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美媒:印度打压中资企业,这事究竟哪儿不靠谱?
本文共1605字
阅读预计5分钟
作者 | 梅加曼达维亚(Magha Mandavia)
编译 | 江怡
审核 | 陈安澜 王若桐
编辑 | 陈珏可 穆祎璠
导言
近期,印度连续打压在印中国智能手机公司。从小米到Oppo,均遭到印度政府的突击审查,并被冠上“偷税漏税”的罪名,而荣耀则表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已从印度市场撤出。本文来自美媒《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印度这一行径的最终目标若是赶走中国企业,不仅难以实现,还会致使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认为自己将成为“下一个中企”。作者强调,印度希望借打压中企促进本土品牌的崛起,但后者无论是在制造规模、满足市场需求还是价格竞争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中国智能手机相媲美。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印度正在加大对中国智能手机公司的打击力度。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合理的结局。
7月初,在突击检查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的办公室后,印度打击金融犯罪的机构“执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指控Vivo India通过空壳公司将大笔资金转移到境外以逃避纳税,并冻结了其价值近6000万美元的银行账户,这些账户后来被法院命令解冻。本周,多家当地媒体报道称,执法局向德里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宣誓书,称Vivo所谓的计划企图破坏印度金融体系的稳定。
Vivo India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但此前曾表示,公司一直遵守当地法律。在Vivo India被指控前,中国智能手机巨头小米和Oppo也遭受了类似的逃税调查。
众所周知,印度对中国企业在其科技行业的主导地位感到不安。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以数据安全风险为由,禁止包括TikTok在内的300多个中国应用程序。此外,印度还收紧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的标准,要求印度公司的中国董事通过安全审查。
然而,若印度的最终目标是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逐出印度市场,那将比封禁TikTok更加困难。除中国外,若其他外国企业认为他们有朝一日也可能处于风口浪尖,将严重损害印度成为顶级电子产品制造地的雄心。7月初,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公开谴责印度频繁调查中国企业,称这损害了印度的营商环境。
首先,中国企业不太可能自愿撤离: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而且增长迅速。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印度的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超过1.81亿部,高于去年的1.68亿部。中国品牌智能手机约占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四分之三。
其次,印度也没有强大的本地智能手机替代品。中国企业在印度制造业投入巨资,帮助印度实现一项关键政策。此外,由于价格具有竞争力,印度消费者一直热衷于购买中国智能手机。相比之下,印度智能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2%。即使印度大型企业最终介入,收购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本地业务,他们可能仍会依赖许多中国的零部件。然而,由于印度打压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印度本土企业或将无法购买这些零部件。最近,印度信实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试图与谷歌合作生产平价智能手机,但由于供应链中断,预期价格被推高。
最后,正如Counterpoint高级研究分析师普拉奇尔•辛格(Prachir Singh)所表示,若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被迫离开印度,任何印度或外国品牌都无法迅速赶上中国的制造规模以形成替代,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显而易见,印度借打击中国智能手机企业重申对其科技行业的控制权,且希望尽可能提升本地化程度。在软件上,这或许是可行的;然而,在硬件上,要实现却很困难。
▲政报·76期 | 参加G7拒批俄,参加金砖拒批美,印度大搞“战术灵活”
▲重磅 | 俄乌冲突至今,美印竟然逆势重返“蜜月期”?
▲评论 | 阿斯兰 陈卓:首个部落出身女总统来了,莫迪算盘噼啪响…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