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报·79期 | 印度产业政策玩的溜,背后有台湾做老师?

南亚研究通讯 南亚研究通讯 2022-12-25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并加星标 

 精彩消息不错过!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2022年第 23 期 · 总第 79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  王凯文  彭

  范衍   徐梅影  


责任编辑

王晶 许丙南 江怡


本期提要

印澳经贸 | 澳议会通过“2022澳印经济合作与贸易协议”,将帮助印减少对华关键矿物依赖,并为澳打开印消费市场

印度崛起 | 制造业在印外国直接投资占比提升,未来十年,印欲借基建投入及全球供应链转型保持8%经济增速

金融中心 | 印激励政策助古邦新金融特区成为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管理资产已达330亿美元

收购谈判 | 塔塔集团与苹果代工厂台湾纬创谈判,欲最高出资500亿卢比收购其制造工厂,以提高集团制造能力



中印经贸


【产业转移】印2020-21财年接收FDI激增,欲替代中国占据全球产业链核心地位,但多因素削弱投资者对印兴趣

近年来,受各国产业链多元化及印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改革影响,大批跨国公司纷纷赴印投资,印度2020-21财年利用FDI激增至819.7亿美元。例如,富士康正增加金奈现有工厂的产能,而合同制造商和硕也已开始在印组装iPhone 14,科技巨头谷歌和三星也将部分制造产能向印转移。此外,印度正在涉足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等长期由中国主导的产业。2022年9月,印矿业集团Vedanta和富士康宣布在古吉拉特邦建立半导体工厂。2021年7月,First Solar宣布投资6.84亿美元在印建设太阳能面板制造工厂。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存在诸多因素阻碍印度成为中国产业链的替代选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基础设施等领域改革迟缓。据世界银行2018年物流绩效指数显示,印度在160个国家中排名第44位,低于越南、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二是由于印官僚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型劳动力缺乏等问题,也降低了印度对西方投资者的吸引力。

——摘编自11月27日《南华早报》


【印澳经贸】澳议会通过“2022澳印经济合作与贸易协议”,将帮助印减少对华关键矿物依赖,并为澳打开印消费市场
11月22日,澳大利亚议会通过“2022澳印经济合作与贸易协议(ECTA)”。根据该协议,印向澳出口的约96.4%的商品将获零关税准入。澳向印出口的逾90%的商品中的商品关税或被免除,包括海产品、大麦和羊肉。同时,对原本需征收150%关税的5美元以上澳瓶装葡萄酒,印拟给予大幅减免。若印议会快速批准,该协议或将于2022年年底生效。对印而言,印澳经贸协议将巩固其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成员间的经济伙伴关系,并减少其在稀土资源等关键矿物方面的对华依赖。当前,中国稀土矿产量约占全球63%,印至少有8种关键矿物依赖自华进口。相应的,澳将大幅削减钛、钴、锂等资源产品对印出口关税,两国还将共同开发矿产项目。对澳而言,该协议助其打开印市场。自2021年3月,中国对低于两升的澳葡萄酒征收116.2%至218.4%的关税后,澳洲对华葡萄酒出口大幅下降。因此,印度市场或成为澳葡萄酒出口的新兴目的地。欧睿国际“印度出口市场发展指南”预计,印度葡萄酒消费量预计将从2020年的2920万升增至2025年的5550万升。澳印经贸协议未来五年内预计将提升双边贸易额至500亿美元。2021年,印澳双边贸易额约275亿美元,不及同期中澳1780亿美元贸易额的五分之一。
——摘编自11月30日《南华早报》
【印台商贸】印台围绕电子制造、绿色科技签订合作备忘录,印欲借机发展本土芯片制造业,并加强与台经贸联系
11月3日,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副部长”陈正祺访印,参加第六届“印度-台湾产业合作峰会”。印台围绕电子制造、绿色科技等领域签署3项合作备忘录。分析人士表示,这将促进双方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印欲加强与中国台湾半导体巨头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推进其建立国内芯片制造业的目标。目前,印度国内并未建成半导体制造厂,所有芯片均来自进口,而其中智能手机芯片逾75%来自中国台湾。印政府预测,到2026年印半导体市场价值有望达到630亿美元。“印台”目前正就一项价值75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厂交易进行谈判。印电子工业协会(ELCINA)主席Sanjay Agarwal表示,“印度可以通过对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促进本土电子设备制造。”而中国台湾则希望通过加强合作打开印度国内市场,从而减少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智库副主席裁Harsh Pant认为,印度也为中国台湾提供了一些掩护,以防止未来中国大陆采取惩罚性经济行动。印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尽管有一些印媒评论员呼吁政府公开放弃这一原则。分析人士表示,印将在不违反中国大陆任何红线的情况下加强与中国台湾的商业伙伴关系。

