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才也敢对歌来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刘三姐》,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刘三姐爱唱山歌,并且总唱出穷人的心里话,因而遭到地主的陷害,她无处安身,被老渔夫和儿子阿牛收留。四方乡亲听说刘三姐到来,纷纷赶来相见,刘三姐的哥哥刘二也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地主莫怀仁听说刘三姐聚众唱歌,收买不成,便想通过对歌降服刘三姐,阻止她唱歌。莫怀仁请来的陶、李、罗三位秀才迂腐不堪,被刘三姐对得狼狈不堪。莫怀仁一气之下,失足跌入江中,乡亲们笑声大作,三姐获胜。
莫怀仁不甘心,把刘三姐抢入莫府,以荣华富贵诱她不成,便想对刘三姐开杀戒。经历此险,刘三姐深爱上了阿牛。为了躲避莫的迫害,在乡亲们目送下,二人没在了江天之间。 电影中罗秀才的原型,实有其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晚唐文学家罗隐(833-909)。罗隐,字昭谏,浙江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罗隐才华横溢,民间呼为“罗隐秀才”“罗秀才”。罗隐秀才的传说是中国著名的系列传说,在民间文学中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鲁班、刘伯温、徐文长的传说。 罗隐年少时是个能诗文的神童。及至长,才华横溢,学问博洽,诗名远扬。但赴京应试不举,此后考了十多次,均未考中,史称“十上不第”。 他为人正直,为文好讥刺时政,不为腐败昏庸的统治者所喜。不能考中进士,与此是大有关系的。落第后,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罗隐,头戴他自己制作的轻巧简便的“罗隐帽”(相传为减样方平帽)四出游历,腐朽的唐王朝人民生活不堪其苦,罗隐关心人民疾苦,发之于诗文,一时脍炙人口。他留下诗歌近五百首,文集有《谗书》、《两同书》、《淮海寓言》等,鲁迅曾评论罗隐“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可见,罗隐有一条正直的“毒舌”。
罗隐生活在晚唐,到其27岁时,晚唐的著名诗人刘禹锡、贾岛、白居易、牛僧孺、杜牧、李商隐等相继去世,唐代诗风至此已然衰落。可以这么说,罗隐是五代十国的第一大诗人。直到55岁,罗隐才见用于吴越王钱镠,先后任钱塘令、拜秘书著作郎、迁谏议大夫给事中。罗隐在任上,敢于直言,献计献策,为吴越人民办过不少好事。罗隐辅佐钱镠王达二十二年,期间吴越安定,罗隐功不可没,后梁太祖开平三年,77岁的罗隐病逝于住所。 罗隐的传说流传于江苏、福建、浙江等省,而以浙南一带尤多,可谓家喻户晓。 传说皇帝都是由天上玉帝派遣下凡的,故称天子。玉帝派遣时都要当面告诫:“尔等下凡,要清正仁慈,爱民如子,清如水,明如镜,让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做一个有道明君。” 玉帝曾经选派一名紫微星下凡治理国政。这名紫微星出班奏道:“我下凡时,不降生在宫廷,而要降到百姓家里,长大后要改朝换代。不过,要推翻当今皇帝得有武艺高强的将士才行。”玉帝说:“你下到凡间,我自会派遣天兵神将保驾相助。”紫微星君领旨下凡,出了南天门。 紫微星下凡后投生在一户姓罗的小康人家。出生时满屋红光,气香扑鼻。他小时候聪明过人,相貌堂堂,顶平脑宽,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俨然帝王之相。人学读书时,取名罗隐,过目成诵,诗词歌赋。出口成章,十六七岁时,已具备了治国安邦的才能。此时,玉帝差派太白星君下凡,化作云游道长来到罗家,罗母领命照办。太白星君即在七柜黄豆上念咒,然后贴上灵符,并告知要关门一百日,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开门,否则就要坏大事。太白星君再三叮嘱:“到时我来撤豆成兵,集合天兵神将共建大业。” 罗家关门九十多天,相安无事,此时,偏偏邻居王婆家丢失了几只鸡,到处乱骂。有姓白和姓万的两家邻居搬弄是非,密告王婆,鸡被罗家偷吃,所以关门不开。王婆跑到罗家门外破口大骂。罗家听到骂声,虽遭不白之冤,但只有忍着。到第三天王婆骂得更凶,捶门打户,罗母忍无可忍,把太白星君的话丢在一边,愤怒的把门打开。此时已经是第九十九天,罗母这一开门,仙气就破了。天兵神将刚到路南县境,就停了下来,变成了石头留传至今,远望土坡活像一排排士兵,纵横整齐,满山遍野,千姿百态,堪称奇观。 罗家守了九十九天却前功尽弃。罗母愤怒地质问王婆,王婆说:“我并没有冤枉你,是邻居白、万两家说看见你偷的。”罗母越想越怒,自言自语地骂道:“将来我儿子当了皇帝,要杀了他们。”此时,灶君听到了罗母的话,立即回到天庭向玉帝奏知此事,玉帝叹了口气说:“不能让罗隐即位,只能让他做个行走皇帝。”从此,罗隐流落民间,云游四海,百姓尊称他为罗隐秀才。
