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是为人而设立,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欢迎关注 凝听 2022-05-14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导读

国家和百姓哪个更重要?其实古中国的文化里在3000年前就有答案了。周文王问姜子牙如何治世,姜子牙曰:
王者之国,使民富。
霸者之国,使士富。
仅存之国,使大夫富。
无道之国,使国富。





爱因斯坦:纳粹德国没有自由与宽容


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45年二战结束,共有50万人逃离德国,其中大部分为犹太人。流亡者中有许多各界名人,很多人在战争结束后仍滞留国外。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国总理,德国进入纳粹时代。
纳粹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早在希特勒攫取最高权力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程度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重,但一位年轻人还是从一些纳粹的日常表现中看到了危险,他就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16岁移居意大利,17岁放弃德国国籍,22岁加入瑞士国籍,34岁重新成为德国公民。1933年纳粹上台后,他拒绝回到德国,从此定居美国,时年54岁。61岁时,正式加入美国国籍。享年76岁的爱因斯坦,辞世时,只拥有瑞士和美国国籍,并非德国人。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于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乌尔姆是符腾堡王国的小城,而符腾堡是德意志帝国西南部的一个邦国。
1880年,爱因斯坦出生不久,父亲偕全家迁往慕尼。
1894年6月,父亲因慕尼黑的工厂难以为继,全家移居意大利的米兰,他要求十五岁的爱因斯坦继续留在慕尼黑完成高中学业。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教育十分不满。他就读的路易波尔德中学,“把学生当机器,当军人,他们只能单调地去重复教科书上的教条,只能以服从为天职。”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种人只是白痴或者脑残,并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或者只是一个人形动物。他接着说,“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
实在忍无可忍,未等学业完成,不经父母同意,爱因斯坦遂中途退学,只身一人离开慕尼黑,去意大利米兰与父母团聚。1896年1月28日,根据本人申请,符腾堡王国政府出具了爱因斯坦放弃符腾堡王国国籍的证明,这意味着爱因斯坦也放弃了德意志帝国的国籍。
1896年1月,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之后,至少有五年时间,他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1899年,爱因斯坦申请瑞士国籍,据他妹妹说,促使他下决心成为瑞士公民是由于他爱慕瑞士联邦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比较实际的原因是,他快要毕业了,瑞士公民的身份可以使他在政府文职机关中获得合适的职位。

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发表演讲,表达了他对欧洲的担忧



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他们看重爱因斯坦这个年轻科学家的声望与潜力,专门派出两位学者去做爱因斯坦的工作,试图以优厚条件吸引他返回德国。一位学者以“祖国”为说辞,劝说爱因斯坦:“你的出生之地,你真正的祖国在等待着你。”但爱因斯坦并不以为然。另一位学者则这样说:“德国欢迎的是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造者……”
其实,爱因斯坦真正感兴趣的并非这些高大上的冠冕堂皇说辞,而是德国方面提供的安定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充裕的研究时间,不受任何束缚和干扰,以全心全意地研究他的相对论。1913年7月10日,在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学部会议上,爱因斯坦以44票对2票,荣膺科学院院士。1914年4月,爱因斯坦定居柏林,直到1932年12月。 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从日本回国的船上得到了获奖消息。按要求,在授奖仪式上,获奖人员要由所在国家的代表陪同;如果获奖人不能亲自领奖,可由所在国家的代表代领。
但,爱因斯坦出国未归,谁能代他领奖呢?德国和瑞士的大臣都声称有此特权,德国称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瑞士说爱因斯坦是用瑞士护照旅行的。德国作证称,1920年7月1日,爱因斯坦曾向德国宪法宣誓,他在柏林科学院任职即为“间接的国家官员”,因而属于德国公民。
瑞士称,爱因斯坦1901年就已加入瑞士国籍。当爱因斯坦返回,特别对国籍问题作出两点澄清:
一是在加入柏林科学院时曾经声明,“不要改变我的国籍”;二是不反对“获得德国公民权”的说法。 爱因斯坦正是从良知、人性、正义的角度看待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1930年,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从哲学和政治学上系统阐述了他的国家观。
在政治上,他崇尚民主而反对专制。他指出,“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在哲学上,他认为国家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是高于国家的,人本身才是国家存在的目的,“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1931年11月22日,爱因斯坦发表了《主权的限制》一文。这篇文章精辟地阐述了他的国家观。他指出,“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我认为国家的最高使命是保护个人,并且使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创造才能的人。……国家应当是我们的勤务员;而我们不应当是国家的奴隶。”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他无法容忍爱因斯坦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犹太科学家对国家事务的评论。
希特勒一上台,便立即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清除犹太人的文化影响。1933年3月2日,爱因斯坦,还有一批艺术家和作家,遭到了纳粹党报《民族观察者》的猛烈抨击。
1933年春天,希特勒的冲锋队冲进爱因斯坦在柏林的住宅,将他所有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爱因斯坦的夏季别墅也被收归国有。爱因斯坦只因此时在美国讲学而逃脱毒手。
3月10日,逃亡成功后的爱因斯坦在美国发表讲话:“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着人们有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能有的信念。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
3月28日,爱因斯坦回国搭乘的客轮到达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受到了比利时王室的保护。不久,爱因斯坦乘车到布鲁塞尔,他把德国外交部签发的护照放在德国大使面前,正式声明放弃德国国籍。为躲避纳粹的暗杀,爱因斯坦从英国直接返回美国,从此再也不曾踏上德国的土地。
4月5日,爱因斯坦从比利时致信普鲁士科学院:“我打算辞去我在科学院中的职位,并且放弃我的普鲁士公民权。我所以要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我不愿生活在个人享受不到法律上的平等,也享受不到言论和教学自由的国家里。”在他看来,平等和自由的理念高于国家的藩篱。 5月,负责宣传的戈培尔煽动了德国国内的“焚书行动”。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曾经预言性地认为,从焚书到烧人仅有一步之遥。 远在美国的爱因斯坦拒绝了德国大使让他返回德国的命令,而是乘船返回欧洲,于5月26日到达布鲁塞尔的德国公使馆,交还护照,宣布放弃德国国籍。从这一刻起,爱因斯坦永远地与德国断绝了关系。
1940年10月1日,爱因斯坦正式宣誓成为美国公民。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我们不相信这种邪恶的事情真会发生”


