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最新!印度对中巴发起网络虚假信息攻势情况详解
作者 | 加里·马察多、亚历山大·阿拉菲利普
导 语
2023年2月,位于比利时的智库“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发布报告,揭露印度媒体亚洲国际新闻社(ANI)长期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记者”“博主”“地缘政治专家”以传播攻击抹黑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虚假信息。这是该智库继2019年、2020年后第三份揭露印度虚假信息网络的重磅报告。这一网络从2005年建立运转至今,在国际组织、媒体传播、大众认知三个层面呼应配合,用成千上万条捏造的“假新闻”向中国和巴基斯坦发起一波接一波的“信息战”——其影响之深、传播范围之广、手段之丰富远超一般民众想象。很多流传于互联网的爆款消息,比如“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的瑞士银行秘密账户”就是他们的“杰作”。然而,作为这些虚假信息的策源地欧洲却无意也无力阻止这一事态进一步恶化。对于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的报告,ANI认为是“诽谤和虚假的”。本文为近年来印度对巴、对华认知战最新进展的揭批,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供各位读者参考。
概述
近期,独立智库“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EU DisfoLab,以下简称实验室)公布了“全球反巴、反华影响力行动”的最新调查报告,这是其继2019年和2020年发布相关调查后推出的最新报告。
实验室深入调查了印度主流通讯社“亚洲国际新闻社(ANI)”经常援引,但其实却并不存在的组织、博主和记者。ANI是印度全国性通讯社,在印度信息媒体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印度许多知名媒体的信息源,包括《印刷报》(The Print)、《商业标准报》(Business Standard)等。ANI的文章也时常被雅虎新闻等知名网站转载。通过这张信息网络,ANI的新闻能够触及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
值得注意的是,独立杂志《大篷车》(The Caravan)此前指控ANI报道“印度政府版本的真相”。实验室此前两项调查已揭示,ANI经常引用“今日EP”(EP Today)和“欧盟纪事”(EU Chronicles)等虚假媒体——这两个看起来专门报道欧盟事务的“媒体”,实际上是为发布反巴、反华内容而在印度建立的平台。
我们的最新研究结论如下:
此前,我们发现ANI多次引用的一家智库与斯里瓦斯塔瓦集团(Srivastava group,以下简称“集团”)有联系。尽管这家智库已于2014年依法解散,但ANI现在仍频繁援引该智库,频率甚至达到一周两次。例如,这家智库的网站伪造了一份加拿大大学教授参加会议的记录,甚至还杜撰了学者发言。我们2020年12月发布的《印度纪事》(Indian Chronicles)报告中就已指出这种“盗用身份”的作假模式。
ANI长期以来援引“记者”“博主”“地缘政治专家”的发言,但这些人其实并不存在。例如,ANI多次引用一位自称是“007粉丝”“篮球运动员”“管理咨询顾问”的“地缘政治专家”,涉及主题包括巴基斯坦军事理论和中国“战狼外交”,但这个人其实并不存在,完全是“虚构专家”。
这些虚构的人物和组织几乎完全用于推动反华、反巴叙事,而中国和巴基斯坦对印关系并不融洽。通常ANI先是独家援引这些冒牌专家和智库的发言,然后再面向广大印度媒体广泛转载传播。其实,除ANI和跟随转载的媒体外,几乎没有其他知名媒体报道这些来自“坏信息源”(Bad Sources)的消息。
我们认为,ANI不尊重《慕尼黑宪章》(Charter of Munich)的基本原则,辜负了读者群体。ANI长期频繁引用虚构人物和组织,纵容并掩盖这些虚假信息的真实来源,者表明ANI实际上都在这场旨在反华反巴的“影响力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慕尼黑宪章(节选)
• 不论后果,尊重真相,因为公众有权了解真相。
• 报道仅能基于明确来源的事实;不要隐瞒重要信息,也不要改动文本和文件。
• 已发布的消息一经证实为不准确,立即纠正。
前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四月清晨,雅典机场。
前一天晚上,一位友人告诉我们的一位作者:做开源调查需要非常高超(且我们团队并不具备的)的IT技能。考虑到这一点,这位作者又看了一眼“国际权利与安全论坛”(IFFRAS)的网站——这是一个加拿大“智库”,我们此前曾曝光其与斯里瓦斯塔瓦集团的可疑关系。
乍一看,一切似乎都稀松平常——如同大多数智库的门户网页一样,这个智库网站上包含研究报告、媒体动态、会议记录。然而,在研究这个网页多年后,我们的这位研究员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直觉:在IFFRAS会议上发言的教授可能根本不存在?