罗隐走到大渔村,看见农民按蚕豆又慢又费力,他就说:“我来教你们种,又省力又快。你们将蚕豆用温水浸泡一夜,明天把豆拿来。”农民们都照他说的做了。第二天,罗隐秀才也来到田里。只见他用提篮装着豆,用手抓起一把就向田里撤去,大家也跟着他撒。不到一顿饭的时间,全部蚕豆都撒完了。其他用手按豆的人嘲笑地说:“像他们这样怎能种出豆来!”春节已过,撒种的蚕豆长得又肥又结实,而且颗粒也很大。 附近各村的人都跑来问这些撤种的人用的是什么仙法,他们说:“是罗隐秀才教我们的,他撒种时嘴里念着什么听不清,问他说什么,他说:‘我已替你们祝告田公地母,五谷尊神,对你们这一村的蚕豆要精心照顾,年年丰收。’果真我们的产量比各村都高。”邻村的农户也学着撒种蚕豆,结果一颗也长不出来,白白费了豆种。 过去的水田田埂很宽,漏水严重,产量受到影响。罗隐秀才帮助农民把田埂挖窄,用锄板紧抵田埂,抿滑田埂,堵塞小孔。这样做既扩大了种植面积,又防止了漏水。这样的方法传遍千家万户,而且相沿至今。 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广东肇庆四会北威整铺漫水河的上游,古称鹅涌水,在长约十多华里的河段中,古时遍布大小石块,称为“石头河”。在一些大石块中,有“罗隐船”和“罗隐床”等幻形石;在白带坑的园岗坪村有“罗隐堂”遗址。在当地民间还有“罗隐林”、“罗隐潭”等传说,也有人说罗隐后来修道而成仙,曾到过不少地方用“法术”为民众办好事。这段河道就是曾经罗隐用“法力”驱赶石块落河,阻止和减缓河流洪水成灾而成的。 对于“罗隐堂”的命名,则不是出自罗隐之口,而是当地民众出于对罗隐的崇信,认为罗隐是个有学问的人,又是有德行和道行的人,应该崇敬和永远纪念他。该村村民还在堂内安上罗隐的牌位(后来称为神位),初一、十五上香和祈福、许愿等。 改革开放后,原来的石头河改称为“奇石河”,由威整镇民营企业家承包投资开发,将十多华里的河段开辟为旅游观光区,命名为“奇石河景区”。并先后修筑了水泥公路,为旅游团队使用的广场、停车场和供游客食宿的酒店等设施。还根据罗隐当年行迹和传说,专门塑造了一尊高约八九尺栩栩如生的罗隐人身塑像,充实了景点的内容。
关于“罗隐秀才”的故事,大家还可以继续在书籍中查阅。那么新时代的故事,又是怎么开始讲述的呢?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现代中国文学经历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再到普罗大众文学的历程。50年代后国家把发掘和研究各民族民间文艺纳入国家建设计划,革命民间文艺成为人民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6年,老舍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所作《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中提出“配合着人民的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按照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从事搜集和整理我国兄弟民族的文学遗产。
各级民间文艺研究机构对苏区红色歌谣、红军的传说、长白山抗日联军的传说、捻军的故事、太平天国的故事、义和团的故事等进行搜集,组织关于革命故事讲述活动并在各地培养故事讲述人,鼓励民众开展文学活动。
国家用新的意识形态改造和整理民间文学,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重新规范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想象方式,再造民众社会生活秩序和伦理道德观念,各民族文化被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之中,
民间形式被新型国家意识形态“占有”,民间文学成为革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构建“大众文艺”的重要基础。如《刘三姐》、《阿诗玛》等,在50年代的整理过程中,原来流传的民间文学明朗活泼的叙事模式,被有意识地遮盖,巧妙地将阶级观念、革命叙事与民间淳朴信仰和传统伦理道德嫁接,将之改造为符合50年代时代共名的阶级斗争故事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的集体无意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民间传说也被看作是愚昧不可信的“神话故事”,也正是这些故事,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有了很多遐想:“天地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究竟从何而来”、“人究竟有没有灵魂”、“什么是人类文明”、“人间秩序和道德性是什么”?这些故事,字里行间承载着中国人对“文明”、“政治”、“信仰”、“道德”和“善”与“恶”的理解,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引人向善”的作用。
传说是过去的记忆,今天也将是未来的传说。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林安梧丨“绝地天之通”与“巴别塔”───中西宗教的一个对比切入点之展开
读博临毕业他从清华退学,赴美名校读博后又两次退学!如今他怎样了?
由权力决定谁是或谁不是专家,这就难以服人
人所痛恨的官僚卖国贼,是有知识还是没知识的?
林生斌的“镇魂井”与落马官的“三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