音都是中文里没有,比如apple里的“a”的发音,head里“ea”的发音,ship里“i”的发音,thanks里“th”的发音,这些音,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听准过,都随意地用母语里的音来代替。

想象一下心算的过程


不过,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可能觉得,听不清、听不准,不过造成了我们说话有口音嘛。


但实际上,语音感知对语言学习太重要了。改进了这一点,就如同在RPG游戏的最开始,你就得到了加50%经验获得和50%掉宝率的附身符。


语音感知不好,刷再多的英语试题,也是事倍功半 / 视觉中国


为何如此,让我们隆重介绍两个概念:工作记忆认知负荷。


工作记忆,是一种短期的记忆,是一种特别特别短小的记忆能力。


直观的体会是做心算题。比如13 x7,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正常人,你应该会经历一个思考过程:70+21=91。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你其实做了3次运算,7x10、3x7和70+21。当你做第三次运算时,你必须提取前两次运算的结果,也就是说,做完前两次运算的时候,你把结果保存了起来。


那你存在了什么地方呢?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工作记忆,存在这个地方的东西,是你的大脑可以最快接近,而且可以反复把玩的东西。


工作记忆的特点是,很容易消失,不停有新的内容进来,只有很小的容量。在同一时刻,工作记忆这个房间能容纳东西在4-5个。


再试一下用91x22呢?不借助工具恐怕就有点难了。因为它要求的步凑更多,可能算到中间思路就断了,这其实是前面的计算结果在工作记忆里消退了 / 视觉中国


认知负荷,是从工作记忆衍生出的概念,看起来也十分直白易懂,工作记忆有“容量”限制,而认知负荷则指计算量有限。前面心算失败的例子,也可以看做是认知负荷过重,崩溃掉了。

“听清”比“听懂”更重要


你要问了,这两个概念和我们学英语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太大了。不管你在床上倒立着学英语,还是哈库拉玛塔塔在非洲大草原上边跑边学英语,在你的大脑里,只有一个地方在“学”英语,这就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位于外部刺激和长期记忆中间。工作记忆的的地位,就像是地铁的安检,不管门口有多少人,能进入大脑的只取决于安检员的速度 / 视觉中国


语言的理解和学习,可以看作把别人嘴里的声音信号变成大脑里面的“意义”,然后保存在长期记忆里的过程。这个过程,都必须由工作记忆这个操作台来经手。


我们听不听得清——也就是我们的语音感知,处于语言理解和学习的最前线。我们最先听到的不是意义,而是声音,这个声音需要做第一次处理才能进入下个步骤。


声音的处理速度、效率和质量,对后面的所有都至关重要。这就像你要玩游戏,要有一个好的鼠标和手柄一样,它在信号输入的第一线。


我们的大脑普遍存在“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两种信息加工模式,两种模式会互相帮助。所谓“以先富带动后富,后富促进先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虽然字序错误,但是我们仍然能看懂,这就是大脑从上至下的加工方式。不过这会浪费更多的大脑计算能力 / languagelog.com


这意味着,我们通过声音在脑子组建意义,同时意义也会帮助声音做判断,到底是哪个音。


既然这样,那不是在说,听不准不重要吗?


从上层来帮忙,不是没有代价的,而且从上至下的加工通常更消耗资源。认知负荷是有上限的。看似共同富裕机制,有点像是打土豪分田地。


某部分的认知问题,能被另一部分弥补。但是,整体上大脑的认知负荷增加了,从而影响整体认知表现。


做阅读的时候,如果有几个词你不认识,你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把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是,动用这种高级功能,会增加认知的负担。要是单词都很熟悉,你本可以阅读得更快,看得更轻松,而且对文章的意义理解也更深刻,不是吗?


打肿脸充胖子非要去读英语原文,看到的可能跟这个差不多 / ets.org


认知负荷重一般只会导致更累、更慢,任务磕磕碰碰也能完成。


但在听力那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听力对认知处理速度要求很高。声音一段一段袭来,然后消散,不及时处理就跟不上节奏。所以我们觉得听力快、听力累、听力困、听不懂。即使感觉听懂了,也难以做进一步思考。


如果你连英语四级的听力都感到吃力,还偏要无字幕嗑《纸牌屋》这类的美剧练听力,那你只会越听越困,越听越迷糊 / 《纸牌屋第六季》剧照


减轻认知负担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当太多的地方需要去“费力”,自然无法集中利用认知资源到需要学习的东西上去。


英语学习者应该进行语音感知训练,理由之一就在于它处于语言学习的底层,第二就是在于为了释放认知资源到更高级的活动上去。

学英语,该从基础语音打起


当然,语音感知并不是大力丸,吃下去了,英语学习的问题就全解决了,我更喜欢的一个比喻是打篮球。


语音感知能力就像是运球、过人、跑位等基本能力,语义的能力就是投篮,我们听力上遇到了问题,就像是比赛投篮命中率低,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投篮有问题。


但是比赛时我们需要从后场把球带到前场,还需要躲过防守人员。如果总是被封到脸上才投篮,中场就投篮,或者频频被断球,这个时候,应该先练运球的基本功,而不是苦练中场投篮技术。


要是说到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背单词,语音感知的影响会更直接了当一点。对英语的语音感知能力问题,会影响我们的语音短期记忆能力。


山东青岛,四六级考场外一名考生在抓紧最后时间背单词。总觉得背单词困难,可能是你的语音感知不够好 / 视觉中国


而语音短期记忆是新词汇学习的核心机制。


语音短期记忆是工作记忆的一个下属部门。它用于保存一串纯粹声音。下面这个小的实验,可以帮大家直观地感受一下。下面会有8个数字,当看完之后,看到“开始”时,请离开屏幕10秒钟,再回来阅读。


1,3,7,5,4,6,8,1


开始


回来了吗?请尝试回忆一下这串数字。成功了吗?