——摘编自11月12日《南华早报》

战略宏观


【增长放缓】鉴于低基数效应减弱与全球增长放缓,预计印GDP本财年增速度为7%,下一财年增速将放缓至6%
因低基数效应减弱和全球增长放缓,印2022-23财年二季度(2022年7至9月)经济增速放缓至6.5%。就全年而言,印经济增速或以7%的速度增长,但仍存在减缓的风险。这意味着本财年下半年(10月至2023年3月)增速将放缓至4.6%。新冠疫情已连续两个季度未影响经济活动。7至9月,印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是贸易、酒店、运输等接触密集型服务,其增速达到14.7%。私人消费表现相当强劲,同比增长9.7%。在基数效应和成本压力作用下,印制造业增速大幅放缓。受到全球经济放缓遏制出口规模,印度制造业未来恐进一步承压。值得注意的是,印度10月份货物出口已萎缩16.7%。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高通胀环境、发达国家激进加息政策共同影响下,全球经济前景黯淡。CRISIL Limited已将印经济2023-24财年增长预期从6.5%下调至6%。一方面,印度的增长周期已与发达经济体增长周期完全同步,而后者经济增速急剧放缓会波及到印度。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滞后,因此,发达经济体加息对印经济影响更可能在下一个财政年显现。
——摘编自12月2日《印度快报》

【印度崛起】制造业在印外国直接投资占比提升,未来十年,印欲借基建投入及全球供应链转型保持8%经济增速
据彭博经济预测,印度经济增速2026年有望升至7.6%,并在2030年代初达到8.5%左右的峰值。分析人士称,两个关键因素将为印经济增长提供支持。一是印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制造业发展。二是中美战略竞争和博弈为印度提供了融入全球供应链的黄金机会。2022-23财年,莫迪政府在年度预算中增加基建支出。同时,制造业在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汇丰控股分析显示,2017年以来,印在手机、药品、汽车零部件、专用机械等领域的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有所攀升。值得注意的是,2016至2020年印出口额一直停滞在30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而如今已飙升至4220亿美元。印主要出口产品也从宝石、纺织品、木材等转化为工程产品、化学品、药品等制造产品。11月,美财长耶伦访印时强调印度的潜力。耶伦指出,包括微软和苹果公司在内的美国公司一直在印扩张。美国政府甚至计划为其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商在印南部建厂提供财政支持。耶伦表示,这些举措或加速全球供应链多样化的转型,并帮助各国降低对华供应链依赖。有分析指出,印度和越南有望成为全球供应链重塑的主要受益者。
——摘编自11月21日《彭博》

【印俄贸易】俄向印提出包含500多种货物的采购清单,但印度出口商担心遭受西方制裁,对向俄出口谨慎态度
受西方制裁影响,俄工业正转向印采购原材料与零部件,但印出口商对此态度谨慎。据路透社11月29日报道,普京政府已向印提出一份包含500多种货物的采购清单,包括汽车、飞机、火车的零部件。俄乌冲突以来,由于印自俄进口折扣煤炭和石油,俄已成为印第五大贸易伙伴。2022年4月至9月,印俄双边贸易额飙升至22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印对俄贸易逆差高达200亿美元。路透社援引政府人士消息称,未来数月俄为印带来价值10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或减少印对俄贸易逆差。然而,印出口商却对向俄出口犹豫不决,担心在支付和保险等问题上遭西方制裁。分析人士称,印需安抚西方的不安心理,印行动也需确保不危及对西方的关系。
——摘编自12月1日《Quartz》

政策治理


【外商投资】政府资金有限,印度亟需通过优化汇款和税收政策引入外资,以大幅改善其基建环境以应对人口压力
当前,印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推动其大幅改善基建,以解决电信、交通和能源等问题。近期,印政府开始逐步增加基础设施支出。2022-23财年资本支出相占印国内生产总值的2.6%,较过去五年1.9%的平均水平显著改善。但仅依靠政府投资不足以满足印全部基建需求,而将大量资金投向基建领域又会扭曲印国内资金流动。对印而言,当务之急是引入更多外国投资。目前,外国人仅持有2%的印政府债券,远低于法规允许的6%的上限,这背后部分原因是美利率上升导致资金外流。外国债券投资者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投资印度,并希望该国债券被纳入主要的全球债券指数。但印度尚未解决结算和汇款规则以及税收政策,给投资者带来诸多不便。过去五年,外国证券投资者在印度的年度资本融资中平均贡献了印度GDP的0.5%,但如果消除上述领域的障碍,这一比例有望上升至2%。同时,印占全球的制造业出口份额低于越南,未来外商投资增长空间仍较大,这将为印吸收过剩劳动力提供急需的资金。
——摘编自11月30日《日经亚洲》

