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看电影解说?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娱乐视频风靡网络,那就是影视解说类短视频。
2015年,视频博主谷阿莫借助独特的语言表达和具有超强辨识度的声音,让“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这种影视讲解类短视频节目火了。随后,有大量同类型影视讲解类视频开始涌现。
(“大家好,我是谷阿莫,今天要说一个……”谷阿莫的魔性台湾腔开头语)
根据新榜的「抖音涨粉」,抖音账号“毒舌电影”一周涨粉210万,位列涨粉榜第一。上周“毒舌电影”讲解了5部电影,共发布了15条讲解视频,其中《逃出绝命镇》的三期点赞数都在100万以上,热度最高的一期视频获赞近200万。
影视讲解类视频成为了短视频内容领域重要的一种类型。题材从科幻、恐怖再到爱情喜剧,无所不包。受众上至老,下至小,全部囊括。影视讲解类视频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在短视频领域里它们又是以何种形式来呈现的?
01 影视讲解类视频的类型
影视讲解类视频的发布平台主要是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讲解内容是博主基于原影视作品内容的二次创作,它们的精彩程度和对原作的颠覆感是用户是否点击关注的主要因素。按照内容形式分析,大致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影视解说类
跟《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偏重于“恶搞”讽刺意图的视频短片不同,电影解说类视频往往对原电影而言并无“敌意”,其更注重对电影的情节解读。通过将一些大部头电影化整为零,保留了电影的主要情节,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呈现,四两拨千斤地点出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基本上可以视作原电影的压缩版。
台湾博主谷阿莫可以说是国内影视解说的第一红人。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上,谷阿莫以简单诙谐的语言将一部部冗长的电影或电视剧高度概括成几分钟的视频,再加上搞笑的台湾腔和精湛的剪辑技术,其创作的“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系列成为了众多网友快速了解电影、电视剧的新颖方式。
影视盘点类
针对某一主题,选取电影或电视剧里的原片画面作为素材进行盘点,主题选择包括单个的演员、导演、电影类型或者某种电影角色。这类视频对于有某类固定兴趣取向的用户十分具有吸引力,而浩如烟海的电影和角色让视频取材丰富多样。
(博主“刘哔电影”盘点了影视剧十大软饭男)
恶搞吐槽类
井喷的发展导致电影作品的良莠不齐,所以大家在看了一部电影后,看到好的电影会希望能得到其他人的共鸣,看到烂的电影也会希望能够听到其他人的吐槽。吐槽类影视解说实际上是带着作者的价值评判的,加入了丰富的吐槽和搞笑元素,多以一种奇特的角度去解说电影,使得此类视频相较于传统电影解说具有更多看点。不但能起到帮大家了解剧情的概况,还能起到相当好的娱乐效果。
博主“刘老师说电影”会使用东北话趣味解说、恶搞、吐槽电影,语言风趣,善用一些东北方言中的押韵的俏皮嗑,听起来节奏明显。
混剪改编类
混剪改编就是将电影、电视剧等视频片段镜头,通过后期的剪辑创作手法重新编排制作,让它变成一个全新的主题。混剪改编类有很多种玩法:可以把光怪陆离的故事,解构成市井小民的鸡毛蒜皮;将电视、电影中的精华片段提取出来配以搞笑配音;也可以通过对其他影视素材进行拼凑,将文字小说还原成影视语言。从电影宣传和大众娱乐的角度来看,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
02 影视类解说视频为什么火?
影视类账号涨粉速度极快的原因,或许要归因于电影院的久闭不开。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要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去找。
碎片化时代对个性化内容需求的满足
影视类解说视频的产生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当今互联网用户碎片化时间利用习惯和个性化内容消费需求碰撞融合的结果。
过去,看完一部电影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看一部电视剧的时间那就更长了。像“谷阿莫”“毒舌电影”“刘哔说电影”等影视类解说视频的长度都控制在10分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影片的深度解剖。这类短视频通过精简信息容量,减少信息传播成本,有效平衡了市场上海量的影视内容以及有限时间精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可以满足受众休闲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如同信息过滤网一样,为观众筛选出感兴趣的影视内容,节约受众欣赏时间,在短时间内为他们提供一种社交谈资。
人的天性会对“故事”感兴趣
人类喜欢故事,这是一个保持了数万年的兴趣。乔纳森·歌德夏在《讲故事的动物:故事造就人类社会》中提到,讲故事是人类在面对大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况时所需要的生存本能,大脑在接收故事情节的同时学习并强化了自身对未知情镜和各种棘手事件的反应,也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
受众希望想通过听故事,感受快乐、惊悚、恶心、遗憾,但是故事不单是娱乐,不是满足我们猎奇心理的廉价娱乐。故事—叙事是对社会和世界的仿真模拟,听故事的人即使躺在沙发上或是坐在飞驰的交通工具上,也能学习到根本无需或无法亲身经历的经验。当故事涉及善恶,道德判断是迅速的,谴责、同情滚滚而来,大家都在故事中读出惋惜,表达愤慨。
( B站拥有253.4万粉丝的UP主“阿斗归来了”,自我介绍是“主打故事性叙事”)
对封闭式文本的解构引发观者共鸣
上映播出后的电影、电视剧是一种封闭的文本。在影院观影,大家都在封闭的空间中,电影放映过程中大家没有交流,观者完全进入电影中去感受、体会影片内容。而互联网使受众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创造,为草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闭合式文本在网络中成为一种开放式文本,受众成为文本的共建者,使文本无限延伸,我们进入罗兰·巴特所谓的“作者已死”的时代。
