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 | 春节有哪些文化元素应得到传承发展?
春节在民间习惯称为过年。百节年为首,在中华民族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莫过于春节了。
春节已有三多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春节的文化元素也发生了变异、遗失,人们的直接感受就是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生活需要仪式感,春节是一个富有仪式感的民族节日。当与春节有关的仪式慢慢被忽视和放弃以后,春节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节日。生活更需要精神维度,春节是一个富有精神内涵的民俗节日。当春节失去了重要的文化元素,也就成了一个空心的节日。
现在我们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最重要、牵动14亿人的春节文化如何传承发展?2017年1月25日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集体记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文化积淀中,形成了诸多文化元素,如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孝悌之道等需要我们传承发展。
一、辞旧迎新
送走旧的一岁,这就是辞旧;迎新,对新的一年期望。春节起源于远古时期的“腊祭”。殷商时期年末岁首人们杀猪宰羊祭祀上天与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免祸免灾。
西周初年,在一年一度新旧岁交替之际,即农历的十一月间庆人们举行丰收、迎新年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末。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就有除旧布新的文化意蕴。
晒书翻经(金)
北方自古有大年夜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谐音“交子”,人们认为大年三十是旧年与新年相交的时刻,饺子也一般在除夕夜与新年交替之际食用,取“更岁交子”之意。北宋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就是辞旧迎新最好的写照。
二、阖家团圆
中国文化的本原源于家庭的血缘亲情,西方文化的本原是上帝,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就相当于西方人的教堂,春节相当于西方人的耶诞节。耶诞节是庆祝耶稣降世的宗教节日,而春节是中国人家庭成员相聚、普天同庆的民俗节日,代表着团圆、幸福和温馨。团圆是春节最大的主题,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
农历岁末的最后一个晚上称为大年夜、除夕,在这一夜所吃的晚饭,称作“年夜饭”,也称“团圆饭”,是春节团圆的象征符号。
燃爆竹(宋)
中国人为了生活,一年到头,四处奔波,远在他乡,无论天涯海角,不论处境如何,在春节来临之前一般都会收拾好行囊,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即便舟车劳顿,都会想尽办法,千辛万苦,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一定要赶上除夕夜的团圆饭。这是春节的最高潮,全家人欢聚一堂,围坐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然后坐下来拉家常守岁,人间的幸福莫过于此。
在开席之前,人们首先会祭祀先祖,待祭祀完成后才开始动筷吃饭。这一方面表现出对祖先的尊敬,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家人与已故祖先的团聚。在南方,不少地方有两样菜必不可少:一是象征“年年有余”的整鱼,二是象征“团团圆圆”的丸子(南方人俗称圆子)。
对中国人来说,除夕“团圆饭”不仅是一场热闹的聚会、丰盛的晚宴,更是一场信仰的仪式、精神的圣餐。
三、祭祀祖先
春节一年之中的大节,春节最高潮、最核心、最庄重的就是祭祀祖先。古人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先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旦,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前期三日,家长及执事,皆致齊焉。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可见,早在汉代祭祖就是春节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鸡冠花供祖(清)
目前南方如像江西、安徽、福建等省的一些小城市、村镇有过年在祠堂大家共同祭祖的习俗。一般的家庭在庭房正屋,悬挂祖宗牌位,设立香案,献上供品,隆重祭奠。陕南的风俗是在自己的祖宗位之前,端端正正的书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作为祭祀之首。
祭祖的时间,一般是在除夕夜六七点钟开始,也有的在子时到来前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在午夜零点准时接引。祭祀之时,所有人心怀感恩,充满敬畏,祭祀活动依循祖上规矩,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象征着一家人团聚的时候,也请回列祖列宗与全家人一体过年。
祭祖的时间和仪式有别,但目的和意义却大体一致:慎终追远、礼敬祖先,祈求祖先继续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遂;表示不忘祖先、不忘根本,感恩祖先给我们生命,感恩祖先的恩德和保佑,感恩祖先开创的优良家风;事死如生,体现孝道,使后辈子孙效法祖先的懿德嘉行、传承家风家法等。
四、孝悌之道
春节期间,一家人团聚,几代人同堂,共享天伦之乐、亲情之爱。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往往令长辈在精神上得到无限安慰与满足,而晚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表达对长辈的养育之恩、感激之情。晚辈要向长辈磕头拜年,祝长辈们健康长寿;长辈要向孙辈寄于希望,并发给压岁钱。
小孩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受到了孝道教育和爱心洗礼。父母辛苦忙碌了一年,作为儿女,这个时候正是难得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候,应尽可能与父母拉家常,帮父母做事,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压岁钱(清)
春节期间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血缘亲情,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在阖家团圆的热闹氛围之中相互照应、相互关心、和睦相处、礼让无争。
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要出门向同族、乡亲和亲戚朋友拜年,是孝悌之道在更大范围内的延伸,“泛爱众而亲仁”,“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也得到了广泛阐扬。
钱穆的受教育经历,民国教育最动人的细节清华教授彭林:中国人陷入群体性迷失,半人时代横行
刘少奇之子刘源上将:1980年竞选人大代表时的声明沈乔生 |父亲这一代资本家,如同划过夜空的流星徐光耀 | 我并不是嘎子,且恰恰相反“爱”是一种情感,不是一种主义汤一介 | 找回知识分子的骨气,不再向非真理妥协。童年的恐惧与仇恨
吴宓在泾阳的晚年岁月袁伯诚 |教授与我只谈学问,我无有什么可揭发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