为了记住这串数字,大多数人会采取默念的方式。记忆这串数字和“意义”没有关系,大脑只是不断地循环播放这串数字的声音,这和记忆“橘子,苹果,馒头,自行车”这种包含意义的东西不一样。


像这样不依赖于任何的意义、纯粹保持声音的能力,十分珍贵,也十分的脆弱。


珍贵,是因为我们人类只能保持1.6秒到3秒左右长的无意义声音,请不要去尝试瞬间住“129203040839039899879”。


脆弱,是因为——刚才那8位数是什么来着?


是因为这个声音会很快衰退,为了维持听到声音,我们脑中的小喇叭会重播一次,然后脑中的小话筒又接收一次,再重播一次,就依赖如此没有想象力地复读复读再复读将声音长久保持。所以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做:语音循环(Phonological Loop)。

       

2003年,开学前夕,带孩子选购复读机的家长。我们脑子里的小喇叭,就跟曾经热卖的复读机差不多 / 视觉中国


这是大脑专门用来学习新词汇的模块。语音短期记忆能力越强的人,学习新单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


这方面的实证证据相当充足。


一个语音短期记忆能力严重受损的病人,他在听力和说话上的表现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几乎没有学习新词汇的能力。


同时,在正常儿童的母语学习、二语学习,以及成年人语言学习的研究中,语音短期记忆都能显著预测词汇学习能力。而且通过对儿童母语的学习的研究,可以证实其因果性。


2011年,一年一度的斯科利普斯拼字大赛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一些选手透露,拼好单词的小秘密就是靠语音记忆 / 视觉中国


对中国人学英语的实证研究也显示,那些语音短期记忆能力好的人,英语的词汇学习能力也越强。

总结


我们以背单词为例,简化的说,单词就是声音和意义,学习一个新词,就像是在工作记忆这个工作平台上,把声音和意义打包成一个包裹,然后送入长期记忆。

       

单词是声音加意义,没有稳定声音标签,意义又怎么黏得稳呢? / 视觉中国


声音保持能力越高,可加工的余地就大。而声音消逝得快,就是越不稳定的“标本”,自然难以记住。


说了这么多语音感知的重要性,那语音感知是可以训练的吗?


让人欣慰的是,这是可以训练的,“最小对立体”训练是其中一种方式。


日本人无法分清楚英语中的/r/和/l/,他们分不清rock和lock之间的差别。研究表明,通过“最小音位对比训练”,成年人也能在语言感知上有所改进。


即便日本人会把Christmas念成“克里丝麻丝”,但是经过“最小音位对比训练”他们还是有救的 / 《失恋巧克力职人》剧照


市面上也有这样的免费语音训练软件,叫做angel sound,有PC和iOS两个版本。它原本是为了英语母语听力障碍人士设计的。


我们不是在打广告,这款软件由Emily Shannon Fu基金会赞助,是一款纯公益性质软件。其中包含了非常完整的元音和辅音的“最小对立体”训练,而且使用了男女老少不同人的声音,以及可以增加噪音来辅助练习。一般中国学生的弱项在元音的辨别和尾部辅音的辨别上,可以专门选择此项进行训练。


本文作者系前英语培训机构内容主管,有过诸多成功经验。


为了给浪潮工作室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英语学习内容,我们准备了一份读者问卷调查,邀请读者朋友回答。我们将选出大家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与需求,在未来推出更多与英语学习有关的内容,帮助大家解决十几年来的英语学习困难。


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参与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Baddeley, A., Gathercole, S., & Papagno, C. (1998). The phonological loop as a language learning devi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05(1), 158.

[2]Bradlow, A. R., Pisoni, D. B., Akahane-Yamada, R., & Tohkura, Y. I. (1997). Training Japanese listeners to identify English/r/and/l: IV. Some effects of perceptual learning on speech production.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1(4), 2299-2310.

[3]Cheng, X., Fan, Z., & Zhou, Z. (2014). 英语新词学习认知机制的研究进展——语音工作记忆还是语音敏感性?

[4]Hamada, M., & Koda, K. (2011). The role of the phonologicalloop in English word learning: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ESL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40(2), 75-92.

[5]Martin, K. I., & Ellis, N. C. (2012). The roles of phonological short-term memory and working memory in L2 grammar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4(3), 379-413.

[6]Wen, Z. E., Mota, M. B., & McNeill, A. Working memor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7]Riches, D. (2008). Phonological familiarity and short-term verbal memory: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FL). 成城大学社会イノベーション研究, 3(1), 91-111.

[8]陈士法, 崔涛涛, & 罗小姝. (2016). 国内外语界工作记忆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 20 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9]周玉凤, & 李荣宝. (2013).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短时记忆与词汇习得关系的实证研究. 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48-154.

[10]为了阅读方便,本文未严格区分“声音”和“语音”;部分阐述中使用语音感知一词比通常更宽泛,更接近语音熟悉性或语音意识的包括的范围。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星标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