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冠军李娜每天跑9公里,人生目标:健康地活着,为自己,也为他人
上个月,久未露面的网坛名将李娜,亮相柏林特奥会。
在接受采访,李娜被问到人生目标时,她爽朗地笑了:“人生目标啊,活着,健康地活着,才能够帮助到自己,才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然后她又补充了一句:“非常简单,我就是每天跑9公里而已。”
李娜5岁时候,父亲开始带她跑步。
武汉冬天湿冷,他们依然在凌晨四点起床,绕公园跑圈——一跑就是两年。
小李娜迷迷糊糊地摔倒了,爸爸就会对她说:“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人要学会坚强。”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是父亲把小李娜带到了运动的道路上。
这些都是父亲在短暂的一生,留给李娜最宝贵的礼物。
李娜的爸爸是前湖北省羽毛球队队员,李娜从小就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运动员,只是小李娜想打网球。
于是,李娜的爸爸就卖掉钢琴,给她请了一名网球教练。
并告诉她,学打球是自己的决定,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
小升初时,李娜就选择了职业道路。他对爸爸说,自己的梦想是打到职业前十。
爱她的爸爸无条件支持,也深信女儿可以做到。
后来,陈可辛导演筹拍电影《李娜》,历时4年。
他一直探究李娜背后愤怒的根源,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她打到世界冠军。
李娜后来说,父亲的去世是人生的分水岭,也是让她打到冠军的主要动力。
1996年,李娜14岁,已经进入湖北省网球队,时常去北京、深圳等集训,有时候几个月也见不到父母一次。
父亲生病后,一直瞒着她。直到小李娜次回家,看到父亲的葬礼。
李娜的世界在那一刻陷入至暗。
李娜后来说,原来人不是慢慢慢慢长大的,而是一天就成熟了。
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李娜》中,有一个李娜和父亲隔空对话的场景。
这个场景,李娜一条过,拍完后,离座起身的她,潸然泪下。
父亲离开以后,李娜担起了养家的责任,她意识到,只有自己把球打好,妈妈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
但是,人生这跑道,李娜也是历经波折。
就像小时候爸爸带她跑步时的叮咛,跌倒了再重新站起来。
又有多少个顶级运动员,没有经历过屡战屡败后的愈挫愈勇?是坚韧让他们的双脚在人生的跑道上,跑出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
命运负责发牌,而她负责洗牌!滴落下来的汗水,铸就了她以后的勋章!
她一度成绩斐然,还清了父亲的医药费,还完了欠下的债务。
2011年的法网决赛中,李娜的竞技状态到达巅峰,她战胜了卫冕冠军齐亚奥尼,赢得了冠军!
但是,“拿了冠军,大家都觉得你好幸运”;“如果没有把握好,低潮会一直伴随着你”。
一语中的,法网之后的美网,李娜首轮出局;美网后的中网,李娜仍是一轮游......
她陷入了恶性循环:失败让她状态低迷,状态低迷又让她陷入下一次失败。
“每当情绪跌倒低谷时,我都会想做点从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刺激自己。”
在2001年的广州全运会,队领导强行拆散了李娜和姜山的混双组合后,气愤的李娜选择去纹身;在奥克兰第一场比赛就输掉后,压抑的她选择去蹦极;场上,对着姜山怒吼;场下,一个躲在更衣室里痛苦......
这就像李娜心里有一头“小野兽”,它好斗,偏激,伤痕累累,残暴无比。
应用得当,是一头激励她夺冠的猛兽。当遇到痛苦和挫折时,这头不安分的“小野兽”又在反噬她。
这就像年轻时极端的我们,面对未来的迷茫,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面对别人带给的伤痛,选择通过寻求刺激来刷存在感。
可是,李娜已经不算年轻了,29岁的年纪,很多同时期的运动员开始退役了。
这次,她没有再任性,克制住心理的愤怒和偏激,她问自己,目标是什么?她是否还能继续运动下去?
冷静之后,经过反思复盘,她意识到,她的目标是大满贯。
她也开始分析自己,她认为自己的身体机能和智慧,远远没有到达顶峰。
她还可以继续搏,她还有机会!父亲在她小时候说的没错,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坚强的李娜不断调整和改变,不断努力和精进,心中那头怒吼着的小野兽,让她在2014澳网公开赛女单决赛中,高歌猛进,以2:0击败对手,获得第二个大满贯女单冠军。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每一座分量极重的奖杯背后,有她不服输的怒气,也有她作为一名运动员一点一点爬起来的坚韧。
但在她职业生涯的大起大落中,李娜也真正爱上了网球。她说:
“只有当我纯粹沉浸于网球本身的时候。不管我输或赢,每一次比赛,我都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新东西。我观察对手的成长和变化,在不断的实战中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赢球并不是比赛唯一的意义。“
同样,对于我们跑者来说,有的人把跑步看作竞技运动,拼距离,搏配速,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建立自信,寻找快乐。
有的享受跑步的过程,在舒适的路跑中看日升日落,感受四季交替。
但是,都有可能会遇到瓶颈。是像2001年左右的李娜,去纹身,去蹦极,去寻找刺激?还是像2013年澳网失利后的李娜,萌生退役放弃了呢?
