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报恶新闻 || “真”的信息,有时却不“善”

以善为美 2023-06-25

这次全民抗疫、全球抗疫中,众多媒体作出了伟大而卓越的贡献。首先向奋斗于一线、忠于职守的媒体工作者们致敬!

然后,想作一点小提醒:关于新闻的善。

新闻的真,在中外各国制定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里,无一例外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找到一些技术性的保障手段和指标,如检验信息源、提供新闻背景、不同信息的平衡......比如:⬇️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条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15/c_1125348618.htm

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职业道德规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Codes of Ethics)⬇️( Seek Truth and Report It

https://www.spj.org/ethicscode.asp


新闻的“善”,这个话题,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已经定出的“准则”。

汉语的“善”,通常只有字的释义,很少把它归到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的范畴,即作为道德、价值观层面的解读。实际上,它还是中、日、韩共同使用的表意概念。

新闻的“善”,是新闻道德、价值观层面的一个概念。新闻的“善”,包含着人性中的积极面,是同情心、同理心,是对人类的爱、关怀和悲悯。

人类或许真的非常自私,但是他的天性里还明显存在一些特质,让其关注他人的命运,甚至为他人的幸福而感到满足。这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先于其《国富论》的《道德情操论》中写下的。

人类共情的能力,深深根植于人类本性之中,可以使人类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灵长类动物是懂得换位思考和共情的。经过漫漫的历史变迁,人天性中能够对另一个人的感情感同身受;人能够调整彼此的步调、使人与人凝聚在一起;人类能够关怀弱者,可以为他人的痛苦而痛苦,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人类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自然灾难,是因为能够团结异族、共同应对。


有些报道,看着很“真”,但是让人“很不舒服”,常常是因为缺少了人性--缺少同情心、同理心,即缺少“善”。

案例1:

这两天许多人为广西援鄂医疗队小梁护士的倒下,而垂泪痛惜不已......

小梁护士从病房出来后,倒在半污染区,经抢救后恢复心跳呼吸,但是大脑被损害,尚未恢复意识(脑死亡)。有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张照片:

文字中说:了解到梁XX的家庭境况困难,3月13日,X县民政局给她的家庭发放了5万元的临时救助金,收到救助金的父亲梁XX热泪盈眶,心绪难宁。

请允许我把那些明确的指称用X代替。后文还有小梁家是“当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写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理,去描写这位几乎失去爱女的父亲,因为收到救助金而热泪盈眶?

这张照片是谁布置后拍下的?竖个大红牌子写明慰问金额,拍照宣传、昭告天下,很人性吧?(如果是摆拍,那就失“真”)

一篇报道、一篇文字,基本的人性总要守住!没有了善,就只有了那些不讲人性的“流量”收割了!

“善”报新闻,是要媒体和从业者将对人的关怀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养。


案例2:


这张图的意义表达非常清晰、信息量饱满。标题的意思,也是准确无误的,是的,准确无误!

所以一些朋友反问: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里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但是这里的问题,是难以用指标来衡量的。所以它成了一种“感觉”:

有人问:这是一场比赛?

有人说:搞得像比赛,用“反超”真的太不恰当。

有人说:像是看奥运会金牌榜那种感觉...

有人说:就差搁两个字:喜报!/喜大普奔

有人说:专门查了一下“反超”的词性...

有人说:是军事竞赛吗?谁要拿第一名吗?

有人说:读出了灿烂心情,还有一点幸灾乐祸。

有人说:这心态......多少家破人亡的灾难,没有赢家啊!

有人说:精致利己,缺少了人本、关爱和同情。

有人问: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如何跨越到?


这个简短的标题,并没有失真,但是......新闻业本身,无论从宗旨还是从规范,它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它是需要人文关怀的。这一点,其实上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第一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之3.保持人民情怀,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呼声.....也是提到的。

荷兰著名生态学家和动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行为学教授弗朗斯·德瓦尔曾在《共情时代》里写道:当我们从生物性的角度评判社会问题,我们往往基于人类自私的属性;但我们不该忘记,人类天性中同时有另一些特质,将人与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这和其他动物群体中的凝聚力并无二致。动物也会同人一样,调整彼此的步调,协调彼此的行为,关怀弱者,帮助他人。

人类文明中作用于个体最深的,当是人本,以人为本--对“人”个体的尊重,其它权力等社会资源对“人”亦不可凌驾。

通常所说的“人性”,即指同情心与同理心。要“善”报新闻,就要媒体和从业者具备这样的同情心与同理心。


案例3 (选在此,不是因为新闻报道,而是因为事件的人道精神、人文关怀)

今天看到有一位复旦的才俊转发了一则信息:

日本东京大学的毕业仪式上,来自武汉的学生将代表毕业生发言

为防止新冠病毒扩大感染,东京大学3030位毕业生只有13人参加毕业仪式,即每个学部派一个代表参加。最重要的毕业生代表发言,东大没有选择本国学生,而选择了来自中国武汉的学生代表郑翌发言。

转发的信息里说:东大以其最自豪的医学部,由一个中国学生作代表,意义非凡!这不仅是破天荒,更是表达了尊重、反歧视、平等和人性。

东京大学表示,通过这一举动,反对最近明显抬头的"本国优先"思维,促进跨国跨区域的医疗合作对话。


今天的报道,全球有195个国家出现了新冠病毒疫情,人数超过了41万,死亡人数超过了1.8万。如此令人悲痛的灾难面前,那些不善的新闻、言语和借此发挥的投机行为,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都不是人道的!

灾难真的是考验人性、考验人品、考验专业品质的一个悲惨的实验场。


人类凭借本能、本性,能够彼此相连、互相理解、设身处地并感同身受。

正如弗朗斯·德瓦尔据说的:

但愿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能让人类生存其中的所有社会变得更加美好。(附一段美好的艺术 视频)


附今日人类疫情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