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心率跑来提高长跑配速
大家都会记录自己的跑步数据
例如时间、距离、配速、步频……
然而有一项重要的数据
却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那就是心率
什么是心率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是长时间保持耐力训练的跑步者,随年龄的增长最大心率也会有所下降,不过下降的幅度会比较低,所以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要重新测量最大心率对数据加以修正。
而对一些刚开始训练的跑步者来说,实测出来的最大心率通常都会比真正的值低,所以可以每一个月测量一次,如果都有持续规律训练的话,通常每次测出来的最大值都会增加,直到连续两次实测的数值都不超过±2bpm,那这个数值应该就已经很接近真正的最大心率了。
安静心率:很多人都会忽略安静心率的重要性,安静心率是指早上刚起床时、尚未开始活动时测量到的心率,故能避免外在环境或情绪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忠实地反映出身体的恢复状态,若经过长时间追踪测量后,可以建立常态参考值。
为什么要关注心率
如果你每次跑完步后都有心慌、胸闷、头晕的感觉,不妨测量一下你的心率,可能你的跑步强度、或跑量过大,已经对身体带来了过大的负担。这时,你应该立即对自己的训练做出调整。还有不少跑者抱怨自己每天运动却没什么效果,同样推荐这类跑友观察自己的心率。不出意外的话,你将会发现每次运动前后的心率值变化并不大。
如何正确使用心率跑提高配速
对于跑友而言,不同心率实质是对应不同配速的跑步训练,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不同配速所对应心率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你的跑步能力。我们将训练强度分为6个等级:E(轻松跑),M(马拉松配速),T(乳酸阈值强度),A(无氧耐力区间),I(最大摄氧强度),R(爆发力训练区)。
轻松跑:
运动状态:放松的简单慢跑,有规律的呼吸
训练目的:初始阶段的有氧训练
训练要求:不低于1个小时
比赛需求:超马
储备心率:59%~74%
马拉松配速:
运动状态:呼吸更有力,但不会喘气
运动目的:模拟比赛强度,习惯长距离的配速
训练要求:不低于半个小时
比赛需求:全马
储备心率:74%~84%
乳酸阈值强度:
运动状态:呼吸吃力,开始喘息
运动目的:刺激乳酸阀值
训练要求:每次5分钟,每2次休息1分钟
比赛需求:半马
储备心率:84%~88%
无氧耐力区间:
运动状态:呼吸很吃力,沉重
运动目的:提升无氧耐力,训练耐乳酸能力
训练要求:每次5分钟,每2次休息3分钟
比赛需求:5-10公里
储备心率:88%~95%
最大摄氧强度:
运动状态:呼吸非常吃力,喘不过气
运动目的:刺激最大摄氧量,加强有氧容量
训练要求:6次800米,每2次休息3分钟
比赛需求:3-5公里
储备心率:95%~100%
爆发力训练区:
运动状态:动作轻快,结束后会微喘
运动目的:加强运动效率,无氧能力
训练要求:每次15秒,每2次休息1分钟
比赛需求:100-800米
储备心率:不考虑心率
首先你要知道备战一场马拉松赛分为四个阶段,虽然每个阶段都不相同,但缺少任何一个,那么你的训练计划都是不完整的。
1,基础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氧耐力基础。马拉松等长距离跑步项目都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长时间在无氧阈值之下跑步能很好的提高我们的耐力水平。这是马拉松训练的基础阶段。典型的训练方式就是LSD,60-180分钟的慢跑。有氧跑的训练心率不应该超过最大有氧心率。
2,速度训练阶段
典型的训练方式是间歇跑,还有法特莱克跑,一种变速跑,具有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速度训练能够提高跑步的经济性。
间歇训练时,快速跑时的心率上限应该是最大心率的90%,一旦达到了这个心率,那么持续时间不要超过90秒。一般来说,快速跑的时候与休息的时间是1:1的。比如你跑800X10的间歇训练,如果800米跑了3分钟,那么间歇的时候也是3分钟。但是有一种情况时,有的人恢复能力快,3分钟对他来说很长,而有的人恢复慢,3分钟对他来说又不够,所以如果都遵循3分钟的间歇时间并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那么间歇的时间多长才是比较合适的呢,可以用心率来判断,当心率降到120以下时,就说明身体恢复了(如果时间过长,说明训练时的强度过大,应降低强度),可以开始下一组的训练。间歇训练的时长不建议超过45分钟。
3,节奏跑训练阶段
节奏跑,基本上等同于乳酸阈值跑,或者乳酸门槛跑,也可以称之为“乳酸耐受力训练”。当运动的时候,身体会产生乳酸,如果乳酸产生的速度和清楚的速度基本一致,那么这时的速度就是乳酸门槛跑。一般来说,节奏跑应该是在乳酸门槛之下一点点,但实际上,我们在进行节奏跑的时候,会在乳酸门槛这根线附近上下跳动。
