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说杨之光】黄一瀚 | 天才艺术家懂得艺术创造发明的规律!

黄一瀚 杨之光
2024-09-21
点击上方“杨之光”,马上关注杨之光美术

真爱,请置顶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杨之光先生的爱国义举和他敏锐的时代精神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早已融成了一股憾人的力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而进入了文化史的创造与书写之中。杨之光先生不仅以其六十余年的艺术创作丰富了对新中国历史的个人视觉建构,在每一个年代都创作出了有代表性的形象语言,而且以其教育家的身体力行,成为时代精神的“盗火者”传播着更新的艺术观念也提升了社会的认知。他的一生,既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艰苦历程,也是中国画人物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在杨之光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杨之光美术特此推出《杨之光先生诞辰90周年特辑》系列文章,向我们敬爱的杨之光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0年11月28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一瀚老师在“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品鉴沙龙暨藏家作品展”上以杨之光先生学生的角度回忆杨之光先生的点滴。

黄一瀚老师与杨之光大女儿杨红、大女婿何建成以及部分“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品鉴沙龙暨藏家作品展”嘉宾在藏家作品展现场合影

黄一瀚:前几天来观看了杨之光老师这次规模浩大的水墨画展览,这么大量的精品,令我非常震动。杨老师虽然离开我们这么多年,但我还是很深地怀念他。我前几天专门买了一大束花,叫了一个朋友专门把我载到杨老师的墓前去祭拜。杨老师生前的音容笑貌对我们后辈的教导一幕,重现在眼前。

“赤诚之光——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作品展”于2020年10月23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世界每个朝代画画的人太多了,杨老师那一代人探索人物画也是浩浩荡荡,但为什么最后只剩下杨老师几个人?这种成才率真的很少,特别是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水墨画要往前创新一步都非常艰难。我承认大艺术家的出现,天才非常重要,这种天才也包含他能自知先知先觉的发现独特有自己的一整套实践方案,杨老师非常早就明白了这个方案是否具备了美术史。这点在政治领域中就可以感悟得到,比如说中美贸易交战,特朗普提出了“美国优先”,奥巴马提出了“重返亚太”,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依法治国”,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毛泽东是“坚持阶级斗争”,这就是这些杰出政治人物的路数,是他们贡献给具备人类历史的原创价值,政治如此,艺术更是如此。

杨之光先生在课堂给学生做示范


谈到绘画,只有杨老师这些真真正正的天才艺术家,是天生的懂得了艺术创造发明的规律。在人生的创造路上你要有自己的实验创作方案,你要懂得解决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才能有方向、有动力才能贡献。比如说新中国四大画家,黄胄由速写进入中国画,刘文西用年画进入中国画,杨老师则以水彩和光这两大要素来改造中国画,结果新中国的四大画家都非常成功。

杨之光先生临摹列宾油画《萨布罗什人给苏丹王写》1954年 81.5cmx146cm


作为一个老师,当很多人来拜访我的时候,或者拿画过来看的时候,我一看就明白这个东西有意义、这个东西没有意义。你提出了什么?你实践了什么?这就是天才的灵感,没有这个,很可能你再努力也就是二流画家、三流画家,就是一个小名家,弄几笔,有点小才气,就不具备杨之光大师这种一整套有价值的实验切入点,如果你没找到真正有意义的切入点,这种实验的体系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思想,现在广东这么多人画画,能像杨之光这样的人物画的太少了,他同时代的几乎可以说已全部覆灭了。所以我一直对杨老师怀有非常神秘的崇高敬意。对天才画家,我们一定要向他们敬礼,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名誉,太不容易了。我看过一部反映二次大战的波兰电影,全民族包括伪军为了保护他们的一个著名钢琴师,保护波兰的仅剩的艺术种子宁愿牺牲自己,令我明白,令我感慨,所以对于杨老师这种太难得到的国宝,我希望大家都应该用更大的力气去推崇他,这一点广东做得一般,应该跟上。因为在南北文化的竞争中只有我们的杨老师的水墨人物画有足够力量去与北方“抗争”。

杨之光先生与《石鲁病中像》

《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 1954年100cmx62.5cm

《九八英雄颂》杨之光 1999年145cmx210cm

《恩师徐悲鸿》杨之光 2005年 97cmx182cm


谈到杨老师的艺术探索从把水彩的泼彩技法和首个用光的塑造,即水彩和光,最后发展到没骨法,这都是杨老师为中国创造的财富与价值。他虽是蒋兆和、徐悲鸿的学生,但我觉得徐悲鸿、蒋兆和更多的还是以法国的素描来改造中国画,所以你看到他们的画面上有很多在处理人物对象时采用涂明暗和描绘人物骨骼皮肤时候还是僵死的,只有到杨老师把水彩和光带入中国画以后大约在70年开始,整个中国画水墨画才开始生动起来,正如印象派运用当时科学发现的七彩光而扭转了油画的具有世界意义的转变方向,这一点应该记杨之光的功劳,杨老师很聪明,碰到处理人物画的结构和暗部时,他成功的把暗部骨骼结构皴檫的方法,重新转换成为可以欣赏的笔墨,避开了蒋兆和他们那种处理的太过皴檫的画法,为中国水墨人物画中西方写实主义的观赏性方向纯笔性和墨性转变话语权,使得写实主义成为水墨史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杨老师的肖像中,一根头发、一个结构、一个暗部都不是按素描的观念去描绘,而是用中国传统的有灵魂的笔墨去表现,使得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按中国传统视觉经验慢慢欣赏,这就是杨老师对中国人物画顺利转型,能为他那个时代代言所做的重大贡献。

《矿山新兵》杨之光 1972年 130.5cm×94cm

《高剑父》杨之光 1994年93.8cmx67.3cm

《雪夜送饭》 杨之光 1958年 288.5cm×119cm

《傣族蜡条舞》杨之光1991年 68cmx46cm

《何须秀眼睫(没骨人体)》杨之光 1997年 83cmx50cm


往期经典回顾


| 那一束耀目的“追光”始终属于那个引领时代的他! |
| 美育或成考试“负担”!? || 嗨~你的“手帐时光”之旅,已开启! || 喜报!“我的艺博之旅”手帐大赛最佳奖及网络人气奖作品展示 || 【杨之光先生诞辰90周年特辑】杨之光传略(七) || 【杨之光先生诞辰90周年特辑】杨之光传略(八) || 杨红:父亲留下来的东西,依然发着光,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 赤诚之光——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作品展 |
| 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追忆大师艺术教育荣光! ||未来的他们可盐可甜! || 一缕“美神之光”,照进“非遗所思”。  || 从脑洞到行动,言必行! || 创意领航十八载 阳光雨露育人才 || 一场国际范儿的创意双年展! || 【最佳作品】“非遗所思——第四届‘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双年展”最佳奖作品及网络人气作品展示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杨之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