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行给人输入程序,不是在建立人性

陈骏 凝听 2020-10-26




点击上方收听🔺




导读

这个习俗它并不是我们汉民族的习俗,它是北方契丹民族的习俗,现在的闹伴娘越闹越恶劣,根本就超出了文化习俗的范围,在我看来,我只能用这个淫乱这个词来形容。然后他们说这是我们的传统。


什么叫“传统”?






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本文文稿根据老师语音整理。


我们今天继续讲《大学》,因为最近比较忙,所以就耽误了。有人很关心,问我《大学》怎么没有继续讲啊,大家都等着往下讲。我们今天就讲《大学》首章。


首章的内容并不多,我们前面讲的是《大学》整体的思想宗旨,那么今天讲的就是《大学》的第一章,我先把原文读一下。


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那么他引用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诠释的就是《大学》首章“明明德”的含义。


大学之道,首先就是“在明明德”,昭明我们美好的德性。


那么康诰是《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他有这么一句话叫“克明德”。“克”就是“能”,意指能彰显我们美好的德性,如果要按照阳明心学的观点来讲的话,这个“克明德”他就是致良知的意思。


太甲(不叫大甲)也是《尚书·商书》中的一句话一句话叫“顾是天之明命”。“顾”是就是回头、回望,我们有个词叫“回顾”,他指的就是“长目在之”,就是要经常想到自己,经常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己什么呢?“天之明命”。就是经常反观自照。“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简单来说就是要经常反观自照自己现在内存的良知,也就是你的“明德”。《尚书·虞书尧典》也说“克明峻德”,和康诰就差一个字,“峻”就是大的意思,意思是要能够昭明崇高的德性。所以《大学》引用的这些话语,都是为了讲一个问题就是要“自昭明德”。




在《大学》看来,德性是人现在内存的,也就是说他建立在人的意志自由的基础上,他不是外界灌输的,他也不是权威命令的,他也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就形成这么个习惯。习惯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机械性,所以说我们可以形成这种习惯,不代表我们就真的会对此有一种自觉意识。


我们现在这个很多人有三种情况,第1种情况是从血缘上讲、血统上讲他跟我们是一样的,他是我们的同胞;第2种人是从习俗上讲,他跟我们具有共同的生活习俗,比如说清明扫墓、过元宵节等等,但是他是不自觉的接受这个东西,他看大家去做,他就去做了,大家不做的话他可能就不做了,他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这个行为。


比如说现在有种很不好的现象,农村城市都有,结婚闹伴娘。这个习俗它并不是我们汉民族的习俗,它是北方契丹民族的习俗,现在的闹伴娘越闹越恶劣,根本就超出了文化习俗的范围,在我看来,我只能用这个淫乱这个词来形容。然后他们说这是我们的传统。


我们第1讲澄清过,什么叫传统?我说“传”是历史的传承,“统”是道统,它其实就是道统的历史的展开。我不知道闹伴娘首先历史上有没有这个问题,即便历史上有,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演变出来的?这也是个问题。即便如此,这个东西,到底应该不应该继承也是个问题。但很多人他不懂,他觉得他上一辈人、上一辈的上一辈人都这么流传下来,那我们就去继承了,他又不去反思,也不去反省。


再比如说收彩礼的问题,因为彩礼去诈骗的,因为彩礼使两家亲家变仇家,甚至两对年轻的情侣最后反目成仇的新闻也非常多的。那这个东西,没有人去反思它,即便有人意识到他有问题,也不想去这个改变他,然后说这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习俗这个东西它是文化比较表层的那一部分,它并不能成为文化最深层的部分,且恰恰在传承的过程中是需要反思的。所以说这是第2种人。




第3种人是什么?我希望大家都做第3种人,千万别做第1种,第1种人是血统上是我们的同胞,但实际上他可能是个香蕉人,是崇洋媚外的外国人;第2种人比第1种人强点,但是第2种人我觉得也不怎么样,第2种是被动的,被我们的习俗推着前行,所以我主张,大家要做第3种人。