影视解说者的介入导致演员、解说人、观者三者同时在场。解说形式本身会让观者处于被动状态,引发观者共鸣的不再是影片,更多的是解说人的解说词。但是这种间断插入个人主观意识的形态也打断了电影发展的持续性。
满足好奇和克服恐惧的最佳平衡点
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感到好奇又感到恐惧。想欣赏惊悚类影视作品得惊险刺激,又害怕看到恐怖场景造成精神伤害。一到恐怖“高能”场景,就吓得瑟瑟发抖,还是禁不住好奇心从指缝里偷偷看出去,恐怖电影解说视频就为这种好奇又胆小的受众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B站都获得了超过254.3万人的关注的“阿斗归来了”,专注认真解说惊悚悬疑片,在最后揭秘前还有剧透预警,体验电影中烧脑后突然豁然开朗的感觉;帮你看恐怖片的“奥雷卡尔克斯”,给恐怖画面打码剪辑后让观众放心回顾童年阴影;在微博拥有1040万粉丝的刘哔电影在解说电影《鬼来电》时,就会说“别怕别怕,这段儿我口述”。
(这里就不放截图了,因为俺还挺怕的……)
03 时空紧张感:新媒介技术对观影习惯的改变
传播科技无限地更新换代,造成社会趋向于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重视效率和节省时间成为普遍追求的目标。这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以及身体上的疲惫,陈力丹老师称之为“时空紧张感”。时空紧张感是新媒体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一种现实后果。它迫使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转变,提高传播效率,甚至改变信息传播模式,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时间碎片化势头愈发明显,不愿等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心理。这也就解释了当下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以“微”著称的社交媒体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此类信息的特征就是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快速呈现和传播,迎合和利用人们生活中的碎片时间。
过去,看完一部电影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看一部电视剧的时间那就更长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有耐心、有精力、有时间追剧和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平时工作忙,抽两个小时看电影实在太奢侈,不如选择去看看一些轻量级的解说节目。
毕竟,用上厕所的时间看完一部电影听起来真的非常诱惑!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下,新的时间观和空间观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时空紧张感让电影讲解的存在有了现实需要。
04 变现与版权:影视类视频面临的双重困境
所有内容产品的共同问题,就是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内容行业的老生常谈了,毕竟大制作、大导演拍的电影、电视剧都有烂片了,又怎么能要求个人创作的影视解说个个都是精品呢?但影视类视频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内容质量问题,而是商业变现与版权问题。
影视类视频账号存在变现困难的问题。常见的变现方式主要来自于商品橱窗中的产品售卖以及广告,比如产品软广植入以及为某些影视剧进行宣传推广,后者对账号的量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类短视频的内容付费也因为版权原因难以实现。
影视解说类内容,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版权。近年来的踩雷案例屡见不鲜。2017年4月,台湾三家影视平台共同起诉谷阿莫侵犯其著作权,此案引发了知识产权学界人士广泛讨论,焦点问题主要围绕谷阿莫的“X分钟带你看完XX”系列短片的属性、该系列短片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合理使用范畴。其次,影视解说类内容对电影的二次解读有可能使很多不了解电影原本剧情的人产生了较大误导。很多时候,在影片上映前或者在视频网站上上线前就对影片进行剧透,一顿吐槽可能就口口相传,让电影票房一落千丈,这两种行为都会伤害到片方的利益,有可能存在侵权风险。
写在最后
对电影进行二次创作,需要更精准解构作品的内涵,再通过二次剪辑快速提炼总结,从而传递出电影背后的价值。而要真正理解一部好电影所包涵的剧本深度、服化道、美术、人文哲学、世界观等等,则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电影知识和观影经验。
从本质上来讲,影视讲解类视频并不能代表电影原片,这种精简版的电影鉴赏形式,不管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并不能全方位地展现电影原片中的艺术价值,受众若想对电影有深入了解,仍然需要静下心欣赏原片,毕竟,电影这门艺术是值得公众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欣赏的。
参考文献:
1.陈力丹, 毛湛文. 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J]. 新闻记者, 2014(01):68-73.
2.牛一心, 李凌凌. 时空紧张感下的另类电影鉴赏形式解读——以"×分钟带你看完电影"走红为例[J]. 新闻知识, 2015(06):66-67+98.
3.36氪.谷阿莫被起诉,“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到底侵不侵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网站 | www.csmrpku.com
微博 |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转载、投稿、合作等,联系微信号 | 13623315168
都看到这里了
还不点一下“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