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肆虐,闭门思过
导读
自爱不是自恋,而是自敬、自尊、自强。人之为人,不能只停留在追求吃喝玩乐,满足感官享受的生活,那是动物生存状态,而要有更高的道德精神追求,实现身心和谐。身心和谐就是要懂得自爱。正当大家喜迎庚子春节之际,一场史无前例的病毒爆发,迅猛蔓延各地。我们祈祷已经生病了的既来之则安之,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们期望还没有生病的人们正好闭门思过,进行一次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全面反思,洗心革面。
《论语·学而篇》孔子的学生曾子让人们“三省吾身”,孔子要求人们“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里仁》);《大学》、《中庸》提出了“慎独”的修养方法;孟子把“内省”称为“存心”,提出了存心、养性、寡欲等修养方法;宋明理学家还推导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如主敬、集义、克己、改过等。今天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道德沦落;世道纷纭,追名逐利,很多人去真我,只知道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本心真性,丢失了自我反思的优秀传统。如何反思?
第一,如何看待我们自身?《孝经·圣治章》引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里的“性”字,是“生”的意思。人在天地之间于其他万物比较起来是最为尊贵的。《荀子·王制》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用层层递进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在天地万物中人为什么最为贵,是因为人有道德礼义。人无道德礼义,便与禽兽无异。人的尊贵性体现为人是一个身心合一,即肉体生命和道德生命合一,形体和精神合一。所以,人之为人,不能只停留在追求吃喝玩乐,满足感官享受的生活,那是动物生存状态,而要有更高的道德精神追求,实现身心和谐。身心和谐就是要懂得自爱。孔子提出了“仁者寿”,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仁者,怀有仁爱之心,胸怀宽广,心平气和,身体健康,这样的人会活得长寿。人要具有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这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是养生的基础,是长寿的秘诀。《大学》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这里的“德润身”中的“德”是指“仁德”,一个具有“仁德”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心灵广大宽平,因而体常舒泰。汉代杨雄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 人必须先自爱,而后别人才会爱他;人必须先自敬,而后别人才会敬他。自爱是仁的极致,自敬是礼的极致。世界上没有不自爱、自敬,而能够被别人爱和敬的人。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是关爱他人的必要前提。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不会对他人产生友好行为。丧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的人,也常常对别人采取损害的行为。当然,自爱不是自恋,而是自敬、自尊、自强。
第二,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对待父母长辈讲孝道。孝被认为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是“德之本”、“仁之实”、“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的起源很早,古代圣王之一大舜就是一位大孝子,后来被作为《二十四孝》之首。《诗经·小雅》就有这样动人的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多的便是父母。孝的源泉是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最朴素、最自然的感情。再就是讲悌道。“悌”就是要敬爱兄长,其实也包括了姊妹之间。中国古代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同宗共源,血脉相连,古人有鉴于彼此的血缘之亲而比喻为手足同胞。传统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教育兄弟姊妹间共同努力营造互助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孔子要求做到“兄弟怡怡”(《论语·子路》),即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孝和悌经常连在一起:“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还有,夫妇是组成家庭的基本条件,夫妇要维持长久,一个家庭才能得以维持。夫妇感情是特别的一种感情,青年男女从陌生到相识到成为一家人,相亲相伴随一生全赖感情和道德维系。夫妇之间如果没有特别的感情维系其间,轻则吵架打架,重则动辄离婚,就会造成家庭的分崩离析,父母孝道不能尽,子女教养不能行,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每一个人处理好了这三重关系,一个家庭就会和谐和睦,家和万事兴。
第三,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一个人走到社会上怎么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孔子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途径、方法与准则,如孔子学生子张向孔子请教怎么实践仁道。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德,就可以说成仁了!”“请问五德是什么?”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就不侮慢,宽就得民众,信就别人信任他,敏就有功效,惠就足以使唤人。”这里的五个方面都是怎么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些重要修养。孔子还提出对人要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内修的外见,言行举止,态度风范,都植根于内在心性的修养,需要长期的积淀和修行。这样就能够使人信任、敬爱,乐于与你交接,你就能获得人们的信任、支持和帮助,从而事半功倍。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律”是忠恕之道。《论语·颜渊》记载仲弓问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施加于别人,就是所谓“恕”《论语·雍也》载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自己要立身于社会,也要使别人立身于社会,自己要通达于社会,也要使别人通达于社会,能以自身理解别人,这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这就是所谓“忠”。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实行仁的方法。当危机来临时,很多人出于自保,会有本能反应,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但不能为了自己而不管他人,甚至以邻为壑,落石下井,断桥挖路,辱骂驱赶。我们可以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善待他人,解救、帮助遭难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甘苦,共患难,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第四,如何处理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孔子对自然界的生命充满了怜悯之情。《论语·述而》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用杆而不用网捕,射鸟不射巢中的鸟,这就充分体现了孔子爱物及取物有节的思想。《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载孔子家的一条看门狗死了,孔子让他的学生子贡去帮他埋葬,并叮嘱道:“马死了按照一般的做法,是用旧的帷幕把它包起来埋葬的,狗死后是用旧的车盖把它覆盖着埋葬掉。所以为什么人家旧的帷幕不扔掉,旧的车盖也不扔掉呢?是他们要给这些动物预备着。现在我贫困不堪,连个旧的车盖也没有,你一定弄一张旧席子,把它好好裹起来,不要让它的头被泥土弄脏了。”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近乎庄重地安排学生埋一条死去的看家狗,而不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食其肉,寝其皮,或随便弃之荒野,任野兽撕食?原因是孔子一生推行仁德,其所思所行,无不以“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此葬狗,正显示了对动物的悯爱之情,出于践行“仁爱”的自觉。孟子认为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孟子还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有修养的人爱心要及与动物,不亲自宰杀动物,以保持仁爱之心。北宋张载以仁爱之心体悟到人与人、人与万物息息相通、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篇》),天底下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天底下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北宋二程说:“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是说有仁德的人能够把天地万物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有生命力的整体,把天地万物看成是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故能爱人爱物,如同爱己。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对我们敲响警钟,可是我们就是不能警觉。17年前的“非典”后来专家认为是源于果子狸,这次病毒初步认定是蝙蝠。海鲜市场违法贩卖各种野生动物,网上热传的“大众畜牧野味”摊点,其售卖的野味种类多达42种,包括竹鼠、狗狸獾、猪狸獾、果子狸、狐狸、树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杀现宰。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为了什么健康、壮阳,什么都敢吃,无知贪婪,欲望膨胀,必然得到报复。可是,很多人就是不加反思,不能悔改。最可怕的不是悲剧,最可怕的是悲剧过后我们没有反思,没有改过迁善,而是忘了悲剧!使悲剧不断重演!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现在终于有机会让我们坐在家里,静下心来,深入反思了。我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庚子正月初四夜于北京
韩星
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儒学思想史、儒家经典诠释学、儒(孔)教问题研究。
国际儒联理事及传播教育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客座教授、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河北省儒学会顾问,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顾问,陕西眉县横渠书院名誉顾问等。
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儒学新诠》《走进孔子——孔子的思想体系、价值和命运》、《大学 中庸读本》《孝经读本》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山东教育电视台“孔子大学堂”、陕西电视台“知道中国”主讲嘉宾。近几年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长按图片扫码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