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印边境一线人士:中印边境局势如何影响边民?
本文共5992字
阅读预计15分钟
作者 | 帕德尼亚(PD Nitya)
编译 | 陈欣雨 宋可馨
审核 | 王若桐 胡可怡
编辑 | 陈欣雨 穆祎璠
内容提要
本文作者试图强调印度用于边境守卫的警察和安全部队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尤其关注拉达克北部和东部列城(Leh)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该地区与中国西藏接壤的实际控制线(LAC)长达数百公里,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实际控制线(LoC)长达221公里。虽然印度与不丹和尼泊尔之间的边界划定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国家有更多的边界条款,而与中国、巴基斯坦和缅甸之间的边界在敌对、地形艰难和有争议的领土主张方面充满挑战。作者为防线的边界如何影响当地民众,以及需要在实地采取什么新方法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原文作者通篇的口吻极具主观性。在印方眼中,中国在拉克地区边境线上的一系列行为不仅破坏了地区和平,更是将造成印度当前不利处境的主要矛头对准中国,请读者注意甄别。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一、引言
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国家,也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印度地理位置独特,海岸线约7500公里,陆地边界线长达1.5万公里,广袤的边境、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与温度给该国带来了诸多挑战,需以不同方式加以应对。
本文作者将重点阐述印边境地区,尤其是部署在拉达克东北部列城(Leh)地区承担戍边任务的警察和安全部队所面临的安全挑战。该地区的中印实际控制线(LAC)长775公里,印巴实际控制线(LoC)长221公里。虽然印度与不丹、尼泊尔之间的边界管理漏洞百出,但印与这两国商定的边界条款更合乎本国利益,而印与中国、巴基斯坦和缅甸之间的边界却因长期敌意、险峻地形和领土争议,对印度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部分印巴实控线未用围栏等人为标识进行分界,而仅仅依靠山脉天然屏障分隔两国,这为武装分子渗透,武器、弹药、毒品贩运走私提供了有利环境,甚至边界村庄亦参与其中轻松“赚快钱”。虽然沿国际边界设置围栏有利于区域划分,但这并非一种万无一失、一劳永逸的措施,穿越国际边界的桑巴查谟地区(Samba Jammu)隧道问题、巴基斯坦无人机空投武器问题等便是例证。印东部边境必须应对来自邻国缅甸、孟加拉国的非法移民问题,这些移民影响了特里普拉邦、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等邦的人口结构,对公共秩序造成负了负面影响。通过加强物理屏障堵住边界缺口是一种普遍做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尤其是地形问题相当难以克服。拉达克地区实控线没有划定界限,边界争端尚未得到解决,查谟和克什米尔的部分地区,如阿克诺奥尔(Akhnoor)夏季会被水流覆盖,唐达尔(Tangdhar)、古雷斯(Gurez)、巴拉穆拉(Baramulla)的深峡谷地区无法建造有实际效用的围栏。因此,完全封闭的边界仍存在局限性,必须制定替代性策略以应对边界挑战。本文将阐述不设围栏的边界对边境民众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需要在实地采取怎样的新应对措施。
二、关于中印拉达克边界
拉达克是唯一与中巴两国同时接壤的地区,地缘战略地位独特。拉达克地理面积约为59146平方公里,包括370公里印巴实控线和775公里中印实控线。自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来,中印在从中国藏南地区、锡金邦到拉达克绵延千里的实控线上的持续对峙:1967年,双方在乃堆拉山口发生冲突;1975年,达旺边境发生冲突;1987年,因印度宣布成立伪“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双方产生冲突;1996年,中印军队达成一项谅解,不得在实际控制线己方一侧两公里范围内鸣枪;2014年,中印在拉达克东部楚玛尔的碟木绰克(Demchok)地区(译者注:印方称“碟木绰克”,中国称“典角村”)对峙20天;2017年,中印在中不边界洞朗地区对峙72天;2020年,中印军队在加勒万河谷(Galwan)发生冲突,致20名印度士兵丧生。若分析中印边界的冲突模式与规律,可发现从2013-2014年起平均每2-3年出现一次冲突,强度有明显增加。随着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两国军队一直在试探评估对方反应以及动员炮兵与步兵力量的所耗时间。