也许真正热爱运动的人,会从每一场赛事,会从永不言弃的其他运动者那里找到答案。
多年前,我曾经在无锡的一个健身房运动,那里的每台跑步机前面上方位置,都挂着一台电视。
那些电视,每天都在播放着中央六台的体育节目。
但是,电视是无声的。无声的电视,在健身房里有什么用呢?
很多时候,我都是在跑步机上,边看边跑,有时候坚持不下去了,看看电视中的运动员,面对困难时的执着和坚持,震撼着,也激励着我。
于是,我休息一下,继续运动。
图源:视觉中国
音乐跨越国界,体育也是。这种倔强和坚韧,不断突破自己身体极限的体育精神,是可以感动并且激励到每一位普通的运动者。
在运动中和自己和解,在每一次和自己握手言和后,又继续奋斗在运动的竞技场。
李娜的在每次成功后,当全世界都以为她在欢呼和庆祝时,这名赛场上暴躁,愤怒的名将,反倒是平静下来。
更衣室中那些孤独又痛苦的挣扎;训练时,一次次被否定之后的迷茫,历历在目。
如果运动的竞技场,不只是鲜花和掌声,那李娜为什么选择在聚光灯下挥着球拍?
也许最初是爸爸的鼓励,是自己的爱好,她走上了运动的道路。
但在后来,在每一次的挫折和成功后,她的内心越来越强大。
心灵的重塑,运动时的孤独和荣耀,却也带动了我们整个国家网球的普及。
一路披荆斩棘,李娜说,奇迹不会在安逸中诞生,而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生活也像跑道,兜兜转转,李娜重穿上跑鞋,开始跑步。
退役后的李娜,刚开始也是焦虑,在丈夫的开导下,回归家庭生活。
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诞下一双儿女后,她的体重也达到了人生最高峰值。
对身材管理一向严格的李娜,接受不了自己臃肿的形象。
不打球了,但身上的“狠劲”还在。在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她就每天跑10公里,一天都不落下。
这一次,她跑得比较轻松,除了塑造更好的自己,没有太大太多的压力。
从参加综艺节目《妻子的旅行》,就可以看到,自律的李娜,比打比赛时更显精瘦和干练。
很多人为了减肥,开始跑步。但是跑步的作用不单单是减肥。
我曾经在《不只是热爱跑步,我更是热爱我自己啊》写过我自己的经历,因为长期激素药物导致的微垂体瘤,在我坚持跑步和健身之后,情况大有好转。
再次做脑部核磁共振,已经看不到垂体瘤了。
看到有跑者开心地在文末留言说,跑步治好了她的抑郁症。
跑步能缓解压力,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对于情绪地缓解和释放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这并不是一句鸡汤或玩笑。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做过统计,目前20%的全科医生会在治疗抑郁症时,推荐跑步作为替代药品进行辅助治疗。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病学家John·H·Greist曾做过一次医学实验。
他随意选择了28位轻、中度忧郁症病人,并将他们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慢跑锻炼;一组进行短期精神疗法;一组进行不限时间的精神疗法。
一周内,大多数慢跑病人开始感到好转,在三星期内全都说:“差不多好了。”
Greist由此得出结论,跑步在消除轻度忧郁症方面不仅可与短期精神疗法媲美,而且比不限时间的长期精神疗法更有效。
他随访两年,发现大多数人仍在坚持跑步。
近来大家都在为COCO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而难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抑郁症。有很多明星看似美满如意,仍然选择离开人世间。
不要轻易问一个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你会不开心,你不是拥有了很多么?
这是一种疾病,需要暖心地陪伴,需要医学的治疗,需要运动来辅助。
科学合理地跑步,是有助于我们健康且高质量地活着。
所以,好好活着,好好跑步;好好跑步,好好活着。
写在文末的话:
李娜拥有过辉煌,也遭遇过挫折,在盛名之下,选择退役。
虽然李娜在柏林特奥会被采访时,笑着说,不能用伟大这个词形容自己,自己只是一名网球运动员。
但是,毫无争议,她是运动史上的一个传奇。在2019年,她也成为进入国际网球名人堂第一人。
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她,一度还有开学校的梦想。她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对于网球运动员李娜而言,虽然聚光灯下的运动生涯结束了,但是人生的跑道上又多了一名谦逊自律的跑者。
爸爸给小小的李娜心中种下了一颗坚韧的跑步的种子,待其退役之后,又重回跑道。
可见,跑步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跑步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刚开始跑步的新奇,跑步养成习惯时的艰辛,喜欢上跑步时的情不自禁,冲刺时的全力以赴。
这些都会让人着迷。
说是赛道,也是人生的跑道。当你的汗水挥洒在运动场上的时候,运动也教会了你坚韧和不屈。
也许很多人认为,跑步单单是体力运动。
但是心灵的考验和重塑,面对失败或不如意时的痛苦,一次次拔地而起战胜自我的荣耀,都是跑步这项运动,带给平凡的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光!
活着,好好地健健康康地活着,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跑道长远而精彩!
愿你在跑步中也有追求、有坚持、有收获!也愿你慷慨点“赞+在看”,多多分享,久久同行!
作者 | 拿铁不加糖
原文编辑 | 拿铁不加糖
新媒体编辑 | 小Q
图片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公众号回复【半马】
获取半马130训练计划表
关注我们!一起跑步一起读书!