【金融中心】印激励政策助古邦新金融特区成为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管理资产已达330亿美元
在古吉拉特邦,一个新金融特区(GIFT City)正在崛起。这一特区位于古邦首府甘地讷格尔和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之间。截至10月,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等公司在这里管理的资产总计330亿美元。2008年,古邦时任首席部长莫迪开始筹划新特区。2014年,在莫迪就任总理后,中央政府为特区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为设立于该枢纽国际金融服务中心(IFSC)内的企业提供十年100%免税期,并鼓励印度公司通过GIFT City金融租赁。外国大学被允许在当地设校园,企业也可使用国际仲裁中心等。2022年,印国家证券交易所与新加坡开通类似于沪港通的跨境交易通道,允许全球投资者交易在印上市的金融产品。10月,金融中心两家证券交易所日均成交额从两年前的34亿美元攀升至146亿美元,银行累计衍生品交易从220亿美元跃升至4660亿美元,银行累计交易从450亿美元增至3030亿美元。此外,新设立的印国际金银交易所将允许合格的珠宝商通过GIFT City直接将黄金进口至印。目前,在特区设立的公司,有望通过相对宽松的政策来避免印官僚作风和繁琐的交易程序,这一地区有望成为印新兴的金融中心之一。
——摘编自11月29日《彭博》

【税收增长】11月印GST税收同比增长11%,连续9个月超1.4万亿卢比,释放印度经济强劲复苏的积极信号
11月,印商品及服务税征收同比增长11%,达到1.46万亿卢比,其中中央商品及服务税(CGST)为2568亿卢比,邦商品及服务税(SGST)为3265亿卢比,综合商品及服务税(IGST)为7710亿卢比,包括商品进口征收的3863亿卢比。印商品及服务税收入连续9个月超1.4万亿卢比,释放印经济强劲复苏的积极信号。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印度制造业中心的古吉拉特邦,其GST税收却出现同比2%的下滑,这或显示全球需求萎靡已开始冲击印制造业。印首席经济顾问Anantha Nageswaran表示,预计印经济将在2022-23财年实现6.8-7%的增长,仍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摘编自12月2日《印度斯坦时报

重点行业


【制造压力】印二季度物价上涨和借贷成本上升,制造业和经济增速由此大幅下滑,消费者情绪已低于疫情前水平
因物价和借贷成本上涨,2022年7-9月,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不到上季度13.5%的一半。其中,占印GDP近16%的制造业大幅下滑。经济学家表示,由于成本上升和出口减少,不仅企业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国内消费放缓也将带来挑战。此外,国内消费呈K型增长,农村工资增长现已停滞,消费者乐观情绪已低于疫情前水平。这意味着印在本轮扩张周期的经济增速或已见顶,并开始快速放缓。制造业疲软不利于全球跨国企业赴印投资。在此环境下,印需要更加努力推动制造业与全球接轨。高盛表示,印未来几年的政策大方向是吸引外国投资,特别是电子行业。野村控股经济学家预测,印经济2023年的增长率将为4.7%,2023-24财年增长率为5.2%,均远低于本财年7%的增长预期。
——摘编自12月1日《经济时报》

【激励航运】印出口协会呼吁发展航运业以节省外汇,印拟设立海洋发展基金鼓励国内造船业发展并降低船舶碳排
2019-20年,印航运企业运输的进出口货物份额不到7%,仅占全球运力的1%,而中国为16%。目前,印约有35家航运公司,由1500艘船舶组成。俄乌冲突加剧了印俄及印与邻国面临的贸易风险,其航运费用涨幅高达60%。去年印出口商和进口商支付了近1000亿美元的运费,几乎是三年前的两倍。印出口联合会(FIEO)认为印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航运业。若印度政府激励发展航运业,印每年至少可节省250亿美元外汇。莫迪曾于2020年发布《2030年海上愿景》,旨在扩大国内航运和港口能力。目前,印正在探索一项补贴造船业的计划,财长西塔拉曼会在2月1日向议会提交印度2023-24年度预算时宣布计划。该计划得到莫迪总理经济顾问支持,可能宣布设立1.23亿美元的海洋发展基金。该计划不仅为造船业提供现金补贴、降低税收,而且还授予造船业基础设施地位,以便其从银行获得融资,建造至少50艘新船只。此外,计划拟鼓励建造装有电池推进装置的小型船只,欲在未来几年降低船舶柴油消耗和碳排放。
——摘编自12月1日《印度教徒报》

【收购谈判】塔塔集团与苹果代工厂台湾纬创谈判,欲最高出资500亿卢比收购其制造工厂,以提高集团制造能力
塔塔集团(Tata Group)正与苹果iPhone代工厂商纬创(Wistron)谈判,计划最高出资500亿卢比(约合43亿人民币)收购纬创在印卡纳塔克邦唯一的制造工厂。该交易将提高塔塔集团在精密工程方面的制造能力。若交易未达成,塔塔集团或寻求与纬创建立合资企业。这将为印进入电子制造业并吸引其他全球巨头,提供绝佳机会。
——摘编自11月30日《CNA》

本期编辑:许丙南 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86期丨尼泊尔大选,为什么成了“中印大战”?

▲经报·78期|莫迪政府力推产业政策,企业为何还顾虑重重?

▲军报·14期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磅|为平衡中国区域影响力,莫迪政府有什么大动作?

▲重磅|张正阳:东西联动?印度也趁佩洛西竄台搞事情?


  更多内容请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