自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来,中印边界争端主要发生在锡金段和中国藏南地区,而拉达克通常被认为是局势相对更加和平的地带。出于政治与战略原因,历届印度政府未能结束自1956年以来的边界谈判,也从未优先讨论过在西部实控线建设围栏,仍声称对阿克赛钦、斯卡斯加姆山谷、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拥有主权。考虑到印巴敌对关系以及1989年以来的冲突历史,印巴在卡吉尔和突厥基斯地区的实控线几乎已被划定,但实控线一侧完全没有设置围栏。2014年之前,拉达克人和中国藏民之间的易货贸易在卡戎地区(Kakjung,位于印控克什米尔)非常普遍,人员和贸易自由流动同时也致使走私异常猖獗,走私货物包括陶器、纺织品、羊毛等中国产品,以及宝石、野生动物器官、紫檀和濒危物种等。由于中印双方冲突不断升级以及边境基建进程的推进,易货体系完全中断,因此印度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方法处理不设围栏的中印边界。
三、拉达克实控线存在的问题
拉达克地区气候本身就是印度安全部队(ISF)需要面对的挑战。此外,巡逻点部队的常规巡逻并不易快速适应局势变化,因此拉达克地区的实控状况与在地图标识情况存在差异。目前,从喀喇昆仑山口到楚玛尔(Chumur)共设有65个巡逻点,印度安全部队负责定期巡逻。因为巡逻工作受限或未进行巡逻,在65个巡逻点中,印度已失去其中26个(巡逻点号为5-17,24-32,37,51,52,62)。印度不得不接受事实:由于印度安全部队或印度平民长时间内未在这些地区进行活动,这些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活动范围。这导致印度安全部队实际控制的边界持续向印方一侧推进,使这些边境地区出现了更多“缓冲区”,进而导致印度最终失去对这些地区的控制,这种缓慢蚕食土地的战术被称为“切香肠”策略。
根据两国冲突降级谈判,双方决定设置缓冲区,而中国却对这些缓冲区加以利用,将高性能摄像机安置在最高峰之上,以便监视印军行动。包括楚舒勒的黑顶山与盔顶山(Black top, Helmet top mountains in Chushul)、碟木绰克(Demchok)、卡戎、戈格拉温泉(Gogra hills in Hot springs)和奇普查普河(Chip Chap River)附近的达普桑平原(depsang)等地区都被中方安上了监视设备。此外,中方通过“切香肠”策略限制了印军移动,声称缓冲区属于中国的“作业领域”并进一步要求印军后撤,以此制造更多“缓冲区”。这种情况已在伊娜拉(ynallah)和加勒万地区出现,在未能成功获得对伊娜拉进行监视的更高点位的情况下,印军被迫撤回01营。楚舒勒机场附近的边境人员会议室(Border Personnel Meeting hut, BPM hut)已成为实控线的事实所在地,印军在碟木绰克尼隆河(Nilung Nallah)的活动也已受到限制。
笔者认为拉达克地区的实控线上,印度的处境处于劣势。印度认为中国在中印谈判中以缓冲区为借口,在山峰上安置摄像机,密切关注印度军队的行动。对印度而言,自身的行动不仅被这一举措限制住,边界的实控线在不断往印度方向移动,印度实控地区在逐渐缩小。
极端恶劣的气候、崎岖不平的地形和偏远的地理位置削弱了印军的整体士气和工作积极性,边境印军“数着日子上班”,每支部队都想早日结束任期调回平原地区。长期以来,许多印军士兵军官不理解费力保护无人员经济活动贫瘠土地的意义所在,因此,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持士兵军官们的高昂士气。一名驻守在前线的高级军官表示,如果撤退400米能换来4年和平,那么后撤也是值得的。