带着这个想法,他在谷歌上搜索了其中几位教授的名字,但找不到他们的任何动态……显然,在google上搜索这些名字没有用到任何专业IT技巧。他随即发现,这些网络研讨会的摘要,很大一部分是“复制粘贴”的伪作。他立即通知了其他我们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出所料,又一个……”。
一、“幽灵智库”:
既不存在,也不愿被发现
在此前发布的《今日EP》和《印度纪事》两份深度调查中,我们提到了IFFRAS网站和斯里瓦斯塔瓦集团的其他网站都由同一IP托管。不仅如此,这些网站还用斯里瓦斯塔瓦集团的同一个邮箱注册!IFFRAS此前由前加拿大国会议员马里奥·席尔瓦(Mario Silva)担任主席,2012年在加拿大注册,2014年已正式解散。
尽管如此,IFFRAS的网站却仍照常更新。粗粗一看,这好像是一个典型的智库网站,设有研究报告、媒体动态、会议记录等栏目。为了查清楚究竟谁还在参加一个已经解散智库的会议,我们重点研究了网站上的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显示,2020年1月29日,IFFRAS组织不超过4位蒙特利尔大学教授,讨论“穆斯林兄弟会影响力日益增多”的问题。据此,我们联系网站所称的“参会嘉宾”,其中两人回应称他们从未参加过这样的会议,甚至穆斯林兄弟会也不是他们的研究领域。
我们还发现,IFFRAS网站上会议摘要中的一些发言要点显然来自“复制粘贴”。
有趣的是,就在这场“2020年1月举行”的会议上,一位发言者说,“2020年2月中旬,在苏丹发现了一个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地下窝点。”难不成他穿越了?
显然这场会议是虚构的,而且在IFFRAS其他虚构会议的70多位发言者中,大多数根本就是“查无此人”。例如,多伦多大学根本没有一位叫做“奥利弗·卡特”的女教授,马尼托巴大学也没有一位叫做“斯蒂芬妮·坎贝尔”的助理教授。这种造假手法与我们此前报告指出的如出一辙——胡乱拼写拼凑姓名。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智库一般来说热衷利用网络广泛宣传他们的立场和想法。但反常的是,IFFRAS的社交媒体2021年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与其频繁的“会议活动”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猜测,IFFRAS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生成ANI可以报道的内容,然后由印度媒体广泛传播。
上述种种明显的可疑迹象本应引起ANI警觉,但这并未推动ANI采取任何行动——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ANI引用IFFRAS超过200次。在大多数情况下,ANI不仅引用IFFRAS的“报告”,还以IFFRAS报告为主干撰写新闻评论。
二、查无此人的记者、博主和专家
出问题的只是IFFRAS吗?我们顺藤摸瓜,调查ANI经常援引的其他组织,意外发现了政策研究小组(Policy Research Group ,POREG)。过去两年中,似乎有三位新成员加入该组织,但是我们找不到任何他们真实存在的证据。
其中一人是詹姆斯·杜格罗斯·克里顿(James Duglous Crickton),是詹姆斯·道格拉斯·克里顿(James Douglas Crickton)的错误拼写。2016年,他因为撰文声称“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在瑞士持有一个秘密银行账户”而名声鹊起。这篇文章很快引起记者注意,ANI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他还在opednews.com上以“Maria Rutowicz”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个Maria是《今日EP》的员工,但此人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今日EP》是一本模仿《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的假期刊,同样由斯里瓦斯塔瓦集团运营,我们2019年的调查报告就曾曝光这本杂志。
