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青随笔 | 禅月三日白,风吹一叶秋——“谷雨”日记(四)

匡洁 青青子衿j 2022-09-24



乙亥年农历十月,月儿最圆的三天,寄居于中岳嵩山下一孔小小窑洞里,茶禅一味,忘却尘缘,观山赏月,转瞬即过,今天已是告别山村的日子。
 
日记写到上一篇本该收尾了,却忽然对标题不满起来,如是“禅月三夜白,风吹一树秋”岂不更合意?今秋对我来说最深的意像便是“谷雨”一侧这棵“哗啦啦”的大杨树,三天前它拍手迎来我,如今它又在拍手相送了。可惜文如覆水,已不能收,我的文字通常只是一段感念自然流于笔端,少对文字雕琢、推敲,唯恐失了本色,不免留些遗憾。

 


前两日朗朗晴空,虽有风,却不甚凉。昨天降温,云,从四下的山后“堆”上来,由轻薄似纱渐次浓重。晚上就寝前,门前望天,担心最后一夜明月不照面了。丑时将过,起身夜观,月仍在云未收,不知月走还是云动,云与月不断变幻着方位,倒觉得比朗月晴空平添几分俏皮。只是气温愈发低了,衣服都裹在身上,还是难挡夜寒,只坐了半小时的样子就冻回屋里了。



早起,东西收拾停当,拿着特意留下的两只红苹果去早餐,谢过餐厅师傅。菜园里很多菜,早餐却未见于餐桌,昨天向师傅自荐,如炸萝卜丸子俺可前来帮厨。师傅笑而不答,早餐只是原样。饭后回屋定了闹钟提醒截房,又来露台上享受最后一段读书时光。
 
忽听有人叫门,下来看时却是昨天菜园里遇到的女人,她说陆师傅请茶。我便带上门跟着她一路到了第一次前来得了字的房间,如今它是禅心居当家人陆海龙师傅的接待室。这两天闲逛时,看了好,也看了不够好——村里的垃圾管理没跟上,习惯性地查看了几处垃圾桶,都是杂七杂八的一桶,工地上的物料能用的不用的,也都混杂一起。在村里小咖啡屋闲坐一回,和工作人员聊起这个,她们说想垃圾分类来着,但不知怎么弄,从哪里下手。打听得陆师傅常住村里,于是就传过话去,说如得便愿见面聊聊。昨天参观其他客房时问起陆师傅,陪同的服务员说:这两天早餐他就坐你对面呀。哦?这位给了这个小山村第二次生命的男神,却是有缘相见一时无缘相识呢。



见我进来,陆师傅起身相迎,装束及神情都是出家人模样。看过介绍他的小资料,有说他出家还俗的,也有说在家居士的,总之是佛缘很深的人。我们简单寒暄过,才知道引我来的女人是这里的总管张老师。
 
落座后陆师傅边说话边娴熟地摆弄着一套考究的茶具,少时一杯色味上乘的红茶递了过来。我忙接过,恭听陆师傅讲解佛理,应是他佛堂内外,半生悟得。渐渐话题放开,说及禅心居的发展,我也没客气,结合看到情况,给他们一些建议。陆师傅听的很认真,谈到具体事他起身和张老师打了招呼,带我到村子里一边介绍情况一边交流想法。禅心居已是本地区自然村落成功修复的样板,如能秉持更高的发展理念,着眼于环境友好的生活范型重建,着眼于生态保护与永续发展,她会成为郑州周边更加闪光的一张生态名片。



看看时候不早,辞别陆师傅,回房上下检点了一遍,房间里除了被褥盖过,茶具用过,其他一概未动,包括垃圾篓。三天吃的水果皮都进了户外植被,屋子恢复到进来时的模样,行李箱也空了,轻松拎下来,关上门前去截房。办过手续,坐在前台的一窗阳光里,打开微信,把离开“谷雨”时随手拍的一组照片发到朋友圈——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关上门不留下一片垃圾




网约的顺风车要下午三点来,空出的一段时间闲闲地转到阅览室看了会子书,又信步走到梅园。这片梅开花的样子我还记得,2016年春为春野活动前来踩点时,梅开正好,红似朝霞白若雪,美不胜收。如今已是晚秋时节,梅叶尚未凋落,枝头却已在绣苞,悄悄地透露着来年的春消息。一簇簇黑色的梅种煞是惹眼,我这“种子控”哪肯放过,进园这棵那棵采了一些,堆在小径旁一处石板上,一个个捏开把种子倒出来。新梅种呈锗红色,芸豆一半大小,剥完包进手帕里,小心收起,一片梅林,一树梅花已随之开在心间了。



梅林往南便是那片菜园了,已和张老师打过招呼,采一把红薯叶回去煮面。她笑言:菜园里的菜你看中什么尽管采。取出随身带的旧塑料袋,先采了薯叶,又采了些木耳菜和油麦菜。风大,也很凉,又怎敌菜园采摘的快乐呢?青山下,田野中,有屋有菜园的日子才是踏实的生活哟。
 
三点多,顺风车如约来到,车上还是我一位乘客。顺风车是继共享单车后远途交通资源的共享方式,自入夏开始使用以来更放下学车的心,节日去看母亲,再也不为托托发愁了,放进包里携女探母十分便当。来时约的车迟到了,正要电话联系车到了,偌大一个越野车司机外只我一人。问师傅是出差顺道捎上的我吗?他说不是,原准备带家人到登封玩,不料夜里女儿发烧了,便决定单独送我一趟,让我好不过意。我是不多话的人,坐顺风车的时却愿意和师傅聊聊,车主的职业五花八门,从公司老总、上班族到自由职业者,一路聊去总能了解一些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信息,瞥一眼社会不同层面的世相众生。端午前回家第一次用车,与司机的一席聊,聊出了一篇“船民公社”。



华灯初放时车进了郑州市,路没大堵顺利到家。稍歇片刻拿一把新鲜红薯叶下了碗面,饭后静静地坐在蒲草垫上,回想这三天经历已如过眼梦境。三天前从这里出发,三天后又回到这里,如同生命随手划下一个小圆。整个生命旅程何尝不是一个大圆呢?我们一无所有地来,又一无所有地走,这一条生命轨迹上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何意义呢?只是来过,这样的存在便是生命的意义吗?
 
细想来“意义”这个词本身就充满虚无与不确定性,何为“意义”有人说得清楚吗?而我却一直在寻找本身充满疑点的“意义”,用繁复的事件去“充实”了无实在的意义是不是很蠢呢?本质上不也是一种逃避吗?逃避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与“空”。
 
山居的三日,放下尘缘,只是面对自我,面对贤者智慧,面对生命的空境,让我对生命有了另一层面的了悟。说到底,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内在决定外在。只是向外看追逐问题,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静下来,向内看,看看内心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一个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也许是更根本的途径。一部《金刚经》只说一句话:“善护念”,与山居品读中的圣贤智慧如出一辙。
 
也许,这是一个拐点:
 
以往,我用我的问题发现世界的问题,
而后,我用我的美好看到世界的美好。

全篇完



作者 & 编辑 & 照片 匡洁(桑青青)


延伸阅读

青青随笔 | 禅月三日白,风吹一叶秋——“谷雨”日记(一)

青青随笔 | 禅月三日白,风吹一叶秋(二)

青青随笔 | 禅月三日白,风吹一叶秋——“谷雨”日记(三)

青青随笔 | 端午拾零之一:“船民公社”

青青观点| 守常的力量——另眼看“新冠毒”疫情



                       欢迎关注“青青子衿j”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