这样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身体清除乳酸的能力,增加快速奔跑时的耐力。多训练可以提高乳酸门槛值,换句话说就是速度快了反而不感觉到累。节奏跑的训练时间应该在60-120分钟之间,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80%-85%之间,比最大有氧心里高一些。
4,恢复跑训练阶段
恢复跑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如果前一天进行了高强度的节奏跑或者间歇训练,那么恢复跑能很好的让身体恢复。因为高强度的运动会对身体肌肉造成轻微损伤,恢复跑有助于重建。研究显示,恢复跑相比完全休息,能让你跑得更快。
从训练角度来说,身体经过不同强度运动的刺激,是能够跑得快的一个关键因素。有很多人在备战马拉松是注意累计跑量,其实更应该注重时间。当你的速度和耐力提高了,相同时间内跑量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第一阶段:80%的有氧基础训练/20%的速度训练
要想跑好马拉松比赛,有氧能力是关键的关键,所以任何训练阶段有氧基础训练都占据了很大部分。备战一场马拉松,首先是从打基础做起,训练自己的有氧能力。所以这个阶段有氧基础训练占据了80%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增加跑量不宜过快,否则会增加受伤的危险。
第二阶段:50%的有氧基础训练/30%的速度训练/20%的乳酸门槛跑
当你的有氧耐力建立起来,那么你需要增加强度来刺激身体。你可能注意到,这个阶段有氧基础训练比例减少,但仍达到了一半的比例。
第三阶段:50%的有氧基础训练/20%的速度训练/30%的乳酸门槛跑
相比第二阶段,只是有一点点的变化。速度训练的比例降低,乳酸门槛跑的比例上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身体在高强度跑步的忍耐力。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总的训练量可能会减少,但是由于强度上去了,训练的效果反而会更好。
第四阶段:70%的有氧基础训练/30%的速度训练
这是完整训练循环的最后阶段,训练强度会降低,训练量会增加,主要是为了提升靠疲劳能力。经过这个四个阶段的训练,到了比赛日那天,你一定能跑出好成绩。
关于训练量的增加,在比赛日之前开始减量的两周之前达到最高跑量,但每周增加的跑量不应该超过10%。
(如果没有心率手表的话,也可以根据谈话原则进行判断,如果跑步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说一句话,那么此时是有氧跑的速度;如果只能说几个短语,那么此时的速度属于乳酸门槛跑,如果几乎说不出一个词,那么就达到了间歇跑的速度。此原则仅供参考。)
如果通过心率用来判断训练是否过度?
判断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当天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那么第二天早晨起来可以测一下静心心率。如果有心率手表的话就很直观能看出数值。如果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可以数自己的晨脉,将手放在颈部或者手腕处,算一下20秒之后跳动了多少次,然后乘以3就可以了。
如果静心心率比平时要高出7次以上,说明训练过度,身体还没有恢复。所以为了对比,应该多测几次静心心率。如果静心心率比平时高出3-4次,也不用太担心。
你还可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的静心心率,如果在2-3周内,静心心率一直小幅度上升,那么说明你的训练过度,或者恢复时间不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休息一段时间,再次监测一下静心心率看看恢复情况。
至此,心率的概念、跑者为什么要关注心率,以及如何正确地利用“心率跑”提高成绩,已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对跑步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找更“有效”的方法,而是保持耐心,做好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有氧基础建设,因为有它才会有一切。
只有在跑步中学习跑步,你才能跑得更好!愿你轻如羽,跑无伤!
获取更多科学跑步知识
👆关注 跑步就是跑步
这里的运动知识 仅限来源于 专业人士的交流,专业书籍的阅读
本公众号内容欢迎各大帐号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来源(公众号:跑步就是跑步)。本文综合整理自书籍和网络,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整理编辑:小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