ANI引用的另一位POREG撰稿人名叫马格达·利潘(Magda Lipan),有时误写为Magad Lipan或Magda Lipin。毕竟,不存在的马格达并不在意自己名字中的拼写错误。
最后一位是“瓦伦丁·波佩斯库女士”(Ms Valentin Popescu)。根据惯例,如果瓦伦丁真如她简历所述是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女士,那她应该叫做“瓦伦蒂娜”(Valentina)而不是“瓦伦丁”(Valenti)。无论如何,波佩斯库女士似乎与詹姆斯·杜格罗斯·克里顿保持着密切联系,后者曾在Opednews.com上发布了波佩斯库女士撰写的一篇文章。
我们试图通过POREG联系这些人召开网络会议,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然而,尽管姓名拼写有误、简历漏洞百出,这些冒牌货还是成了“地缘政治专家”,而ANI也多次援引采信他们的说法,谈论巴基斯坦军事理论或中国“狼战外交”这样的严肃话题。
总而言之,POREG甚至不愿花费更多的精力伪装这些虚构的人物简介。与IFFRAS一样,POREG的社交媒体也异常沉默,几乎完全依赖ANI为其定期提供的转载渠道。同样,上述这些因素本应引发ANI高度警觉,但ANI不仅引用了POREG报告,还以其为主体,撰写了更多新闻评论文章。
2021年,ANI还开始引用政治和外交事务中心(Center of Political and Foreign Affairs ,CPFA)的报告。CPFA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注册于中国香港的智库。与已经解散的IFFRAS不同,CPFA确实存在。CPFA团队固然产出了一些经得起推敲的报告,但我们仍然发现很多蹊跷。
CPFA有一份报告名为《欺骗游戏:巴基斯坦对恐怖组织的虚假行动》(Deception Games: Pakistan’s Eyewash Action Against Terror Groups),作者是隶属于其“反恐工作组”的罗纳德·杜赫明(Ronald Duchemin)。这份报告2021年2月12日出版,而第二天ANI就进行了跟进报道。我们试图在网络上找到更多杜赫明真实存在,且真是一名巴基斯坦问题专家的证据,但最后无功而返。
另一位名为马里奥·德·加斯佩里(Mario de Gasperi)的CPFA人员撰写了几份亲印度叙事的报告,ANI同样援引了这份报告。同样,我们无论如何都没能找到证据证明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最后,我们联系CPFA,希望同杜赫明先生和加斯佩里先生交谈,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2021年7月,ANI发布了一条题为“欧洲议会因滥用亵渎法而撤销巴基斯坦普惠制+地位”的虚假新闻,但事实上这一撤销并未发生。ANI援引菲利普·杰恩(Philippe Jeune)的话——他自称是“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驻巴黎调查记者”或“驻布鲁塞尔的自由记者”。但有趣的是,他名字有时拼作Philippe Jeune,有时写作Philippe Jeaune,偶尔也写作Phillipe Lejeune——显然这号人物并不存在。这位虚构的“菲利普”(注:正确的法语名拼写为“Philippe”)曾在《欧盟政治报告》(EU Political Report)和《今日欧盟》(EU Today)上发表文章,这是两家布鲁塞尔媒体,美国政治新闻公司“政客”(Politico)的马克·斯科特(Mark Scott)曾撰写系列文章介绍这两家媒体。ANI的报道援引《欧盟政治报告》和《今日欧盟》,看起来像引用了丰富可信的欧盟媒体来源,但实际上这背后充满争议。
我们试图与这位“菲利普”先生会面,并联系了发表他报道的布鲁塞尔媒体。当我们问道“菲利普”先生是否仍向《欧盟政治报告》供稿时,其主编建议我们联系《今日欧盟》的主管。尽管我们一再提出要求,但没有人能让我们与菲利普先生取得联系。
可笑的是,成百上千的新闻媒体发布了这些虚构专家撰写的文章,而绝大多数报道都由印度媒体转载传播,被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民众广泛阅读。可悲的是,随着故事在不同媒体上被反复加工,几乎不会有读者记得去追溯原始来源或探究谁参与了这一场信息狂欢。最终,这些叙述在舆论场中固定下来,变得合理可信,以至于无人能撼动。
长远来看,这种行为终将导致老牌智库、非政府组织、媒体丧失新闻信用。换言之,如果一家知名媒体能够重复引用假消息,读者难道不会质疑其可信度吗?风险在于,读者以及任何一个人最终相信“没有什么是真的,一切都有可能”,并不可避免地逐渐远离公众辩论。