像爱因斯坦这样及早逃离了德国的人,相对数字是很小的,大量未能逃离的人死于纳粹的大屠杀中。 这其中,有很多人本来是完全可能在纳粹统治的早期逃离的。而他们之所以没有逃离,最终在大屠杀中丧生,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对于德国的热爱,一是对于纳粹的错误认知。 很多犹太人已经在德国生存了好多代,他们对德国有着高度的认同,德国是他们的祖国。不少犹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国冲锋陷阵,获得过荣誉勋章。他们不愿意相信德国最终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例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便是一位曾经把自己全身心奉献给德国,并且自以为崇高的犹太科学家。在纳粹上台后,哈伯被驱逐出境,因此精神大受打击,第二年(1934年)便去世了。


出于对人性的信任,德国的犹太人也大都没有料想到会被赶尽杀绝。以色列建国元勋之一的梅厄夫人在回忆录《我的一生》中说: “当初所有的人,包括我,做梦也想不到希特勒消灭犹太人的誓言真的会执行。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这应该归因于善良人们的起码信任,我们不相信这种极为邪恶的事情真的会发生,或者这世界会允许这种邪恶发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人性”,邪恶有时真的是不可想象的。 任何暴政的改变,不可能冀望暴政制定者的自我觉悟。不愿与纳粹同流合污,又没有勇气和条件正面抗争时,便只有死亡和逃亡两种选择了。


国家是为人而设立


爱因斯坦逃离德国后,遭到德国上下的一致批判,甚至遭到盖世太保的跨国追杀。爱因斯坦生前一直憎恨他土生土长的德国,正如《爱因斯坦的一生》的作者杰根·纳菲所说:“爱因斯坦憎恨纳粹,因此也憎恨德国人,他当然也憎恨德国。” 但是,在今天的德国,还会有人否认爱因斯坦是一个爱国者吗?
在德国,至少有超过30间学校以爱因斯坦命名。在德国有爱因斯坦旅游路线,游客可以参观爱因斯坦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有关爱因斯坦的电视节目和书本更是层出不穷。
2003年,德国曾经举行过一次“德国伟人”的评选活动,有数百万的电视观众参加了投票,爱因斯坦进入“伟人榜”的前10位。 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德国政府把这一年定为“爱因斯坦年”,举行了各种各样大型纪念活动。甚至在总理大楼和其他政府大楼外墙上,用红色油漆描绘上“E = mc2”的巨型字样。


“国家是为人而设立,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爱因斯坦说过的这句话被镌刻在今天德国政府大楼上。从纳粹时代走过来的德国人民已经相信:国家应该是人民的保护者,而人民不应当是国家的奴隶。
爱因斯坦此言,早在希特勒上台前两年就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他对国家的态度,不是来自于对人性和民族情感的空想,而是依据他对现实的逻辑推演和对民主制度的深刻理解。
因此,希特勒一上台,他就能够迅速反应过来,这时的德国已经不再是与他血脉相连的母体,而是由政治家创造出来的、意识形态和强权的载具。他轻而易举地识别出希特勒“民主程序”背后的独裁本质。
国家和百姓哪个更重要?其实古中国的文化里在3000年前就有答案了。
周文王问姜子牙如何治世,姜子牙曰:
王者之国,使民富。
霸者之国,使士富。
仅存之国,使大夫富。
无道之国,使国富。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本周精读】


周鲁丨浅阅读,乱天下

当年,那47名庚款留美生的机会是怎样“争”来的?

拆迁大幕下的村庄众生相

1942-1966:“ 革命民间文艺”对“人民性”的凝铸

韩星丨一文读懂中国思想史上的道统与法统

吴光丨若君不仁、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如何国富民强?

林安梧丨 “开天辟地”:《易经》乾卦的创造、坤卦的生长 

真正的村里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而被无视的大多数。

那些万恶的军阀是怎样办教育的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

郭齐勇丨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