第3种人是什么呢?第3种人是在第1种人和第2种的基础上,对自身有深刻地反思。经过反思,意识到我为什么要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人。这是最基本的。


所以说“明德”就是要通过反省“自昭明德”,这个周易里面叫“自昭明德”,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也写了一部作品《五经臆说》,在这当中也提到了“自昭明德”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问题就是对“人”的理解有问题,我们总是把人理解为某某动物,比如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政治动物;或者把人分为生理的、感性的、社会的等等几个维度,然后我们从中找到具有本质性的那一个维度,其他的我们就不去考虑了,那这样我们得出来的人肯定是一个不完整的人,这个人的面貌就是不完整的。然后我们拿着我们认为正确的标准,去要求人。所以我们经常用一些词,比如塑造、改造这样的词,这样的词其实听的话,会觉得它不是用于对“人”的词而是适用于对“物”的词,我们对“物”才这样去讲。


我们可以把木头变成桌子,但是不能把人变成你希望的样子。人性是很复杂的,首先为什么说人性很重要,首先人有感情、欲望,然后有意识、有理智、也有悟性、超越性。这些东西不可能说按照一个我认为正确的标准让所有人都得符合这个标准。就像在工厂生产制造产品一样,所有人都要按照这个模式发展、成长。强行给人输入这个程序,那这样的话,他恰恰不是说建立人性的这种共通性,而是扼杀了人性自由的天性。




我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能得出这么个结论,他认为人就应该管着,现实中有这样的观点,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思想。那我就感到很奇怪,如果说人就应该受到这种管制的话,那大家都知道,世上的刑罚就是把人囚禁起来,你犯错了、犯罪了,就会就把你关到监狱里面。监狱里面是不自由的,不管身、心都受到这种限制。没有人说,我在我的人生某个阶段我就要去监狱待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也没有人愿意这样去做。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没有这一项,说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请去监狱呆一段时间体验下生活,这个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不符。


自由在儒家看来是建立在内存其明德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有点像康德哲学,道德要建立在自由的前提上,这个道德才合理。否则的话,那只能是伪道德。伪道德不叫不道德,它只能让人口服而心不服,表面上很恭敬,内心深处其实非常排斥这个东西。


所以说,伪道德也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善恶意识,那个善其实就是伪善,也不见得说就是真正的善。伪道德的这种面目一旦被揭穿,那么他所代表的罪恶才会更加的严重。


所以《大学》首章他非常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上章讲,“明德”其实就是一个人诚意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发心立愿的基础。明德、知止、至善,明德是排在首位的。


我们这章内容就是讲我们要相信自身的明德。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对人性的定义有问题,理解有问题,它是一种物化的人性关系;再一个就是对道德理解有问题,把道德认作是外界的灌输,那也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感。要建立起真正的道德道德感,就必须先让人相信道德与人的亲缘性和内在性。


今天就讲这些,我们下次再讲“新民”。







陈骏

中国哲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学术方向:先秦儒家、宋明儒家与现代新儒家。主张从从作为人与世界关系的天人之际所展开的人禽之辨、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华夷之辨来关注儒家思想形成主体与本体的关系问题,并以此观照血脉、民族、文化、历史、道统、圣贤的问题。





【本周精读】

韩星丨《尚书》“中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算了吧,老虎的凶猛就那样

梁启超丨“颓唐落寞”侵入弥漫的社会,便是痨病的社会

傅雷之死:不为人知的内幕

吴光丨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病由心起:心念与身体疾病对照表(图文版)

钱穆丨若科学非得冷静与纯理智,那科学便是不人道

钱逊丨摆脱禽兽境界,堂堂正正做人

袁鹰丨一首纪念鲁迅诗引起的麻烦

此女婴能引得百鸟前来救护,定非凡人。

余东海 | 爱国先爱民——集体主义批判

不能歪曲事实,这是教科书的"底线"。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

施一公:眼睛只能看到4%的物质,科学颠覆人的想象!

林安梧丨纯朴与老实的力量──记一段与台中佛教莲社的因缘

郭齐勇丨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