三、从三次“影响力行动”深度调查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三年半前,我们开始调查互联网上猖獗的亲印“影响力行动”。在之前的报告中,我们揭露了一长串假冒组织,包括布鲁塞尔和日内瓦的假媒体和新闻机构,以及世界各地的“僵尸媒体”网络。我们展示了假冒非政府组织和“独立智库”如何进入欧盟和联合国。甚至还有一个由已解散非政府组织组成的网络,它们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死而复生”,伪造记者和博主,甚至盗用死者身份。
当我们揭开一层一层虚假的外壳,内容令我们极度震惊。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完全基于事实和开源元素报道事件,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然而,如果假记者、假媒体大行其道,而新闻来源都是虚假的非政府组织和其他虚假媒体,那我们如何能够清楚的讲述一个故事?印度读者如何才能追查假新闻的来源?
我们经常思考如何改善信息生态系统,但却发现解决方案寥寥无几。在这些操控影响力的案例中,操控者往往在事情败露后关闭一些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然而,尽管过去多次公开曝光,诸如IFFRAS这样的组织和像詹姆斯·杜格罗斯·克里顿这样的虚构博主仍在继续营业。更糟糕的是,ANI似乎并不担心自己是唯一一家长期频繁援引这些虚假来源的媒体平台。换言之,在ANI工作的记者必然知道这些消息来源是捏造的——如果他们这都不知道,他们作为记者就完全失败。有谁真正在乎呢?当然,我们在乎。我们猜测,这些操控影响力的人非常清楚,普通读者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调查新闻故事背后的虚假内容。
四、为什么假新闻层出不穷
根本答案在于“影响力操控”的结构。我们需要记住一点,这些行动的目标受众是印度民众,但却以欧盟的名义传播内容,而背后则是各种各样虚构的组织和个人。对于这些主体背后的操控者来说,他们为什么宁愿冒着被揭露的风险,也不愿与真正的专家建立合作关系?
我们的猜测是,虚构一个来自欧洲或北美的人物作为信息源,被视为增加新闻故事可信度和可靠性的方法。因此,即便已经遭到揭露,操控者也倾向于使用粗制滥造的虚假身份或虚假组织,而非真实的组织和人。很明显,如果新闻机构引用真人或真实组织发布的报道,我们根本不会调查这个故事。
当被问及如何才能控制虚假新闻时,欧洲当局和立法者们要么感到无能为力,要么漠不关心,要么忙于其他优先事项。出于国内政治目的利用富有同情心的欧洲博主、智库、政治家的做法现在已广为人知,并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家流行起来。从本质上讲,欧洲和北美已经成为生产虚假信息以操控影响力的策源地和出口地。通常,欧洲并不是主要目标,但欧洲却是这些虚假信息的放大器和协助者,客观上为全球其他地区的虚假信息制造者和宣传机器推波助澜。
在欧洲,政府经常声称“缺乏法律依据”起诉这些虚假信息背后的始作俑者。然而,在多个欧盟国家,身份盗窃、伪造文件、冒用信用都构成刑事犯罪。但只要这些行为不直接威胁到欧盟机构和民主制度,这些心怀恶意的人就知道他们还可以为所欲为,逃避欧盟法律和财政义务,冒充他人或者干脆虚构人物,也不会面临任何惩罚。简单说,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继续这样做。
我们坚信必须控制这一事态,我们有义务责任竭尽全力解决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的放任造成了真空地带,而越来越多的人将意识到他们能够从中牟利。这个过程就像病毒隐蔽的扩散,直到有一天我们再也无法阻止其传播。因此,我们希望欧盟和各国政府认真思考对策,避免欧洲成为全球假新闻材料的生产中心。
对此,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对策:
• 追踪资金来源。正如《印度纪事》所揭露的那样,虚假新闻制造者必然涉及报酬,有时直接以现金支付,其他则依赖更为复杂的支付手段。相关机构应“跟着资金流走”,并采取适当的经济侦察措施。我们还与其他调查此事的记者分享了手头所有信息。