为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军队对拉达克东部地区的道路和军事基础设施建设赋予了更大战略意义,这也将助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开展,为中国厂商进入中亚市场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提供便利。印度虽将拉达克视为与印度具有历史渊源的战略地区,但却忽视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因此自1962年以来,以“缓冲区”形式,印度失去了对拉达克部分土地的实际控制,这使印军陷于不利地位。与中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努力相比,印度对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对迟滞且碎片化。印度的边境管理需要一种新的“目标感”。目前有专家建议,在很大程度上,印度可以支持地区旅游业发展以提振边境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求稳”(play safe)策略的指导下,印军对前线印方一侧地区附近的平民和牧民活动设置了诸多限制,以此避免惹恼中国军队使其有机会对“争议地区”提出抗议。截至2021年9月,印地区行政和安全部队的高级官员在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 ,DBO)地区巡逻至喀喇昆仑山口(距DBO35公里)是很容易的。然而自2021年12月以来,由于中国军队已安装监视设备,印军以检查站的形式在斗拉特别奥里地设置限制,阻止任何人靠近喀喇昆仑山口。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若发现对面有靠近的迹象,便会立即提出抗议。这种形式的限制有损印度坚持边界主张的自信,过去极易进入的区域如今却变成非正式的“缓冲区”。(译者注:斗拉特别奥里地是印度方面对于靠近喀喇昆仑山口的一处地方的称呼,位于中印边境,尚未正式划定国界,是印度在拉达克北部喀喇昆仑山脉中间的一个传统营地和目前的军事基地。印度认为此处属于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
未设围栏的边界一直是羌塘地区(Changthang region)昌帕游牧族群(Rebos)的牧场,由于肥沃牧场稀缺,昌帕人常会冒险进入巡逻点附近地区放牧。自2014年以来,印度安全部队对昌帕人放牧活动和牧区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这些游牧民对印度安全部队此举颇感不满。士兵特别伪装部署,阻止昌帕人向更高处移动,避免其放牧活动遭到中国军队的抗议。同样,碟木绰克和科尤尔等边境村庄的开拓工作也受到影响,中国军队直接电子监控这些村庄,为中方迅速反应边境动态提供便利。(译者注:Rebos代指昌帕游牧民族<the Changpa nomads>,所住地方称作“Rebo”,英文对应为“tent”,指主要由耗牛毛制作的帐篷。)
最近,印度安全军队在第15、16巡逻点达成的脱离接触协议导致印失去戈格拉山的牧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在北岸卡戎地区。多年来,牧场的失去导致边境村庄居民丧失生计、被迫转变生活方式甚至离开家园。放牧区域的缩小也激起边民内讧,例如,楚玛尔的昌帕人不能到尼泊尔巴斯提以外的地方放牧,在与卡尔佐克(Korzok)的昌帕人发生冲突之后,后者拒绝让楚玛尔的昌帕人进入卡尔佐克放牧区。另外,上述问题也对军民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三、未来
如前所述,中国在拉达克东部边境地区有强大的经济和战略需求,为此中方正积极建设军队,以便控制印方巡逻点标出的未设围栏地区,争取进一步实际控制这些区域。考虑到印度始终对加入“一带一路”或“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持保留态度,印度有必要赋予边防战略新的意义和目标,以此刺激未来经济发展。边境战略必须坚持针对性的特定地区导向,例如,在图尔图克(Turtuk)/ 锡亚琴冰川(Siachen)、斗拉特别奥里地/德普桑平原可以积极推广边境旅游。斗拉特别奥里地的喀拉昆仑山口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古老通道,向国内游客开放该区域将有效克服因地理位置偏远而少有人涉足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颇负盛名的喀拉昆仑山口探险活动可重新启动,并有限度地开放可作为徒步/远足空间的地区。若印方能够有效证明该地区的(经济)价值,那么就能够改变人们认为该地区偏远且无实际效用的认知。