• 我们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就在明处。欧盟机构不应再声称“我们无能为力”。很多参与“影响力操控”的组织赫然登记为游说组织,可以随心所欲进入欧洲议会,有些甚至本身就由欧盟资助。一些欧盟机构官员甚至深度参与了虚假新闻行动,其中一位官员甚至参与了一个从未合法存在的组织资助的旅行。欧盟机构应该彻查上述现象。我们应该记住,欧洲议会主席最近表态“不会有罪不罚”“不会隐瞒问题,掩饰错误”。我们将持续关注欧盟是否会言出必行。既不应允许参与此类涉及虚假信息的个人和组织游说欧盟,更不应该让他们获得欧盟资助。
• 研究网络域名扮演的角色。我们在之前的调查中提出,网络域名产业必须承认他们在“影响力操控”中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知道这并不容易,但这个领域值得探索。
• 执行现行法律。欧洲法律必须同等适用。当前法律框架为诉讼提供了途径,包括数据和隐私保护、消费者和反腐败、财务透明度法规。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违反或无视这些法律。当潜在违反欧盟法律的行为被曝光时,应展开调查并起诉对违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约束日益嚣张的违法行动。
• 媒体和平台需要在报道中承担更多责任。诸如“本报告由某某新闻服务自动生成。本平台对其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之类的免责声明并不充分。媒体和发行方应采取更多措施,避免赋予不良信息来源更多曝光度。
• 取消媒体豁免。这项调查再次表明,让媒体免于平台审核后果将不堪设想。媒体豁免赋予新闻机构和媒体传播未经核实消息的途径,而没有任何手段能阻止虚假信息传播。这就送给造假者一张空白支票,他们可以填上任何金额,这更像充满虚假信息的高速公路。
结语
2019年,当我们第一次深入调研亲印的“影响力行动”时,我们不曾设想2023年还会有第三次调查。我们原以为第二份调研《印度纪事》会是最后一份,但现在我们又推出了第三份调研报告。然而,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开启第四次调查的可能,尽管我们衷心希望不会再有下一次调查。
根据以往经验,在报告发布后的未来几周内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那些希望曝光这些虚假信息的人将向我们表示庆贺,他们或许会利用我们的报告用来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印度国内的“影响力操控者”或许会对我们猛烈骚扰——会有数百个推特账号诽谤我们,威胁我们的家人、同事、雇主。与过去一样,我们所揭露的造假者可能利用欧盟获取信息的自由,要求欧盟机构调查我们。他们可能会用无关痛痒的询问、法律诉讼纠纷、传票来骚扰我们。我们还预计,欧洲议会成员可能会再次向议会提出有关我们组织的问题,并作为合作方参与骚扰行动。上述这些都是诋毁和抹黑我们的“标准流程”,题目会千方百计阻挠我们工作。
可能会有各种组织邀请我们提交这份报告,但我们会拒绝大多数组织,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欧盟机构可能会要求我们正式提交报告。我们将重申同样的政策建议,但对方可能会告知“已经没有什么可做的了”。
但我们随时准备迎接惊喜。
本文编译自“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2023年2月23日报告《坏信息源:印度新闻机构ANI如何引用不存在的信息》原标题为Bad Sources: How Indian news agency ANI quoted sources that do not exist原文链接为https://www.disinfo.eu/publications/bad-sources-how-indian-news-agency-ani-quoted-sources-that-do-not-exist/
本期编辑:许丙南 穆祎璠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95期 | 中方拟推动中印边界局势转向常态化管控,但印度不干?
▲经报·89期 | 不再要求减税,特斯拉重启进军印度计划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重磅 | 原来,巴基斯坦前总理穆沙拉夫是这样一个传奇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