另外,从德拉斯、锡亚琴、温泉地区到热藏拉的一系列纪念场所可以用于推进“爱国主义”旅游,这在印度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旅游“卖点”。斗拉特别奥里地和温泉地区附近没有村庄,但后者是昌帕人经常放牧的地方,开放该地区用于发展旅游有助于解决印军因担心招致中国军队抗议而不允许印平民在该地区活动的问题。拉达克的主要地标班公湖,在不影响生态敏感性的情况下可举办水上运动活动。在班公湖举行印度首个冰湖马拉松比赛便是一个绝佳倡议,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倡议。印度在班公湖北岸的活动范围仅限于“Finger 4”地区,该地区同样也具备开发探险旅游的潜力(译者注:印度为区别班公湖北岸复杂的地形,将延伸出来的山脊命名为Finger,并据此划分了从Finger 1-Finger 8的区域)。
同样,所有游牧民节日都在非常靠近中印实控线的印度河沿岸碟木绰克、科尤尔、东堤村、卡戎村庄庆祝,这些节日吸引了大量游客。印度在拉达克东部地区的最大优势是昌帕人村庄,为方便这些村庄发展,应优先考虑升级其附近的边境基础设施。碟木绰克的乔塔冈仁波齐(Chota Kailash)也可以向游客开放顶拜和祈祷,并向无法前往玛旁雍错朝圣的虔诚印度教徒推广宗教旅游项目。乔塔冈仁波齐在中国军队摄像头的监视范围之内,印军对进入山顶的通道进行了严格限制。印度有必要在这些地区设立边防警察,以确保当地村民的不满有渠道得到解决,保证军民紧张关系得到友好处理,减少怨恨和沟通不畅。经常有报道指控中国藏民闯入牧场越过边境偷牛,印度安全部队有时会对这种越境盗窃行为“大事化小小事化小”,这进而增加了当地人的不满情绪。
边境人员会谈中,印需要突出强调边境居民利益及其要求获得更多放牧面积的诉求。印度应积极支持边境旅游业,维护昌帕村民的生计,同时就该地区主权归属进行谈判。边界平民人口是印度的重要资产,应在收回牧场的过程中考虑平民利益。另外,印度还应用摄像监控、综合边防管理系统等更先进的技术取代常规的人工巡逻。所使用的监控设备需能适应恶劣天气条件,并且应拥有强大的续航能力,能够在零下温度环境下的进行存储备份。为此,政府可以资助印度科学院(IISc)、印度理工学院(IITs)等主要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寻找适合零下气候条件的材料用于构建边境监测系统。专利可以激励研究动力,发展出能够改善印度士兵住房环境、冬季制服和监视设备的研究成果。毋庸置疑,这对政府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需要为边境旅游业发展制定专属的经济开支计划。即使这只是一个小的开始,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结语
考虑到国内压力以及其在拉达克地区的经济利益,中国军队将继续推进边境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中印边界小规模冲突将继续频繁发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遵循某种特定模式与规律。为此印度应做好准备,用“无退路(no fall back strategy)”战略反击中国的“寸步前行” (inch-by-inch capture)战略,上述应对方式甚至适用于缓冲区。目前,缓冲区已成为了中国军队的“非正式巡逻区”,中国军队多年来一直坚持宣示主权。不设围栏边境不能仅依靠增加军队人数实现安全,还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如农村发展、旅游吸引、基础设施建设、模范边境村计划等,以此发展边境地区,回应当地民众关切,实现经济利益增长。此外,可使用监视技术辅助人工巡逻,改善营地和哨所之间的道路连接状况。与其在攻防思维框架下理解边境局势,印不如以更“积极”的方式处理实控线,兼顾民用需求与军事需求。
作者简介:帕德尼亚(PD Nitya),就职于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警察服务(Indian Police Service,IPS)部门。
本文编译自第57届全印警察局长会议呈递论文,原标题为Security Issues Pertaining To Unfenced Land Border,原文链接为https://caravanmagazine.in/security/full-text-sp-ladakh-india-lost-access-patrolling-points-china-border
本期编辑:陈欣雨 穆祎璠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90期|美印启动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真能打破壁垒?
▲经报·83期丨印手机制造业崛起,产量四年内有望赶超中国?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重磅 |压力之下,印度到底会不会抛弃俄罗斯?
▲重磅|为什么巴基斯坦经济崩盘,压力反而到了中国这边?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